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碳9学社:教育赋能,永恒学习

碳9学社:教育赋能,永恒学习

【摘要】:60后的碳9学社创始人冯新,很推崇玛格丽特·米德的一本书《代沟》。当冯新认识到这一点后,他便果断抛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思维,主动加入到青年大军中,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也避免自己被时代所抛弃,这便是碳9学社的核心理念——教育将死,学习永生。做完这三期实验课程后,冯新已经找到了一个创业者学习型社群的模式,并于2015年正式推出“碳9学社”。

60后的碳9学社创始人冯新,很推崇玛格丽特·米德的一本书《代沟》。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前喻时代”和“后喻时代”概念,“前喻时代”是长辈向晚辈传输知识,而到了“后喻时代”,年轻人因为对新观念、新科技接受能力强,反过来要教他们的长辈。

当冯新认识到这一点后,他便果断抛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思维,主动加入到青年大军中,组织大家一起学习,也避免自己被时代所抛弃,这便是碳9学社的核心理念——教育将死,学习永生。

1.创办背景:得社群者得天下

创办碳9学社之前,冯新是真格基金投资合伙人,主要做早期教育行业的天使投资,接触了很多青年创作者。2014年1月,他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把在线下工作时认识的人拉到群里,一年下来聚集了300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创业者的失败率很高,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所从事的行业和专业背景了解不够,在认知层面存在很多问题。

2014年9月,他在北京参加了李善友的研习社举办的大型演讲,主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颠覆式创新”。李善友在演讲中提出了互联网“七字诀”——产品、社群、自组织——让冯新深受启发,于是他便考虑做一个面对创业者的学习型社群,帮助他们提高认知,更好地成长。

得社群者得天下,认识到这一点的冯新迅速开始行动,在2014年年底推出了三期实验课程:“学习方法论”,如何掌握学习规律;“互联网方法论”,如何掌握众筹、O2O等新事物;“创业方法论”,如何解决组建团队、设计股权模式、融资等创业道路上的问题。

做完这三期实验课程后,冯新已经找到了一个创业者学习型社群的模式,并于2015年正式推出“碳9学社”。“碳9”是“探究”的谐音,寓意探究式学习,同时“9”也是“勾搭”的手势,两指拼在一起又形成一个同心,意为“要勾搭,来碳9”,大家一起结伴学习。

碳9学社的价值主张有两个:一是通过学习满足创业者的成长需求,改变他们的认知;二是通过学习满足创业者的深度社交需求,创业者其实是小众群体,很孤独,而学习恰恰是非常有效的社交场景,同学关系是一种深度社交关系。当然,冯新也有自己的诉求,他希望通过举办学习活动,能够更精准、更深度地认识优秀创业者,找到适合投资的人,这要比以前那种相亲式的创投交流靠谱多了。

但碳9学社的学习过程可不是简单的讲课与听课,每个人只有全力以赴、披荆斩棘,才能完成整个流程,得到提升,否则丢失的不仅是你的学习机会,还有尊严。

2.学习流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通过多期课程的实验和不断打磨,碳9学社开创出了一套逐步推进又环环相扣的学习模型,在这个组织流程中,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一步也都学有所获。

(1)磨课

每期课开始前有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也就是总结上期课,规划下期课,冯新称其为“磨课”。通常由他发起,成员有五六人,包括上期课程的学习委员、下期课程的学习委员和想当学习委员的人。大家花半天时间开会,对上期课程进行回顾复盘,觉得好的地方继续延续,不好的地方就在下期课程中迭代掉,实现持续创新。

目前碳9已经举办了23期课程,学社的核心思想(如去教师化、自组织)没有变,但具体的组织方式相比第一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在炮磨过程中完成的,以便让这个学习流程变得更科学、更合理,当然也更残酷。

