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码录音机使用及注意事项

数码录音机使用及注意事项

【摘要】:数码录音机是以磁带为存储介质的数字音频设备。图3-18数码录音机和磁带DAT机在面板上有个液晶显示屏,主要显示各种参数和节目信息,包括采样频率、声道数、量化比特、磁迹间距、复制禁止/允许,以及节目编号、长度、播放时间、剩余时间、起始识别等。数码录音机在使用上主要需注意以下几点:DAT输入及输出均备有模拟和数字两种端口,可灵活地接收或向后续设备提供模拟或数字信号。(四)MD录放机的使

(一)模拟录音机的使用

1.模拟录音机的基本原理

所谓模拟录音是指录音机将代表声音信息的模拟电信号直接录制在录音载体上。模拟录音机是将输入进来的音频电信号,经过放大后送到磁头中的绕磁线圈中,音频电流的变化,使磁头内部的磁场发生变化,这样处于磁头缝隙处的磁带就会被磁化,而磁带移动,就使得每一段磁带受到的磁化强度因磁头磁场的变化而不同,其剩磁也就不同。这种剩磁的变化规律,就是音频信号的变化规律,这样声音信息就以磁信号的方式保留在了磁带上。放音时,则是以上的反过程,磁头受磁带上剩磁的影响而形成变化的磁场,从而使线圈产生变化的电信号,将此电信号进行放大,便得到与原录制信号一致的音频信息。模拟录音机是目前最常见的音频设备之一,它的主要存储介质是录音磁带。

2.模拟录音机的使用

对于录音机的使用,具备普通生活常识的人都能很熟练地操作。因此,在这里我们只对录音机使用的一些注意事项作简要的提示:

(1)按键的操作。通常体积略大一些的录音机采用的大多是机械式按键(即按键是按下、弹起方式);而小型机(如随身听)多是采用轻触式电子按键。

(2)通常录音机内都设有一个机内话筒,用于录制外部声音。这类话筒一般都采用高灵敏度的无指向话筒,所以录制的声音不具选择性,通常将环境声也能很清晰地录进去。所以要录制高质量的、环境噪音少的材料,应尽量使用外接话筒,而不用这种机内话筒。

(3)录音机磁头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洗。清洗磁头要使用专用清洗剂,用具要选麂皮等柔软的材料,不能用含水的清洗液(如医用酒精等)。清洗带也是一种常用清洗工具。使用清洗带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每次清洗时间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通常只有几秒到十几秒,不宜一次走带时间过长,否则会损坏磁头上的缝隙;二是用过的部分不能倒回重新使用,否则有可能将清洗带的污垢又粘到磁头上。

(4)录音带是磁性材料,要注意防磁,不能将其放在音箱、手机等有强磁场的物体附近,以防被磁化。

(二)数码录音机的使用

声音的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已发展了一百多年,应该说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由于此类技术的固有特性,使得它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易产生幅度失真、信噪比低、声音记录存储的动态范围窄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声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日渐成熟,并克服了模拟信号的弱点,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各类数字化音频设备,包括数码录音机、MP3、MD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存储的是数字音频信号,音质优于模拟信号,同时易于在各类媒体间传递和后期编辑。

数码录音机(DAT)是以磁带为存储介质的数字音频设备(如图3-18)。按录音磁头的工作方式分为固定式(S-DAT)和旋转式(R-DAT)两种。所使用的磁带是金属粉末或金属蒸发磁带,带盒尺寸与模拟机磁带不同,为73×54×10.5mm,比模拟机的带盒短、窄,但厚。专业用S-DAT机使用的是开盘磁带。用标准盒式磁带能连续记录/放音2小时,具有宽频带、高输出、低噪声等性能。DAT的录制方式有多种选择,采样频率有48kHz、44.1kHz等,相应的量化比特也有16bit、32bit等不同类型,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图3-18 数码录音机和磁带

DAT机在面板上有个液晶显示屏,主要显示各种参数和节目信息,包括采样频率、声道数、量化比特、磁迹间距、复制禁止/允许,以及节目编号、长度、播放时间、剩余时间、起始识别等。

