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整合作文信息开发规律

整合作文信息开发规律

【摘要】:作文信息开发的规律,就是开发信息资源涉及的主要因素的内在联系。充分探索“信息链”的作用,做好信息积累工作,加强横向联系,注意纵向发展。教师做好引导工作,有效利用各学科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信息把握、筛选和运用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作文信息开发的规律,就是开发信息资源涉及的主要因素的内在联系。作文能力乃至整个语文能力的形成,从很大程度上讲,不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平时信息的积累。开发信息资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活动课程的开发与信息积累

活动课程,就是把打通学生与生活的渠道、积累作文材料的实践活动作为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活动课程是解决怎样在“做”中积累生活表象、生活感悟、情感陶冶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与语文学科课程形成互补关系,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方面。

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所以开设活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发生的联系。作文主体如果把自己孤立起来,不与外界产生联系,就不可能获取写作所需的信息。写作者应该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

活动课程主要包括游艺类、竞赛类、集会类、表演类、文学社团类、编创类和参观游览类。其中,参观游览类活动课程就是充分开发地理、旅游文化,特别是地方文化的信息资源,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服务。这种课程,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大自然,走进名胜古迹,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山川景物的神秘美妙和人文景观的巧夺天工。这种课程能够满足耳目之欲和心理上的需求,对学生的作文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参观游览类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凭吊古迹、登览名胜、寻访名山、记游写景。这些课程内容,如果就在学校附近,那么它们就成了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增添作文教学的地方特色。

2.学科之间信息链的开发与信息积累(www.chuimin.cn)

新课程中的各学科从其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出发,形成了本学科的特点。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学科都安排了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去完成的综合性、探究性或自主性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大多安排在各学科章节或单元后的练习中。我们在整合教学中发现,各学科的这些带有单元练习性质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内容安排,其内容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共同点:如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与《科学》单元训练中出现了同样以“月球”为主题的探究性或综合性学习内容。又如七年级的《思想政治》教材设置了与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单元综合性学习所安排的“孝敬与爱心”相似的学习内容。我们从作文整合教学角度来看,就称这些为“学科之间”的“信息链”。虽然是同一内容,但各学科教学要求有所差异,形成一种教学上的互补。新课程中存在的这一情况,正是作文整合教学最佳的切入点。充分探索“信息链”的作用,做好信息积累工作,加强横向联系,注意纵向发展。“信息链”作为写作上的材料,具有视角广、横向联系多、知识相关性强的特点。教师做好引导工作,有效利用各学科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信息把握、筛选和运用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课题研究证明,各学科中现有的“信息链”为本课题提供了必要条件,也为学生完成作文提供了必要的素材。

3.课外阅读课程的开发与信息积累

课外阅读课程,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为作文提供信息资源的课程设计。学生所学科目多、时间紧,不可能过多地“深入生活”,这就要借助书籍打通他们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通道。

课外阅读课程对中学生的阅读量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阅读量过大,可能会成为学生的负担;阅读量不足,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对学生做了快速阅读训练实验,实验对象为学校的104名学生。实验测试的阅读速度为386 字/分,理解率为64.5%,有效阅读速度为249字/分,而12岁以上学生的国际平均阅读速度是250字/分,这两个数据说明,中学生的正常阅读速度应在250字/分左右。一本书平均以20万字计算,如果每天阅读15分钟,那么每月大概可以阅读半本书,一年可以阅读6本书,中学6年可以阅读36本。36本书是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基本要求。

初中学生究竟应该读哪些课外书?我们在传统做法基础上,把中学阶段课外阅读的书籍归纳为12类:本国名人传记、外国名人传记、中国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古今名人书信、社会学科论著、自然学科论著、学术思想性论著、名人札记、古今名人言论、其他学科论著。如果能指导学生阅读这12类书籍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视野定然开阔,所得甚多,写作文时也就不会感到“难于上青天”了。我们认为,读文学名著应该是课外阅读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给学生列了一个书目,给学生推荐优秀书籍。当然,将课外阅读课与课文教学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