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学

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学

【摘要】:由于信息的普遍性、重要性,信息对物质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人们把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作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物信息体运载有事物的重要信息,但这些信息痕迹往往不容易显现出事物状态与规律的特征。人类信息体所储存的感知信息,仅是个人的私有财产,但通过加工处理形成的符号信息,却可以成为一种社会财富。信息技术具有扩展人类采集信息的功能。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信息

信息概念的含义十分深刻与丰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探讨。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辞书中的解释。“信息”一词的英语是“information”,《现代朗文英语词典》给予的解释是“knowledge in the form of facts”,即事实形态的知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信息的解释有二:①音信、消息,②信息论中指用符号传送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接收符号者预先不知道的。韦伯字典给信息下的定义是:“信息是用来通信的事实,在观察中得到的数据,新闻和知识”。牛津字典给出的信息定义是“信息是谈论的事情、新闻和知识”。所以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信息”,往往是指一般的消息与情况,把“信息”和消息、情况等同看待,并且这些消息或情况对于它的接收者是新鲜的。

自然科学的角度而论,关于信息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主要的观点:

(1)信息是负熵,就是消除了的不确定性,即信息可以消除人们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并将消除不确定程度的多少作为信息量的量度。

(2)信息是系统状态的组织程度或有序程度的标志。

(3)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空间和时间中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是伴随着宇宙中一切过程发生的。

维纳则告诉我们: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上从物质和能量两大领域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也即是说:客观事物不都是实在的,而信息就是一个客观不实在的领域。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这个定义揭示了正确认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规律。由于信息的普遍性、重要性,信息对物质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人们把信息与物质、能量并列,作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信息的基本特点

(1)没有大小。由于信息不具大小,无论怎样小的空间,都可存放大量的信息,无论怎样狭窄的通道,都能高速地传递大量的信息。信息产业是一种省空间、省能源的产业。

(2)没有重量。信息由于没有重量,在处理时,耗费能量极小,或者基本不需要能量。信息加工的产业是一种省能源产业。

(3)容易复制。信息一旦产生,很容易复制,它有利于大量生产,这就意味着信息具有极强的共享性。

3.信息的基本形态

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自然信息:信源物作用在自然物信息体上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如树木的年龄,冰川的痕迹等。

(2)机器信息:信源物作用在机器信息体上呈现的痕迹。如照相可以显示信源物的静止图像,电影电视可以记录与重放信源物的活动图像等。

(3)人类感知信息:信源物被人类感知,在人脑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

(4)人类思维信息:将感知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加工,转换成人为的符号信息(含语言与非语言符号信息),这种符号也称人工信息,或叫再生信息。人类感知信息是一种只能储存在人脑中并在脑中留下了某种痕迹的信息形态。只有经过思维加工,转换为符号信息才能传送出去。

4.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有:

(1)直接与事物接触,认识事物。通过人体的眼、耳、鼻、舌、身诸多器官直接接触信源物,能使事物的真正面貌和重要特征,在人的大脑中留下难忘的痕迹,它是人类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渠道。直接接触事物的方式有:①实践,包括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与各种科学实验活动;②参观,包括观察自然界和社会活动的各种现象,游览、参观风景、名胜、展览会、陈列室、博物馆等。

(2)从信息体承载的信息去间接认识事物。自然物信息体运载有事物的重要信息,但这些信息痕迹往往不容易显现出事物状态与规律的特征。例如,对发掘的古生物化石进行考古的研究,就是属于一种科学研究认识事物的范畴;机器体能形象准确地呈现出各种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特征,它是科研与教学活动重要的信息来源。

人类信息体所储存的感知信息,仅是个人的私有财产,但通过加工处理形成的符号信息,却可以成为一种社会财富。如说出来的语言,写出来的文字。人类积累的丰富经验,留下的科学文化遗产,可以提供给别人去间接认识事物,它是人们学习与认识活动的重要信息来源之一。

(二)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一般表述

由于对信息的理解不同,很难给信息技术一个确切的定义,人们因其适用目的、范围、层次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利用CN KI概念知识元库进行搜索,可以找到40多种关于信息技术概念的解释。对这些定义进行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信息技术是指信息存贮技术、输入输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是指以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和光电技术等为基础处理各类信息的现代高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是指产生、存储、转换和加工图像、文字、声音及数字信息的一切现代高科技的总称。

