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史家认为,教育发生了四次革命,现在进行以教育技术为标志的是第四次革命。一些学术团体先后成立,如1920年成立了“全国视觉教育学会”、1922年成立了“美国视觉教育会”等。目前,世界各国都大力推广和发展教育技术,用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大大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023-10-31
20世纪20年代,受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影响,我国教育界也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后来,还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此外,在一些大学里,像北京师范大学、南京中央大学,还开设了电化教育的课程。电化教育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解放前,由于当时经济、教育、科技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几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大面积推行。
2.中国教育技术的初步发展阶段
解放后,1949年11月在文化部科技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工作。从50年代到60年代前期,我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得到初步发展。其主要表现是:
(1)幻灯、录音、电影开始进入城市中小学校和高等院校,特别是外语和医科院校。
(2)电教教材、资料开始制作、生产。如汉语语音教学唱片、外语教学唱片、教学幻灯片已成批生产,外语录音带已在校际间复制、交流。
(3)外语院校开始安装同声翻译室、简易型语言实验室等较先进的电教设备,为外语教师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更好地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
(4)有的市、区、县成立了专门的电教机构,如北京市、沈阳市成立了电化教育馆,北京市各区、县相继成立了电教站,积极开展电教工作。
(5)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电化教育课。
(6)一支数量不大,但有教师、技术人员、工人参加的电教专业队伍开始出现。
(7)1949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讲座,后又改为俄语广播学校。每年参加学习的学员达5000人,到1960年,累计招生19万多人。北京市、天津市于1955年分别创办了广播函授学校。
(8)高等教育部于1964年批准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建造了国内第一幢电化教学楼。20世纪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电化教育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在十年动乱时期,整个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电化教育更不例外,电教机构被撤销,人员被解散,设备、资料被破坏,使我国电教进入停滞期,处于瘫痪状态。
3.中国教育技术的重新起步和迅速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后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重新起步,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重视,政策支持,为教育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1978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1983年,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中国福利会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时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文件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好教育卫星电视接收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
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的网络教育应用的开端。
1998年5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上任伊始,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指出“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至今,教育部已经投入了至少3.6亿元从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涉及硬环境建设、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相关问题研究。
(2)组织机构建立,为教育技术开展提供了支持。
中国作为一个技术基础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短期内能够在教育技术方面取得让世人瞩目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完善的教育技术组织机构。中国教育技术的组织机构可以从行政、业务管理和学术社团两方面来说明。首先,从中国教育技术的行政管理和业务开展方面来看,从1979年开始,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负责全国的电教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到1985年底,全国已有2253个县(区)建立了电教机构,占全国区县的95%左右,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电化教育机构。中国的教育技术系统是由广播电视教育系统、卫星电视教育系统、学校教育技术系统和教育资源开发系统四大主要领域组成,主体由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各学校教育技术中心和为教育技术发展服务的企业组成。其次,从中国教育技术的学术社团组织机构来看,中国教育技术的主要学术社团组织就是1991年成立的中国电化教育协会(C AET),它是促进全国电教单位、专家协作,推动电教科研进步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目前,中国电化教育协会设有秘书处和学术委员会,包括教育技术学研究会、外语、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广播电视教育、中小学、教育电视台(站)、金融、教材等多个专业委员会。目前协会有新老团体会员101个,基本上覆盖了广播电视教育、学校教育技术机构和教育卫星电视传输系统三大主要领域。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中国教育技术社团组织框架体系,是中国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对转变电教队伍的传统思想观念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电化教育协会迅速发展的一个标志,对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行了研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1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电化教育教材委员会”成立,1993年更名为“教育部电化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01年4月,重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0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将全国高等学校文科CAI与试题库建设协作组、全国高等学校理科CAI与试题库建设协作组、全国高等学校工科CAI协作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协作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改建为“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旨在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高等学校的教育技术活动。
(3)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成就。
1978年全国有教育技术从业人员1400多人,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从1978年开始,高等院校着手开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到2001年,近5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近30所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已经加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的、多方向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专门人才队伍。据200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40万人,还有数十万兼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教育技术的研究方面,中国的教育技术研究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成绩斐然,对中国的教育技术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创办了一批教育技术方面的刊物,主要有《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清华大学)》、《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远距离教育》、《外语电化教学》、《中小学电教》等。
