敦煌書庫的發見,對於中國文學的影響,約略的説,可分兩層:一爲發見許多正統文學與民間文學的作品,這些作品是有相當的或偉大的文藝價值的;二爲因發見許多作品,使我們對於傳統的因襲的文學史上的見解得以修正;更重要的,就是自從這些作品發見之後,我們曉得印度文化影響及於中國不僅僅如常識所推測的在於宗教、哲學、建築、塑象、繪畫、音樂等方面,而且及於文學。敦煌書庫所發見的文學作品,可先大别爲正統文學與民間文學。......
2023-11-01
我平素有一種空想;我以爲教育在現在不合理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底下活動,總帶有許多的污點。想使教育以全人類進化爲目的,而免除一切利用的色采,决不能僅就教育本身去解决,而非從經濟和政治制度着手不可。教育事業固然有許多可以用零碎解决的辦法,但根本問題不能不采用總解决。因爲懷抱這種空想的緣故,所以我對於教育的意見,近於革命的,而非改進的。
去年全國教育聯合會議决一種新學制,國内教育家自命的人都視爲絶大的問題,東也集會討論,西也發表意見。我對於這種改革總不能引起十分熱切的情感。因爲我覺得就是依議决的草案實行了,社會上無窮的悲劇恐怕依然不能减少。但是,排斥超越的空想,而就現在的世界、現在的中國立論,的確也很有討論的價值,也不能不承認他是中國教育上的一種改進。因爲這緣故,所以我又想張開我厭倦的眼睛,發出這微弱無力的話來批評一下。
就我個人的私見,我覺得新學制系統草案的優點只在中等教育段。中國以前的中等學校太偏於普通教育了。按原理説,這種辦法也不能説是錯誤;因爲教育制度不想法使兒童受完善的陶冶,發揮他固有的天才,而反受私産制度的限制,使貧者在幼年受職業的訓練,好像專爲吃飯而生存,這實在是悲慘的現象。不過在現在不合理的經濟制度底下,决没有實現這種合於原理的教育;所以中學生畢業後的生活,在這數年來成爲教育界絶大的問題。教育界人士雖然也將學制修改過幾次,主張添設什麽甲種乙種的職業學校,但總是“補苴罅漏”的辦法,不容易得到圓滿的結果。這次新學制系統草案的中等教育段能够將升學和職業兩方面兼顧,在維持現社會的原則上面,使學生依據經濟的狀况和個人的志趣,受相當的教育,這是不能不贊許的。某教育家説,新學制是“八面玲瓏”,我以爲配稱這四個字的只有中等教育段。
新學制中的初等教育,主張采用四二制,這使我不能不懷疑。他們主張四二制的表面理由,説是根據兒童身心發育的次序,以六歲至十二歲爲童年期;其實背後受了兩種謬見的束縛。其一,似乎有點想模仿美國的六三三制。我覺得不就本國實際的情况去改進,而采用這種“削趾就屨”的辦法,總是不大對。數十年來,我們模仿日本的教育制度,大家已經知道失敗了,現在又拼命的模仿美國的教育制度,就預料能有成功嗎?其二,似乎有點忽視鄉村的教育。他們只着眼都市的或省立師範附設的小學校,以爲自四三制改作四二制並没有什麽困難;况且就説四二制縮短一年,但還可以進初級中學。不知道許多鄉村的兒童,因爲小學年限的縮短,而受教育的機會也隨之减少了。總之:我覺得現行初等教育制度並没有改更的必要。現在小學校的重要問題,乃是擴充校數、增加經費、造就真正教師、教師生活改善等等問題,而决非减少年限的問題。本是一個問題,而不想方法去解决,固然近於麻木;但不成問題的事情,而勉强去“改弦更張”,也近乎自擾。浙江省教育會某君提出不贊成采用四二制的意見書很有相當的理由;因爲已見本志本號的教育界消息欄,所以不必再重複的説明了。(www.chuimin.cn)
總之:我以爲新學制草案,除初等教育段外,都没有討論的必要。現在最要的,就是中等教育段的教科與課程的規定;所以我希望國内教育家不要費很大的時間和精神去争論這籠統的學制系統,而實際的討論第二步的進行方法。還有一層,我以爲中等教育段教科與課程的規定,須由中等學校教職員親加研究,而參以國内真正教育家的意見;那些科長視學等的官僚化的人物大可以不必參加,因爲他們不過能在席間發出官氣的外行話罷了。
原載《教育雜志》1922年第14卷第3期。
有关周予同教育論著選編的文章
敦煌書庫的發見,對於中國文學的影響,約略的説,可分兩層:一爲發見許多正統文學與民間文學的作品,這些作品是有相當的或偉大的文藝價值的;二爲因發見許多作品,使我們對於傳統的因襲的文學史上的見解得以修正;更重要的,就是自從這些作品發見之後,我們曉得印度文化影響及於中國不僅僅如常識所推測的在於宗教、哲學、建築、塑象、繪畫、音樂等方面,而且及於文學。敦煌書庫所發見的文學作品,可先大别爲正統文學與民間文學。......