(2)信息技术是指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

(3)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加工、传递、利用的方法和技术;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科学原理和方法及先进的工具和手段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技术体系。

我国著名学者南国农教授则对信息技术概念给出了比较全面地阐释。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方法体系,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1)手段,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2)方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所以,信息技术就是由信息媒体和信息媒体应用的方法两个要素构成的。

2.信息技术的本体功能特征

对信息技术本体功能的认识可以有很多视角。如果从延伸人类感知觉器官和认知器官的角度来分析信息技术的本体功能,那么,信息技术的本体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存储和处理等方面。

(1)信息技术具有扩展人类采集信息的功能。人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采集信息,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舌头尝;另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例如用望远镜我们可以看得更远,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微观世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难以突破时间和空间来采集信息的不足,扩展了人类采集信息的功能。

(2)信息技术具有扩展人类传递信息的功能。信息的载体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变化,主要的依旧是声音、文字和图像,但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却经历了多次大的革命。从书报杂志到邮政电信、到广播电视、到卫星通讯、到国际互联网络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出现,每一个进步,都极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人类的时空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跨越时间、跨越国界和跨越文化的信息交往成为可能,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人类传递信息的功能。(www.chuimin.cn)

(3)信息技术具有扩展人类存储信息的功能。教育领域中曾流行“仓库理论”,认为大脑是存储事实的仓库,教育就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学生知道的事实越多,搜集的知识越多,就越有学问。因此“仓库理论”十分重视记忆,认为记忆是存储信息和积累知识的最佳方法。但是信息社会里,信息总量迅速膨胀,如此多的信息如果仅靠记忆显然是不可以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信息存储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方式,例如缩微技术,计算机软硬盘,光盘,以及存储于因特网各个终端的各种信息资源,这样就有效的减轻了人类的记忆负担,同时也扩展了人类存储信息的功能。

(4)信息技术具有扩展人类处理信息的功能。人们用眼睛、耳朵、鼻子、手等感觉器官就能直接获取外界的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分析、归纳、综合、比较、判断等处理后,也能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在很多时候,有很多复杂的信息需要处理,例如一些繁杂的航天军事数据等,如果用人工处理是需要耗费非常大的精力的,这就需要一些现代的辅助工具,如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被发明以后,人们将处理信息的大量繁杂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用计算机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各种信息,效率大为提高,极大的扩展了人类信息处理的功能。

由此,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传感技术具有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具有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具有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具有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对信息技术本体功能的这种认识是相对的、大致的,因为,在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也有信息收集的过程。

(三)信息社会中的教育新观念——信息素质培养

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对原有知识的不满和对新思想、新理论的渴望,教育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怎样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高技术、高学历化为特征的信息社会里,对劳动者知识和技术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断满足人们对知识更新的需求已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教育要迎接信息化社会的挑战,惟有实施注重知识创新的信息素养的教育。

1.信息素养概念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它包含诸多方面:

(1)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

(2)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

(3)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

(4)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如对需求的了解及确认,对所需文献或信息的确定、信息检索,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信息组织及处理并做出决策。

综上所述,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上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上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2.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信息素养。其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情感。信息素养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受教育者具有一种使用计算机与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2)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应用信息技术时,不从事非法活动,同时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他计算机犯罪活动。

(3)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对于信息技术的原理、名词术语是否明白,对于其发展与作用是否了解,应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科学技术常识,能够阅读有关的一般性通俗科普信息文章和参加有关的讨论与交流,谈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4)具有一定的操作信息能力。即操纵、利用与开发信息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会不会与能不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评价和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并且开发与传播信息。这包括几个层次。基本的信息能力有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能力,简单的文字处理能力等;进一步的要求包括有信息采集的能力、信息通讯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表达的能力、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信息系统的分析与查错能力、对于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结果的分析与报告能力。

3.信息素养的基本标准与内容

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概括了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

(1)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而高效地获取信息。

(2)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批判和评价所获得的信息。

(3)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4)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5)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6)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7)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8)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具有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9)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探求和创建信息。

在我国,针对国内教育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主要针对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得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地加以评估。

(3)可灵活地支配信息,较好地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

(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

(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的能力:①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②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③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④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⑤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⑥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⑦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⑧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