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传统德育的实用内容及其在中华民族繁荣中的积极作用

传统德育的实用内容及其在中华民族繁荣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传统德育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概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恰恰相反,传统德育有许多实用性的内容,值得我们认真吸取。这些内容经过长期宣传教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对我们学校德育来说,继承优秀德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传统德育的教材主要是“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概述了我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有人一提传统道德似乎就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这是一种缺乏基础历史知识的表现。恰恰相反,传统德育有许多实用性的内容,值得我们认真吸取。

传统德育内容首先肯定了社会公德的必要性,认为“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记·礼远》)。其次,提出了一整套社会公德准则。如:敬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团结互助(“凡今人,莫如兄弟”)(《诗·小雅·常棣》)、信守诺言、诚实可靠、关心群众、见义勇为、扶弱救贫等等。这些内容经过长期宣传教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传统德育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影响社会,这种“内圣外王”,就是《大学》上讲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德育内容提出了大量修身要求,包括树立崇高志向(立志),养浩然正气(养气),刻苦学习,专心修养,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具体内容有诚实不使欺、刚正不阿、自强不息、节俭不奢等等。(www.chuimin.cn)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对家庭伦理,传统德育内容中有很具体的要求。如孝顺父母,家庭成员间应互敬互让,对兄弟要善良、关怀,邻里之间要相互帮助等等。古代中国,上至士大夫,下至黎民,都十分注重“家训”,即家庭道德教育。《三字经》上说:“子不教,父之过。”具体内容十分丰富,比如教育子女勿骄,不要借父兄荫庇,沉湎于富贵逸乐的生活;要勤勉俭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要清廉宽厚,“宁人负我,我无负人”;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遵守礼义、尊敬师长、慎择朋友、学以致用、应世经务等等。

对我们学校德育来说,继承优秀德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有目的地让学生学习这些道德知识,陶冶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规范地落实到行动中,在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感悟到这些传统美德,应该说是十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