(2)建群

碳9学社不做市场推广活动,社群成员都是碳粉自己拉进来的,也就是通过口碑传播来实现社群进化。每期课程开始前要建三个微信群,每个微信群500人。

先在群里做碳9学社历史文化传播,把一些历史文件,诸如碳9的调调、碳9宝典、学员作业、学习回顾文集等分批发到社群里面,让新碳粉们了解整个社群的文化氛围。

(3)书单接龙

碳9学社倡导“三没模式”,即没教师、没教材、没参考书,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找,自己去学。建成群后,学员中如果有对本期课程主题有研究、有认知的人,就把自己读过的书分享出来,以书单接龙的方式推荐给大家。每期课程都会有十几本参考书,是用社群众智的方式来实现的,以此调动大家的参与感。

(4)挖掘机行动

碳9学社有一个“挖掘机群”,由每期学习成绩突出的人组成,下期课开始前,这个群会根据主题提出一组关键词,然后在同一时间放到三个微信群里。大家一起围绕主题和关键词去网上搜集资料,找到所有与此有关的文献(如人物、机构、文章),再由义工将这些资料汇集起来,形成一个文集。

在2016年3月举办的一期“合伙创业的股权分配”课程中,三个群经过三个晚上的挖掘,共汇集A4纸资料3600页,总字数达273万字。这么庞大的资料搜集工程,正是由学员们自主来完成的。这也是冯新所提倡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终是希望学员掌握方法。

(5)同伴阅读

资料准备齐全后,学习委员在群里发一个“同伴阅读”的召集令,通常会有30~50人报名,然后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在线下进行深度阅读,将资料消化吸收,同时还有讨论。

(6)正式报名

以上都是进入这个主题学习的预热过程,目的是让参加学习的人对学习对象有一个基本认知,不能一片空白地进来,冯新称其为“前置性学习”。

然后才开始正式报名,碳9会从三方面对报名人员进行筛选:一看作业质量,报名参加学习的人需要提交一篇作业,不能少于2000字,有的学员甚至交了1万字的报名作业;二看背景介绍,学员要有代表性的创业经历;三看社群活跃度,考察学员在之前的社群活动中有没有价值输出。

最终,从报名人员中选出36人作为这一期的预备学员。

(7)抢板凳

学员筛选完成后,在学习委员的一声令下,每人同时发1元钱的红包,然后按照发红包的顺序,取前30个人入围,作为正式学员。如果有人抢跑或者排在30人之外,就落选了。

设置这种“抢板凳”的游戏环节,一方面是增加趣味,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学员,学习机会难得,一定要珍惜。

入选的学员每人要交纳2000元保证金,如果最后能按流程完成学习任务,保证金退回。

(8)分组

将30位学员分成5个小组,每组6人,同时要求每组至少有3名新学员。这是因为碳9的学习竞争太激烈,老学员因为适应了压力,懂得规律,在后面的学习中往往占据优势,不愿意带新人。为了让新人能出头,特意设置这样的规则来强制搭配。

(9)自组织磨课

接下来的10~12天,每个小组自组织各种学习活动,不少于5次,很多小组甚至学到深夜一两点。这个环节比较开放,有些没入围的人可以参与学习,而这个组的学员也可以参加到另一个组的学习中。这是为了让学员能够吸收到不同组的学习思想,丰富对主题内容的理解。

经过自组织磨课学习,小组长有权力淘汰2~3位学习能力弱或学习态度差的学员,让更好的人选代替。同时,如果一个小组有3个学员联名对组长表示不满,组长也会被淘汰。

这就是碳9学社的丛林文化,推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让更强的人冒出来。如果你学习能力差,没人带你玩。

(10)正课

碳9学社的理念是,让学习发生在课程之前、课程之外和课程之后,正课只是学习成果的输出和检验。通过学习成果的输出形成反向压力,强制带动前段进行吸收内化,是为“输带化”。

冯新认为,坐在下面听讲是学习效果最差的一种方式,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必须被颠覆。这就要求每个人不能只做听者,必须进行成果输出。而当你给别人讲一瓶水时,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

正课共有两天时间:

第一天上午:小组讨论。每个组经过讨论,把之前的学习成果做成PPT。之后,碳9还会邀请一个与本期课主题有关的专家做分享,通过他的授课,大家的认知会有更高的提升。不过,分享不是主流,它在整个学习中只占两个多小时。

