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恩中学教育科研成果集:德育教育方法创新

东恩中学教育科研成果集:德育教育方法创新

【摘要】:在德育创新中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而且也只有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才能使他们走出灌输式、命令式的德育教育的旧辙,从而自觉地感受到德育,成为德育的主动者,得到思想道德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发展。

新世纪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创新,要根据德育目标,总结历史和现实的道德教育经验,切实贯彻主体性和实践性的基本原则,实现人文教育方式和现代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建立富有实效性的道德教育体系,其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

主人意识是指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时,能够认识到自己是德育的主人,能主动地、自觉地进行道德修炼。它也是学生自觉地进行道德修炼的最强大、最持久的动力,是学生走入社会后能够自己制定各种目标,拟订各类计划,解决各种矛盾,成为社会生活主人的一种精神模拟,一种前期尝试。

2.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琐事中,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同时又都会面临与自己不同的各种意见。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总是不自觉地要求学生最终服从教师的意见,服从家长的意见,服从大多数的意见。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就是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判断,尊重自己的思维,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在德育创新中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而且也只有培养学生的主见意识,才能使他们走出灌输式、命令式的德育教育的旧辙,从而自觉地感受到德育,成为德育的主动者,得到思想道德主体的自我形成、自我发展。(www.chuimin.cn)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知行合一,注重引导教育者自觉地进行道德实践。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直接参与德育的社会实践意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获得深刻体验和理解,使之成为他们的认知;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实实在在地付诸行动,养成良好习惯。这一切都必须培养学生自觉的参与意识。他们参与的面越多,接触的事物越多,其思维空间越广阔,经历也越多,发现问题也越多。学会多去思考、去比较、去鉴别,增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体现了德育的效果。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方针,对肩负学校德育教育重任的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弘扬传统,充分发挥我们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现代学校德育工作,才能完成这个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让我们在继承中实践,在创新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