数码录音机在使用上主要需注意以下几点:

(1)DAT输入及输出均备有模拟和数字两种端口,可灵活地接收或向后续设备提供模拟或数字信号

(2)数字音频的磁带复制应按SCMS规定进行。SCMS(Serial Copy Manage-ment System)是串行复制管理系统。这一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对节目的复制权限进行限制。通常是母带可以复制一次子带,但子带不可再作母带复制下一代磁带,即数字信号只允许复制一代复制品。但这种限制对模拟信号节目无效。

(3)录音时应注意录机的采样频率设置与放机的参数相同。

(4)理论上讲数字磁带可以多次进行数字信号记录,但使用次数增加同样会出现磁粉脱落,使误码率上升。因此对于重要的内容还是用新磁带较安全。

(5)在日常使用中要经常观察Error差错指示,发现过多的误码,要对相应部件或磁带信号予以关注。

(三)CD唱机的使用

无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只要记录介质是磁带,都有可能因磁带与磁头的接触摩擦而造成磁粉的脱落,从而使数据丢失。随着光学记录技术的发展,采用激光读写方式进行数字信号的录制与重放技术已日臻成熟,CD唱机就是这种技术的成功产品之一。CD唱机是一种音频播放设备,它不具备录制功能。它使用的信号载体是直径12 cm的光盘。光盘信号面有按数字信号的1、0变化规律排列的凹凸信号坑(如图3-19)。

唱机中的拾音头发出一束激光,光束照射到盘面信号槽中,凹凸不平的表面形成不同的反射光线,唱机拾取这一反射光,并按强弱变化的规律还原数字信号中的1、0排列顺序,形成数字音频信号,经数模(D/A)转换,输出模拟音频信号。

CD唱盘的信号采样频率为44.1kHz,16位量化位数,频率响应范围为20 Hz~20 000 Hz。光盘最大容量为74分钟。CD的声质水平要高于普通模拟信号,近几年已基本替代了磁带录音媒体,但CD的弱点是不像录音带那样可以随时抹录。

CD唱机的使用较为简单。将电源开关打开后,面板显示屏上出现DISC字样,按唱盘仓开关键(open/close)打开盘仓,将光盘信号光面朝下放入仓内,关上仓盖,唱机进入读取目录状态。几秒钟后,显示屏将列出盘中节目目录,按PLAY键或相应序号数字键放音。按其他功能键可以进行跳转、选曲、暂停、停止等操作。

(www.chuimin.cn)

图3-19 CD盘的外观及信号坑槽

若放入光盘后,显示“No Disc”或“Error”字样,首先考虑光盘是否有损坏。若多张光盘均无法正常播放,则可能唱机有故障。

CD唱盘中的信号槽非常细微(间距1.6μm),光盘表面有轻微的污垢或划痕都可能影响播放效果。所以要十分注意保持光盘表面的清洁和平滑,不可与硬物体摩擦,挤压变形。平时应将光盘放在专用的封套或光盘盒中。

(四)MD录放机的使用

MD(Mini Disc)录放机是1991年5月由日本索尼公司公布的一种音频记录技术(如图3-20)。它是以磁光盘(MO)作为记录载体,记录时磁头采用非接触式进行记录,放音时是用光拾取方式。磁光盘直径64mm,装在72mm×65mm的塑料保护壳内,使用时盘和套不可分离。MD光盘分预录式和可录式。预录式是由生产商制作好的成品,其盘面的信号槽由很多小的凸起点组成,即以物理形态固化,所以这种盘只能放音,不能重录。可录式也称裸盘,是可以用M D录放机进行重复录音和放音的光盘。其记录介质不是固态的小凸起,而是光盘中的磁性介质,由录放机中的高效记录磁头,对其进行抹音和重写。

MD录放机的拾音激光器有双重功能,对预录式光盘,是靠接收光盘上小凸起形成反射光线来读取数字信号;而对可写式光盘则是靠接收磁介质S、N极性的不同而产生的光线不同反射方向来读取信号。