第一天下午:自由辩论。每个小组准备3~5个问题,任意指定另一个小组的人来回答,对其进行挑战式提问。其他成员不用举手,可以随时参战。这四个半小时充满了火药味,是为了让学员的思想进行自由碰撞。

第一天晚上:修改报告。经过一天的交流辩论,各个小组都会有更多的想法,于是加班加点改PPT,有的小组甚至做一个通宵。

第二天上午: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有半小时汇报时间,前20分钟做汇报,后10分钟进行互动。当汇报进行到10分钟时,下面学员进行投票。如果累计到10张否定票,小组被淘汰,汇报结束。

第二天下午:复盘。先是小组复盘,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每个人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复盘,给自己的表现打分,然后小组集体给组员打分。

碳9学社的打分制度分为三级:

A级:学习成绩好,学习态度好。可以拿绿卡,下期学习直接进来。(www.chuimin.cn)

B级:学习态度好,学习能力欠缺一些。

C级:学习态度不好。下次想要参加学习,必须在磨课环节有突出表现。

小组复盘中,每个小组必须强制性评出一个C级学员。大家在一起已经奋斗了一个月,到最后还要互相搏杀,压力很大,这也是碳9所传输的理念:狠拍砖才是真爱。有的人在公司里做领导,从来没被人批评过,但是到了碳9,稍有松懈,就会被人指责。所以每个人都得充分表现自己,提供价值输出。

然后是集体复盘,大家轮流上台发言,谈自己的体会。这个环节每期都有人哭,因为很触动灵魂。有人从来没有遭遇到那么多人拍砖,他们之中有清华、复旦的毕业生,因为组织差,被严重批评。很多人到了这个环节才知道自己错失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复盘最后会评出一个冠军队,由碳9学社内部成员赞助丰厚奖品。碳9强调的是学习的本质,不是为了考证、评职称、出国等功利性目的去学习,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知。

第二天晚上:晚宴。经过两天正课厮杀,大家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在宴会上,碳9还会组织大家玩一个“狼人杀”游戏,这是杀人游戏的升级版。之前大家虽然在一起学习,但对彼此的思维方式认识并不清楚,但是在这个杀人游戏中,人们会充分暴露自己的特性,有利于更深度地社交。

(11)提交作业

热闹的晚宴并不是学习的尾声,在接下来的72小时内,每个人还要提交一篇复盘作业,也就是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才意味着本期课程告一段落。

作业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交。如果有人迟交或不交作业,不但他自己的2000元保证金会被扣除,还会连坐扣除整个小组的保证金,也就是用同伴的压力来逼迫学习,很有效。在碳9学社举行的23期课程中,有20期是全勤的。

3.结语:教育将死,学习永生

一个人到底能学到多少东西,不取决于别人怎么讲,而在于自己到底挖掘出了多少。碳9学社的理念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彻底地激发个人的主动性,让知识的消费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

冯新希望通过这种独特的学习方法论,让创业者在竞争力极强的商业社会,杀出一条血路。同时,也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连接,建立起多重网络式的社交关系。

经过预热、磨课、正课、复盘等诸多环节,一期课程的流程已经结束,但学习其实才刚刚开始。

冯新说,参加碳9学社的课程只不过是打开一扇窗,让你知道学习是怎么回事,而真正想掌握知识,还需要之后长期的坚持,在头脑里砸下一个大坑,在大脑皮层里沉淀下东西。

所以,教育将死,学习永生!