2023-11-01
外交部因事關學術團體,咨教育部與中央研究院核覆。十二日,中國學術團體協會推定褚民誼、徐炳昶、馬衡三人向法方交涉,總算勉强解决。當經議决,令行政院迅速電令停止該團前進,及一切行動,並切實查辦在案。這事件發生後,中國團長褚民誼的態度先後不同,在現在還無法證明。......
2023-11-01
想明暸中學國文教授的真正目的,非先了解中學校的性質不可。况且這種以教師爲中心的教授法,絶對不適合於現代的教育。中學生在學問上,是預備升學的;在社會上,是養成一個完全的人。現在我根據以上的原則,暫定一個中學國文的理想標準:A.人人能用國語或近的文言,自由而敏捷的發表思想情感,或紀述事實,絶對没有文法上的錯誤。B.人人能懂得中國文學和學術變遷的大概。......
2023-11-01
對於所謂“中法學術考察團”事件,《學生雜志》主編者要我在最短期内做一篇論評之類的文字。我想,在現在這樣“不可言説”的環境之下,再寫點憤慨的、指摘的文字,也無濟於事,更無益於諸君。學術,一切的學術,有他社會的背景。青年們,爲了人類,小言之,爲了本民族大多數的幸福,我們對於學術應該另有一番新的觀點。......
2023-11-01
你們應該與你們的教師及同學合作,對於中國史或世界史一科先有一個平均的妥善的預算。最容易的,是以全校歷史教師爲中心,組織一個歷史學會或史地學會。有這學會,你們學習歷史的機會可以增加得不少。如果你們自己覺得能力充分,或是教師善於設計,更可以進一步成立史料研究會或現代史料搜討會。其次,學會以外,我以爲值得提倡的,是慫恿歷史教師或學校主持人成立歷史教室。......
2023-11-01
十八年來,時常想到賢江兄;但一想到他,隨着而起的,不僅是一種哀悼惋惜之情,還夾雜着説不出的抱歉和焦急。我和賢江兄認識,在1921年的秋季。這班年輕友朋之中,以賢江爲最穩重。繼續來的是許多次的恐怖事件,寶山路的游行大屠殺,各工廠的包圍逮捕,使每一個有良心的人感到憤慨。那時以後,賢江只得離開編輯的崗位,而轉爲地下工作人物了。當茅盾在東京寫作《追求》《動摇......
2023-11-01
這本書是彙集《學藝雜志》國故方面的論著十篇而成。自然,批評一篇論文,與批評個人全部的作品與思想,有絶對的界綫,不相混淆。吴曉初先生的評易,介紹日本學術界對於《易》的意見,亦頗新穎可喜。李貽燕先生的《中國地圖學史》似乎簡略些,並且我疑心材料的來源或者是從日本轉譯。......
2023-11-01
關於這一問題,現代學者首先提出新見的,是梁啓超。按梁氏所舉的《六月》篇,見於《詩經·小雅》,記周宣王討伐玁狁的史事;《生民》《公劉》兩篇見於《詩經·大雅》,係周人追記他們的先祖后稷和公劉的故事;這三篇都可説是周代的作品。梁説的缺點,第一,不免失於比附。......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