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产生-教育技术学

多元智能理论产生-教育技术学

【摘要】:开展多彩多姿的教育活动加德纳认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犹如多彩的光谱,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自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Binet)首创智力测验以来,无数的标准化测验被用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至今的学校教育仍受到传统智力测验理论的影响。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具有单一的性质,通过纸笔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的高低。于是,智力测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习惯于用智商(IQ)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高低,进而推断他的成就大小。在教育活动中,与这种智力测验的思想相伴随的,是一些教育专家称之为“学校教育的统一观点”,即“学生必须尽可能地学习相同的课程,并且尽可能以相同的方式,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所有的学生”。而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最佳手段就是由纸和笔来完成的考试,如学习能力倾向测验和IQ测验。然而,“标准化测验和IQ模式的最大问题是根据学生的阅读和计算的好坏狭隘地来测量智力,所测量的只是那种只有少部分学生的能力是以语言和逻辑数理为主的‘学业性’智力。”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这直接导致成功的学生往往是那些体现在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方面优于他人的学生,于是,在测验中容易实施的学科就是语言、数学或逻辑数理等,这些学科也因此成为学校里最受重视的学科。

为了深入地揭示智力的全貌和本质,为此,西方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对传统的智力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1985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R.J.Stemberg)提出了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方面组合而成的三元智力理论。而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对延续了近百年的以传统的智商测验结果来衡量人类智能的方法提出了质疑,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他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特别是在当前美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因为这一理论向传统的评估学生能力的观念提出挑战,已成为近十年来西方许多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是当今世界上对传统智力理论挑战最彻底、最有影响的智力理论。有关此理论的文章、研究项目、书籍和实验学校不断出现,已经在世界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而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多种强弱不同的智能,这些智能体现在人们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之中。因此,个体的智力并不是容易被测量的东西,也非简单的纸笔测试所能穷尽。智力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以解决自己遇到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还强调判断一个人的智力,要看这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然合理环境下的创造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七种智能要素组成。这七种智能要素是:

(1)语言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口头或笔头的语言能力,包括把语言的结构、发音、意义结合并运用自如。

(2)逻辑数学智能,即有效利用数字进行推理的能力,包括对逻辑方式、关系、陈述、功能及其他相关抽象概念的敏感性。

(3)空间思维智能,即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能力;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以及这些成分之间关系的敏感性。

(4)肢体运作智能,即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的能力,包括特殊的身体技能,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速度、灵活性等,以及对外界或自身刺激反应的能力。

(5)音乐智能,即察觉、辨别、改变、表述音乐的能力,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音色、色调的敏感性。

(6)交际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包括面部表情、声音、动作的敏感性。

(7)内省智能,即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采取适当行为的能力。这七种智力因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方式表现出来的。

加德纳认为,“这七种智能因素同等重要,不能将语言和逻辑数学智能置于最重要的位置”,学生离开学校后是否仍然有良好的表现,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拥有运用语言和逻辑数学之外的智能,他呼吁要对这七种智能给予相等的注意力。

2.多元智能理论的作用

(1)创设支持性学习环境

加德纳对学校课程设计十分重视。他强调,我们必须重新确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之尽量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特长,为此,加德纳主张:

①学校要成为“学生课程的代理人”,与学生、家长、教师、评估专家一起参与智能的开发,向学生提出选修课程的建议。(www.chuimin.cn)

②彻底缩减课程,放弃“涵盖一切”的错误做法,加强选修课程,让每一名学生知道自己的强项,选择特别适应自己学习方法的课程。

③在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书籍、软件、硬件或其他媒体等多种载体展示教学内容,促使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我们可以看出加德纳对课程问题的论述围绕着一条主线,这就是学生在设计和实施课程中,不是被动者,而是主动参与者,学生应成为课程的主人。

(2)开展多彩多姿的教育活动

加德纳认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犹如多彩的光谱,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主要内容有:

①自由探索,在多彩多姿的学校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各类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自由探索,以激发每个学生的独特智能;

②理想活动,通过专题作业方式进行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教学,促进学以致用,使学科教学成为理想的活动;

③元课程的开设,加德纳认为“元课程”(Metacurnculum)是一种理解并融会贯通的课程,是标准课程(如数学、地理、词汇等)和通用于各门学科的非情景化思维或学习技巧课程之间的桥梁,其目的是直接引导学生注意各个领域之间问题的联系,并为学生提供在不同科目学习中自我检查监督的工具和方法,以增强举一反三的能力;

艺术推进,艺术是一种深度个人化的领域,让所有的学生深入地接触一种艺术形式,使学生在艺术领域中进入自己和他人的感情世界。艺术学习尽可能围绕有意义的专题进行,以达到激发兴趣,增强动力,开发技能的目的;

⑤社区学习,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学习,进行深入的场景化的学习和探索,如参观博物馆、运动场、剧院、美术馆等。加德纳所倡导的这些素质教育活动不仅促进全体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也为每一个学生开发优势智能提供了舞台,促进了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这些做法对于我们有很大启迪。

(3)多元化评价学生

加德纳认为,如果不能对学生不同领域以不同认知过程和学习状况做出准确的评价,那么,最好的课程改革也没有多大作用。评价在教育中扮演了中心角色。为此,学校第一角色是“评估专家”。他认为评价必须坚持三条标准:

①必须是“智能展示”的评估方法,能直接观察到两种智能的潜力;而不必通过数学和逻辑的“反光镜”。

②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即评估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必须使用适合学生在一定发展阶段的方法。

③必须与推荐相关联,即对一名具有特定智能儿童的评估,评估所得的分数和评语,必须与这名学生推荐的活动相关;必须重点评估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的能力。他还强调评估标准要定期更新,不能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