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技术学:和谐学习与定义的演变

教育技术学:和谐学习与定义的演变

【摘要】:四会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美国教育技术的学者在2001年就对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学习模式进行比较。图1-3图1-42.教育技术的内涵是构建和谐学习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协会2005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参考译文:教育技术是通过对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

和谐是指某个系统中的多个要素以各自特色保持协调互动,朝着最优化的目标以谐振的状态运动。和谐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体运用多种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充分利用多种学习资源、恰当应用多种学习方法,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朝着最优化的学习目标迈进。

21世纪初是信息时代,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会生存、会学习,会处人,会做事。四会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国际社会提出了“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理念,学习不再局限于有限的学校范围内,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正面临着亘古未有的巨变,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工作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多元化、网络化、个性化。教育技术在这种巨变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把教育和技术相关的全部理论、实践内容系统的集成在一起,它能使学习者学会利用教育媒体进行研究学习,学会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学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体进行交互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创造性学习。

1.教育、教学模式的快速演变

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组织形式及其所使用的劳动工具必然会影响到当时的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的使用。人类社会形态从生产力的角度可以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条件下,不同的生产力基础上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组织形式。工业社会的教育方式就体现为流水线形式的集体教学,“成批地”培养标准化人才,使用的工具中增加了工业社会生产的投影、幻灯、电影等媒体。美国教育技术的学者在2001年就对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学习模式进行比较。如图1-3所示。

中国教育专家对新旧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如图1-4所示。

通过学习模式(图1-3)和教学模式(图1-4)的比较,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对待学习存在根本区别,我们已经处于信息社会(知识社会),而教育系统还处于工业时代,甚至还存在封建时代以及更落后的东西,这并不奇怪,上层建筑的变革是滞后于经济基础的变革,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必须适应社会的变革,教育只有与社会同步发展,才能适应和促进社会的进步,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敏锐地察觉这种滞后,以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心态跨越滞后。教育技术的专业人员坚持不懈的探索着在教育领域中创建和谐的学习平台。

图1-3

图1-4

2.教育技术的内涵是构建和谐学习

美国教育传播技术协会(AECT)2005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参考译文:教育技术是通过对指定目标合适一致的技术过程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创设、利用和管理,从而促进学习,改善绩效的研究与合乎规范的实践。这是美国的教育技术专家西尔斯·巴巴拉(Seels.B)在长春2004年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会议上提出的。说明教育技术的学者已经看到教育技术AECT94定义带着工业时代印记的局限性,必须从创设、绩效和道德来规范在教育领域出现的各种技术,对把人作为产品来系统的塑造、制造的工业社会观念加以修正,提出适合于知识和信息学习的环境建设和认知建构的理念。

新时代呼唤和谐学习,面对着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生态环境,使受教育者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只有以教育信息技术为基础,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和谐学习的信息环境和发展平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能获得能力;既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发展创新的能力。

3.教育技术系统建构和谐教学环境的优势(www.chuimin.cn)

(1)一个和谐的社会群体,必然是一个能提供倾诉的渠道,并具有相互承接倾诉的机制,学习者通过教育信息技术平台构建自然的学习。多媒体学习和网络教学变说教式、填鸭式为交互式、感受式和沉浸式是水到渠成的自然学习。

(2)教育技术使教师的专业、职业和事业实现三位一体。教育技术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部分,也是联结教师的专业和事业的纽带,今天的教师没有人不会上网查资料,没有人不做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的。

(3)教育技术推行终身学习和多样化的学习模式:远程教育、网络学习、CSCL学习、混合学习、个别化学习、集体教学、协同学习、研究性学习、案例学习等。

(4)教育技术以系统设计教学为核心,按照自然科学规律,营造人性化的教育生态环境,在学习资源的利用、过程的开发、教学策略和方法、评价、反馈等方面运用系统观念调控、优化和促进教学。

(5)教育技术学以开放的、多样化、宽容的,以个人自由和理性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人性化、个性化、趣味化的方式传授和认知,代替了满堂灌、人灌和机灌。多媒体教学占总课时的20%~30%只是一个弹性指标,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主动学习为宗旨。课程设计要关注学生心理的、身体的、情感的、创造的、社会的、精神的和道德的全面发展。

(6)教育技术推行人性化的学习,不让一个孩子落下来。学习的空间一定要与教师讲课、媒体教学的可视听的区域互相匹配。我国中学的每个自然班的学生人数应该在45人以下,小学控制在40人以下,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节课都能的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点拨,这是和谐学习的基本要求,当然学校管理、师资素质和教学条件必须互相配套。

4.运用教育技术系统地构建和谐教学环境的几点对策

(1)重塑教师的职业和专业内涵,突出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消除科学与人文的隔阂与对立。科学和人文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是建立和谐的社会。人文素养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修养,表现为人的思想品位、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质,与文学宗教哲学艺术和意识形态联系,以人为终极关怀。

(2)学习理科课程,突出科学的实践能力,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底蕴。改变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式学习,科学内容必须嵌入各种适合学生发育水平、有趣和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程形式。按学生的能力、学习内容,有计划的安排时间到社区、农村、工厂、大学、企业去学习,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学习与自然联系起来、与社会生态平衡挂钩,使科学方法和思维能力在人文的土壤中深深扎根。读书是完善人的人性、人格和道德的基本途径,也是顺应自然科学规律,改变自己人生的阶梯。

(3)以科学方法解读文科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科学推理和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文社会价值观念。《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建立恰当的课程改革方法体系,以科学探究解构语文、历史等知识;再以人文态度整合;以书本知识为出发点、质疑点,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如网络、各种媒体、书籍和图书馆的杂志,围绕着疑问去观察事物,收集数据、分析文中蕴涵的科学知识。

(4)科学技术课程整合人文与科学。巴甫洛夫曾指出:“科学随着方法学上获得成就而不断的跃进。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于是,我们就展开更广阔的眼界,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可以从八个方面确定科学与技术课程的内容: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和方法;以探究为特点的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与技术;从个人角度和社会角度看科学;科学史和科学性质。从小学到高中,内容由浅到深、系统的、全面的介绍给学生,与当时的科学发展同步。把逻辑与心理、科学与实验、个性与共性等处于两极的概念在人文中统合。

(5)本土人文思想与世界人文的融合。人文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各抒己见,和谐沟通,知道自己的努力、知道自己的位置。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各民族文化上的相互渗透及相互包容,使年轻的美国充满生机和活力。美国基础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元化的特色,造就了美国强大的经济长久不衰,这得惠于美国20世纪末提倡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人文理念。科学发明和科技创新给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本土的人文融合,包括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在产生互补互动,“厚德载物”是中国人民的宽大胸襟。教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世界人文的变迁与中华民族的渊源,珍视多元化的相互渗透,容许不同的甚至对立的文化作用于学生,宽容的对待不同的人文和科学观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要少说教,多给学生呈现直观的学习内容,为孩子提供有益的道德启蒙,同时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自我中心、什么是犯罪、什么是嫉妒、什么是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礼貌和道歉等等。

(6)推行开放式教学,将中国的科学特色融入世界科学的大海。成功的教师不仅科学知识渊博、知道应该如何学习科学。重要的是从人文的角度观察学生,善于选择指导学生的时机和方法,什么时候要求学生自己去刻苦钻研,什么时候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什么时候向他们提供具体的探究手段,什么时候让学生接触其他信息源。这来源于科学的选择内容,设计与修改课程,使之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与其他能力和他们经历。培养学生究根问底的好奇心,乐于接受新思维和新信息,对各种事物常持怀疑态度、探究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