MD录放机的信号处理规格是:采样频率为44.1 kHz,量化位数为20 bit,频率响应范围在5 Hz~20 000 Hz。一张盘录制长度为双声道74分钟。MD具有体积小、音质高、易于操作、快速搜索、可重写等优点,目前已成为高品质音频记录的常用媒体类型。

MD录放机的使用较为简单,主要是了解几个特殊功能,操作上按说明书规范进行即可。

MD录放机的功能可能因型号不同而略有差异,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图3-20 MD录放机与光盘

(1)多种放音功能。包括自动暂停(Auto Pause)功能,当一段节目播放结束后会自动暂停。使用编程放音功能(Program)可提前编辑要播放的曲目。重复播放功能(Repeat)可以单选、全选、随机播放、A点→B点等。乐曲搜索功能(Music Scan),可以一个接一个地重放每个节目的开头。搜索功能(Search)可以在一段乐曲中快速找到某一点。MD录放机的输出有耳机插孔和线路输出两种。

(2)多种录音功能。包括双声道、单声道和乐曲同步录音。双声道是常用录音模式,一盘可录制74分钟内容;单声道录音可在一盘中录入148分钟内容;乐曲同步录音是指可以与CD机或数字磁带录音机联用,实现放机与录机的同步响应。MD录放机在录音时,可自动搜索出光盘中有节目区和空白区,在空白区域进行录音,也可按操作指令将一个节目删除并录制新内容。另外MD录放机具有话筒输入端,可用于现场录音。

(3)MD录放机高精度的取样频率转换器可与DAT(数字磁带录音机)实现数字信号复制。可以将DAT的48kHz、32kHz的数码流自动转换为44.1kHz的采样频率。同时通过数字光缆接口可将MD光盘信号复制到DAT上。

(4)对专业人员来说,MD录放机的另一个优点是它的节目编辑功能。在MD录放机上可以直接进行节目的简单编辑,如对一段节目的分切,两段节目的合并,对某一段进行命名、拷贝、移动、删除等等。这些功能为现场录音素材进行简单处理带来了便利。

(5)MD录放机多采用专用的可充电电池,有的还配有外接电池盒,可使用普通电池。另外,目前流行的便携式MD录放机大多配有遥控器,可进行有线遥控。

(五)MP3播放机的使用

MP3是MPEGlLayer3的缩写形成,它本身是一种压缩与解压缩的计算方法。这种算法能将声音数据进行高比例压缩,对同样长度的声音信息,MP3格式的文件大小是WAV格式的1/10左右。而在重放时,其音质并未降低。这就为声音素材或节目的存储、交流,尤其是网上传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这种技术一出现,马上就为人们所接受,迅速流行起来。

MP3播放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压缩技术而制造的MP3格式文件的播放设备(如图3-21)。它自身具有一个能播放MP3文件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同时拥有一个数据存储介质。DSP掌管着播放机的数据传输、设备接口控制、文件解码回放等活动。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多种处理任务,而且此过程所需电能很少,因此十分适合便携式小型机采用。文件存储介质是存放MP3音频文件的载体,通常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机器内置的存储体,不可分离;一种是可移动式介质,可单独取出保存或连接到其他设备上。MP3的存储介质容量是它的重要技术指标,目前在几十兆到上百兆不等。

MP3机的外观大多很小,而且设计上越来越趋于时尚化。机体上有相应的操作键和液晶显示屏,耳机插孔、电池槽、USB接口或移动内存放置槽等。

MP3播放机的使用较为简单:

首先将节目文件从电脑中下载到机器内存中。如果是内置存储介质型的机器,则需要将MP3机与电脑相连接,如果是具有可移动介质的,则可以将移动内存卸下,直接接到电脑的USB接口中进行文件下载。之后就可以在MP3机上进行播放、选曲以及复制、删除等操作。这方面依据各种机型不同,其可控制方式和功能也有所不同。

目前,MP3产品发展很快,不仅外观设计和新功能不断丰富,同时也开始倾向多种媒体合一的趋势。比如MP3上的可移动介质兼做移动闪存使用,CD机上增加MP3功能,MP3机增加数字录音功能等等。

图3-21 MP3播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