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奥苏贝尔的教育技术学讲解

奥苏贝尔的教育技术学讲解

【摘要】:既要注意各单元前后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还要确定好各单元的掌握标准。对学生实施单元测验,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即达到了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师生双方对“掌握学习”都要抱有信心。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的期待,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好,教师在教学前应使学生了解掌握学习的基本思想和一般程序,使学生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

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依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认为人类的认识过程首先是认识事物的一般属性,然后再逐步认识细节。因此,他提出教学应该先呈现概念性的“组织者”,它有助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新知识起到固定、吸收的作用。这样,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的。他强调学生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以达到认知结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的目的。

1.基本内容

(1)划分教学单元,制定教学目标。教师首先根据学期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体系将教材划分为以一两个星期为单元的系列化教学单元,制定各单元的具体教学目标。既要注意各单元前后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还要确定好各单元的掌握标准。

(2)实施诊断性测验。实施诊断性测验,以便查明学生学习新单元所必需的相应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如果学生尚不具有新单元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就要进行“补习”和矫正。

(3)学习目标定向,实施集体教学。新单元教学开始,教师就告诉学生教学单元的内容、学习方法和评价标准,给学生以不断的鼓励,使之保持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实施集体教学。

(4)进行形成性测验,提供反馈信息。对学生实施单元测验,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即达到了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

(5)矫正学习和深化学习。由形成性测验反馈的信息,可以了解教学的偏差和未掌握的目标和对象,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没有掌握的学生及时给予辅助性的教学,对掌握的学生给予“自由学习时间”,鼓励他们深化学习,或帮助未掌握的同学。

(6)实施平行性的形成性测验。通过反馈矫正,再对学生进行一次单元测验,以评定学生单元成绩。

(7)实施总结性测验。平行性测验之后,便可转入下一单元的教学。一个学期结束时,对学生实施总结性测验,判断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

整个步骤可以由图2-12表示。

图2-12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步骤示意图(www.chuimin.cn)

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实施反馈教学,掌握学习是一套较有效的个别化教学实践,它是建立在一般课堂教学情境的群体教学基础之上的,在群体教学中加进了自我矫正——反馈和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通过实施各种不同性质的测验(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进行频繁的反馈,并按照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可以及时弥补和纠正群体教学带来的不足。

诊断性测验是指教师在教学新单元开始之前所施行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单元所必需的“前提知识与能力”,相当于我们通常的“摸底”测验,通过摸底测验探明学生的“底”,可以将学生置于教学序列的适当位置。形成性测验是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制的测验,目的是通过它,教师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标或未达标,哪些目标已达到或未达到,从而为调整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总结性测验是在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后所实行的,其目的是了解学生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为学生评定成绩、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诊断提供信息。

(2)师生双方对“掌握学习”都要抱有信心。教师对学生要有真诚的期待,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学好,教师在教学前应使学生了解掌握学习的基本思想和一般程序,使学生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通过不断的反馈矫正,学生不断地体会自己的进步,这种成功的学习经验会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愿望。

2.教学步骤

(1)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物。

(2)树立假设:问题讨论、材料改组、经验联系、提出假设。

(3)上升到概念或原理。

(4)转化为活动的能力。

3.局限性

这一模式较适用于数理学科,不太适宜以情感为基础的艺术学科。它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先行经验的储备。发现教学的关键是要能树立有效的假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这样才能从强烈的问题意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线索。如果教师指导不当,容易导致学生兴趣降低,而且耗时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