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技术学:完整网络课程开发流程

教育技术学:完整网络课程开发流程

【摘要】:课程开发是课程领域的一个常用的重要概念。因此,课程开发的重点是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图6-13234网络课程的开发流程完整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包括八个阶段:需求分析、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脚本编写、素材准备、课件开发、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运行维护与评价。

课程开发是课程领域的一个常用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使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要求的持续不断的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与过程。课程开发除了包括目标、内容、活动、方法、资源及媒介、环境、评价、时间、人员、权力、程序和参与等各种课程因素外,还包括了各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包含了课程决策的互动和协商。因此,课程开发的重点是强调过程性和动态性。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

图6-13 234网络课程的开发流程

完整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包括八个阶段:需求分析、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脚本编写、素材准备、课件开发、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运行维护与评价。

1.需求分析

网络课程的需求分析就是对网络课程的内容、用途、使用对象、课件类型、应用环境等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分析,以确定课程开发的目标和规模。这个阶段包括学习者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者分析就是结合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对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进行分析。对学习者原有能力知识基础的确定,可采用“分类测定法”或“二叉树探索法”;对认知能力的确定,可以采用“逐步逼近法”;对认知结构变量的确定,则应分析当前教学内容与大多数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是否存在类属关系、总括关系或并列组合关系。除此以外,还可以在实践中试验和创造其他更有效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网络课程的直接依据,也是检查网络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网络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对学生了解整个课程知识体系也有很大帮助。

进行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是为了确定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序列。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通常包括归类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层级分析法和IS M分析法。

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需求分析对编写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实验手册等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如果已有优秀教材,尽可能选用。教材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

教材是教学内容选择结果的体现,教学内容选择时,要选择切合实际社会需求、反应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教材,对于那些已经过时的内容要坚决地删除;教材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教材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要求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系统,使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练习册是选定教学内容后,诊断与巩固教学内容的测验试题的集合,它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些含有技能培养目标的课程来说,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是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实践认证,技能知识的具体体现。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实践性和可行性,实践性是指实验在理论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达到预期结果;可行性是指设计的实验要求的条件不能太高,要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尤其要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实验手册是对实验的说明,一般有实验目标、实验环境、预备知识、实验步骤、实验报告、思考与练习等几大部分。

2.总体设计与原型实现

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设计出一个教学单元的网络课件原型,通过原型设计,确定网络课件的总体风格、界面、导航风格、素材的规格以及脚本编写的内容。

总体设计是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形成网络课件设计总体思路的过程,决定了后续开发的方方面面,网络课件设计过程所要遵循所有原则,都要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体现。原型实现后,应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尤其是征求最终用户(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征求的意见进行修订,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减少后续开发过程中修订的工作量。

3.脚本编写(www.chuimin.cn)

脚本是教学人员与技术开发人员沟通的桥梁,脚本编写要根据计算机的特点,在一定的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每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及其安排以及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设计,并写出相应的设计文本,网络课件的脚本编写要充分考虑原型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内容表现、导航、教学设计等课件的总体风格。脚本描述了学生将要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细节。它在课件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设计阶段的总结,又是开发和实施阶段的依据。从其内容来看,它是网络课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而不是课本或教案的简单复制。

4.素材准备

素材准备。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所需要的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案例等,通过课件原型的设计和脚本的编写,可明确素材的规格、数量、种类和具体内容,便于进行批量制作,可大大降低开发的时间与成本。

素材采集。通过扫描仪扫描图形,把准备好的音频和视频素材,通过声卡和视频采集卡,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据文件。

素材整理。制作好素材后,要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素材进行属性标注,纳入到网络课程的素材库中,供学生学习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参考。

5.课件开发

根据脚本提供的要求和建议,参考开发的软件原型,利用课件开发工具(FrontPage、Dream weaver、Flash、Shokewave、Mediatools、Visual J++等)集成课程内容,形成网络课件。

界面设计和制作。对屏幕上将要显示的信息的布局进行设计,包括主菜单、不同级别的操作按钮、教学信息的显示背景、翻页和清屏方式等。

编写文字说明材料。完成软件的制作以后,还要编写相应的文字说明材料,例如软件的内容适于何种程度的学生使用,软件的使用环境,使用的机型,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其他配套使用的文字材料等。

6.教学环境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实施网上教学的基础,但绝对不是网上课程内容设计的全部。在网上进行学习,强调以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设计大量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一个典型的网络教学系统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有:讨论论题、疑问及解答、课程辅助资源、测验试题、自主学习活动等。这些资源,都应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环境下管理与使用,教学环境设计主要指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自主学习资源设计,而不是网络教学软件的设计,教师只需关注如何在网络平台设计具体的学习支持资源,而无需关注具体的程序设计,比如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常见问题、讨论题等,所有内容直接在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界面中录入,或通过标准的TXT或RTF文件提供。自主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网上课程设计与传统基于教科书的课程设计的基本区别之一。

7.教学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活动设计是网络课程开发的核心内容,它是对即将实施的网络教学具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便可清晰的知道如何利用已设计好的网络课件与网络教学环境。自主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网络学习中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提高网络学习的参与度。自主学习活动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协作意识与协作能力、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均有重要的训练作用。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知识学习两个角度出发,网上教学活动具有以下四种功能目标的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知识学习与知识实践的统一。

在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中,至少需要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协作学习、探索式解决问题等。教学活动的安排,根据课程内容确定。

8.运行维护与评价

网络课程与传统的课程内容不同,它是开放的,因为支持它的网络教学环境是动态的,是开放的,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通过相应的管理系统的管理,本身就可以纳入到网络课程中并成为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