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我们的旨趣》发刊词

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我们的旨趣》发刊词

【摘要】:所以我們的思想主張,不必求其一致,也不能求其一致。我們由歷史、社會、學術的進化而觀察,知道世界和平漸漸的接近,兵戰漸漸的消滅。我們是人類的單位,所以應該明白宣布“凡有利於一國而不利於世界者不爲”。我們的五四動才是“一鼓作氣”。1920年1月4日原載《北京大學學生周刊》1920年第1期;收入孔範今編《百年大潮汐》(中卷),濟南:泰山出版社,1999年。據《百年大潮汐》録。

比方有人問:“你們校裏的雜志,已經不少了,爲什麽還要創辦這個周刊呢?”

我們的答案是:“我們校裏的雜志,雖然不少,但究竟不出一部分的同學所組織的;所以我們學生會現在創辦這個周刊,作全體同學共同發表思想的機關。”

現在且先把我們的精神、手段、目的,以很淺白的文字表達出來,給讀者諸君知道。

我們以爲世界的文化,是許多方面的思想所構成的:我的主張是這樣,你的主張是那樣,有時或把這樣那樣合起來,更成爲一種新主張。這種新主張在形式上雖然彼此矛盾,在實際上也許兩個都適用。所以我們的思想主張,不必求其一致,也不能求其一致。我們惟有希望他在各方面有盡量發展的機會。我們更希望我們的同學,都能各把個人特能發展的結果,隨時在本周刊展現出來。

我們的周刊,因爲抱了種種態度,故以能“兼容并包”“廣納衆流”爲貴,不鼓吹一種主義,不主張一種學説。

讀者聽了這番話,不免有些懷疑:——“如此你們的周刊,恐怕免不了‘西裝革履’與‘紅頂花翎’雜處一堂的怪現象罷!”

答道:我們所謂“兼容并包”“廣納衆流”并不是“雜碎”的解釋。我們好歹總有一個共同的標準,我們相信科學,相信真理的科學;我們相信新思潮,相信必然趨勢的新思潮。爲什麽呢?科學是有條理有次序有系統的正確知識;雖然他的假設,不是天經地義,永遠不變,然而他所以隨時變改的緣故,是人智進步的結果,若是我們的行爲,能够跟着他做向導去,是再不會錯的。至於新思潮呢,他是許多哲學家科學家革新家給我們達到人生完美幸福的新道路;我們應該堂堂正正的順着他走到進化的路上去。科學的知識和新思潮的趨勢,任憑你有羅馬教皇的權威,威廉二世的戰略,都抵敵不住的。所以我們的思想和言論,無論如何不能違背了這些個標準。

尼采説得好:“你不要以所從來爲貴,但當看你做到什麽地步,你不要反顧,但當前望。”我們懷抱了這種態度,所以勇往向前,寧可任“神經過敏”和“騖新”的譏駡,永不作“時代錯誤”的“國粹”論調,和阻礙文化的調和見解。

自五四運動以來,我們學生最顯著的兩種精神,就是互助和奮斗。我們相信前者可以把舊日“一盤散沙”的譏誚,完全洗乾净;後者可以把不正當人道的壓迫,盡行推倒,還我們堂堂的做個人。

我們的目的,從積極方面説,是要創造一個新道德、新教育、新經濟、新文學、愉快美滿的社會。從消極方面説,是不贊成數千年遺傳下來的那些虚僞、束縛、階級、因襲、争權的道德和制度。

我們因爲想達到我們的目的,所以不能没有進行的手段。我們的手段是民衆運動——自下而上的運動。我們相信俄國學生界最普通的一句話,并且拿他來做我們的模範。他説:“要是你想掃除專制政治的羈絆,你要找平民爲伍,教育他們,使他們信你。”

我們相信中國現在所缺乏的,不但是機器、鐵道、飛艇,并且缺乏學理、思想、文化;我們所以不得不盡自己的能力輸入學理,激發思想,再造文化。

我們不主張單純的感情的狹義愛國主義,我們對於日本只反對他們的武力派、帝國派、資本派,我們對於他那些新思想家,善良的農夫和勞動者,毫無惡感,還很愛敬他們,希望將來和他們做朋友。(www.chuimin.cn)

我們由歷史、社會、學術的進化而觀察,知道世界和平漸漸的接近,兵戰漸漸的消滅。我們深信各國民衆的要求和運動,必能漸漸達到他們的目的。中國是世界的單位,所以不能不和世界的潮流,同其步驟。我們是人類的單位,所以應該明白宣布“凡有利於一國而不利於世界者不爲”。

我們學生自身,既以再造文化指導社會自任,所以當然要培養那創造指導的學問:要是把學問放弃了,根本上先自破壞,那還希望達到我們最終的目的呢?

我們的學問日日進步,創造指導的事業也隨着日日進步,中間的手段方術,或前後間有异同,然而我們最終的目的,可終信其不變。

我們的五四運動才是“一鼓作氣”。這股氣現在充滿了黑沉沉的社會中,還没有散。我們應該以毅力來保存他,不要“再而衰,三而竭”,使那四周的牛鬼蛇神一般的怪物,静倘倘的溜進來,把方新之氣摧殘了,踏幾年來已經試驗過的覆轍。

我們以爲我們學生固然要外界的鼓勵,但還要自身的培養。换句話説:培養較鼓勵更爲要緊。我們試看從前的革新運動,何嘗不是學生——留學生——干出來的?可惜他們的意志太不强健了,所以一旦置身社會,做了環境的犧牲。我們知道前人有這樣的結果,是缺乏“毅力”和“培養”所致,故我們應該在這兩點上籌完善的補救。

總起來説:我們的精神是革新的精神,批評的精神,創造的精神,互助的精神,奮斗的精神,還要有堅貞的精神。

我們的手段:是研究學問,輸入學理,激發思想,再造文化,——民衆運動。

我們的目的:是創造較新較美較善較合理性的社會制度;并且在這較善較新較美較合理性的希望中,實現出個最善最美最新最合理性的社會制度。

最後一句話,我們都是學生,這個周刊是表現我們自由思想的發展,共同生活的精神的出版物。“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我們的學問進步,即我們的思想主張進步。我們要增進人類幸福,改良社會生活,要中國隨世界潮流以俱進,願以最純潔高尚的精神,領着大家走到進化的路上去!

1920年1月4日

原載《北京大學學生周刊》1920年第1期;收入孔範今編《百年大潮汐》(中卷),濟南:泰山出版社,1999年。據《百年大潮汐》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