总结

社群运营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复杂是因为运营中蕴含着各种不同的环节,如文化机制、流程设计、工具使用等,运营者还要具备综合能力,比如沟通、写作、管理等。简单则是在千头万绪中也有一定规律可循。社群运营的要点如下:

1.Why:为什么要做社群

前面我们介绍过的社群大概分为产品服务类、企业品牌类、学习类、兴趣类、社交类等。社群的属性不同、目的不同、人群不同,其运作方式就不同,这就要求运营者去学习,然后结合自己的资源条件和能力,进行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的运营。

社群运营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如果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来讲:社群之道在于利他,为用户提供价值;社群之法在于以核心价值为单点切入,对用户进行深度连接,通过PGC带动UGC,建立从点到线再到面的价值吸引力法则;社群之术在于文化、团队和流程的系列设计;社群之器分为硬器和软器两种,硬器就是工具,软器是运营人员具备的各种技能。

而社群运营成败的关键是初心是否“利他”,也就是说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价值。我们可以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进行分析,社群的价值从低端到顶端,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和安全需求属于生存阶段;社交和尊重属于归属阶段,也就是小康阶段;到了最顶层就是富裕阶段,涉及个人成长。

需求决定社群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分布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的哪个阶段,又决定了用户的特质。所以,社群的种子用户非常重要,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信念,信念决定能力,能力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环境,最终便影响到社群能走多远。

我们常说“勿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个初心就是我们能给成员提供什么价值,它是一个社群的核心。如果你的初心只是为了赚钱,而不能为用户提供价值的话,那就没人陪你玩。

2.What:社群运营必须具备的基础要素

我们先来回顾社群的定义,社群是基于用户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拥有共同的目标,并付出了一致的行动,这样的一个群体才叫作社群。

(1)相同的价值观。我们常讲三观一致,世界观是对世界的认知,人生观是指人生意义是怎样的,基于这两者之上,通过人脑的思考,再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人生观和世界观其实对价值观是有影响的。

价值观本质上是对人、事、物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是认定事物和辨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它包括个人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复杂的内容。所以,一个社群的成员只有首先保证了价值观相同,才有可能进行深度连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追寻目标,并一致行动。比如以学习型社群为例,群内的学习绝不仅针对专业知识,还包括兴趣和视野的拓展,以及知识素养的提升,以实现个人的更多可能。因此,这类社群特别重视价值观的塑造,它以鲜明的价值观聚集调性相符的成员,并彰显其作为学习型社群所能给成员带来的独特影响。例如,吴晓波书友会强调的价值观“认可商业之美,崇尚自我奋斗,乐意奉献、共享,反对草根经济”便抓住了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建立的读书社群知更社区倡导的“过一种深刻的生活”,也正是抓住了人们不断攀升的精神需求。

(2)共同的目标。社群运营者要善于发现用户的激情所在,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兴趣,也就是找到他们内心的“痛点”,这样才能对每个人在社群中的作用进行定位。有了定位后,就有了一个身份和角色,然后再来制定社群的大小目标。

大目标是人生理想和梦想,比如要成为怎样的人,而小目标是短期内的目标。人生的大目标可能看起来很遥远,但如果把它们细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就会发现容易实现了。有了目标之后,还要制定计划去实现目标。制定计划的方法有很多,比如SMART原则、6W2H法、PDCA循环规则、WBS任务分解法等。

(3)一致的行动。社群运营者一定要清楚社群里都有哪些人,他们的需求、行为模式、内在性格、职业发展规划是什么,然后给不同的人设定社群身份以及不同角色。

国外贝尔宾团队的角色设计方法,它把社群成员分为推进者(也就是社群领袖和群主)、执行者、完成者、领导者(相当于协调者),此外还有外交家(对接外部资源)、智多星(提供创意)、审议员(进行评估和批判)、专家(顾问和指导)等。

实际上,目前的很多社群在分工上都比较粗糙,只分群主、群管或群秘、群员三个层次。群主的职责是制定目标、指明方向和分配任务;群管是做具体的管理、监管;群秘做些知识性的工作,比如资料的准备、物料的准备、成员的沟通等;群员也就是参与者,可能做些其他方面的支持,比如线下活动的场景布置、互动等。

确定了社群的分工后,就可以利用个人的行为优势创造一个和谐的团队,能极大地提升团队和个人绩效。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这便是一致行动的力量所在。

3.How:社群运营的7个步骤

在社群运营中,更重要的是执行力,一定要找志同道合、有一定的技能和经验的伙伴,把运营方法落地。具体来讲可分为七个步骤:

(1)社群构建。社群构建的关键是做社群定位,分为产品、用户和内容的定位。我们可以结合小米的“三三法则”来思考,第一个“三”指的是战略,也就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第二个“三”是战术,指的是开发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从根本上来看,小米社群是从用户出发,听取用户的声音,并将其落实到产品上,这就是一个产品型社群的定位。

(2)找到种子用户。寻找种子用户第一要结合社群定位,你的社群如果定位的是大学生,就要去校园里找;如果定位的是妈妈,就要去母婴社区找;或者与教育机构合作,获取流量和资源。从不同渠道找到用户后,要进行内部分测,逐批去测试,看哪些人符合产品的调性,能够把产品的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并进行口碑传播,最后找到最精准的种子用户。第二是通过设置入群门槛来把控种子用户,例如,李笑来的共同成长社群就需要满足微博粉丝数量1万人以上、微信公号粉丝2万人以上,同时拥有2000人线上群等条件才可提交申请;芝士会则要求申请者在向工作人员缴纳89元入会费、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表后,还需通过两轮的电话面试才能够正式加入社群,其严苛程度不亚于应聘一份工作。

以上两步基本决定了一个社群的生存问题,因为正确的定位和精准的种子用户,能让社群黏为一体,让成员持续付出精力。社群的第一印象对用户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要让人知道这个社群是做什么的,能带给自己什么,然后才会发生共振。

(3)建立活动互动机制。通过活动来运营社群的本质就是沟通,要通过活动去听取用户的声音,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产品。例如,芝士会成立了6个城市分舵,任何一个成员到达分舵城市,都可以联系舵主进行接风。他们甚至还成立了一支游学团队,以分舵所在城市设计路线,一起走过世界的大好河山。

(4)社群文化建设。社群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调性,通常是社群领袖的调性决定了社群的调性,它通过社群文化来体现。文化建设会产生很多内容,需要运营者借助一些载体或平台进行传播,更好地融入社群氛围中。而社群仪式便是社群文化的直观体现之一,以学习成长型社群为例,群成员每天固定时间打卡、爆照、分享,也可以构思社群口号、周边产品,或一种社群活动的特定参与方法。例如,荔枝汇在举办线下沙龙时,都会要求社群成员按照沙龙主题进行装扮,而秋叶PPT则会让成员在进群后完成自我介绍、曝私房照、发入群红包三个步骤。

(5)社群裂变。社群一定要通过用户的口碑进行传播,带来一定的规模,然后才有可能发生裂变。

(6)社群运营管理机制。基于活动运营、内容运营和口碑传播,社群的基数逐渐增大,成员增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用户管理机制也要相应地进行细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以便于更好地管理。

(7)社群变现。当所有人都认识到社群的价值之后,社群变现就非常简单了。从顶层设计到运营再到最后的商业变现,是一种顺势而为的过程。如果一上来就进行商业变现,是很难完成的。只有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就像小米社群一样,表面看起来是用户和手机之间的连接,其实正是用户在之前已经有了深度互动,对社群有了信任,才会为产品买单。

4.社群运营的最高境界

而当一个社群能够达到自运营、自组织的状态,就属于运营的最高层次或境界。一般情况下,这种程度很难实现,一方面需要社群运营者本身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他在选人、用人上还要有一套方法。

社群的核心始终是人,对人的理解和把控非常重要。很多从事人力资源、教育、心理学或销售行业的人,做社群运营比较成功,因为他们懂人。一个顶级的销售不是在销售产品,而是销售自己,把个人的影响力发挥出来,让受众认可,并为之买单。

通常来讲,构建一个社群需要70%的精力,因为要想清楚做什么,进行顶层设计;运营社群可能会花20%的精力,主要是找人,人找对了,就容易运营;至于商业变现,只占10%的比例,只要前两项做到了极点,不用去跑商务和渠道,所有的资源会主动和你连接。

以上就是社群运营的系统法则。从初心到变现,既是一个按层次和步骤来实施的过程,又是结合在一起的系统化整体,领悟到这一点,社群运营中遇到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