出版了一批教育技术学方面的专著,主要有《电化教育概论》(萧树滋主编)、《电化教育学》(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导论》(李运林、李克东编著)、《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现代教育技术学》(万嘉若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尹俊华主编)、《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教学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张祖忻等编著)、《教学设计》(乌美娜主编)、《计算机辅助教育》(何克抗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顾明远主编)等,这些都为实际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较好的理论准备。
教育技术的研究重点从90年代以前的视听教育媒体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转向了对多种媒体组合运用和学习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对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评价与管理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www.chuimin.cn)
河北师范大学“外语教育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项目获得1989年原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项目获得1993年原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奖。
中央电教馆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原国家教委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原国家教委重点科研课题“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主持的“联合国援助项目北京朝阳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主持的“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
华南师范大学主持的“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于2001年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项目于2002年开始实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研究的层次不断提高,由媒体对比、专题为主的研究进入到整体、综合为主的更高层次。这些研究具有以下一些明显的特点:
①研究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②重视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③重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研究方法和过程日益规范化。
(4)远程教育获得发展。
1978年,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创办。到90年代初,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学校。
1986年,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创建。截至1997年底,我国已经建立教育电视台、收转台940多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万多座,放像点6.6万多个。
(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和教育软件发展迅猛。
1978年,北京师范大学成立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80年代初期,国家拨款进口先进的视听教学设备,在学校建立计算机室、语音室等用于教学。1981年,我国有了自己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和辅助教学管理系统。国家于1986年组织一些高等院校和工厂研制生产“中华学习机”。1987年,作为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我国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了一批中华学习机教育软件。进入90年代后,PC系列计算机相继进入学校和家庭,多媒体PC机开始应用于教育。中国的教育软件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1995年,中国的教育软件市场已基本形成。产品已不仅仅限于教育管理软件,开始向家庭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社会教育等领域进军。
1996年9月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软件规划》(1996~2000年),明确地提出了我国“九五”期间计算机教育软件研制开发的目标和实施目标的主要措施。1996年国家计委又将“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列入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首期投资1500万元,该项目已于1999年7月结题。
(6)教育技术的发展蓝图。
在1999年6月15日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江泽民同志还强调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则为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任务。
①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②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③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系统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
④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⑤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
⑥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
⑦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
⑧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为农村和边远地区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教育。
有关教育技术学的文章
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史家认为,教育发生了四次革命,现在进行以教育技术为标志的是第四次革命。一些学术团体先后成立,如1920年成立了“全国视觉教育学会”、1922年成立了“美国视觉教育会”等。目前,世界各国都大力推广和发展教育技术,用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大大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2023-10-31
本文重点探讨范仲淹的治家和家风。[162]范氏家风正,根本原因在于范仲淹个人品德修养高,对自己要求严格,为家人做出好榜样。范仲淹为政清廉,这与其安贫、节俭的家风是分不开的。由于范仲淹不蓄私财,以至于“身殁之后,诸子家贫无归,日借官屋以居,仅蔽风雨。”[170]范氏好家风还表现在严格要求子弟及家人。范氏家风还表现在厚待族人。(二)儒学复兴是范氏良好家风产生的背景范仲淹为何会有这么好的家风呢?......
2023-07-04
因此,需要把握的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应该针对哪些学科、知识点和学习对象而展开,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进行,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期获得对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技术应用更全面的理解。......
2023-10-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幼儿教育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确立了面向工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的方针,明确了面向全体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学前教育发展之路。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23-07-30
(一)教学设计的应用根据任务不同,教学设计可分为四个方面的应用。认识论、学习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的整合。关注教学设计自动化的研究。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设计过程本身是个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机器只能充当辅助的作用。更加重视教学设计理论的整合研究。......
2023-10-31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社会中互联网产品的大力发展,智能健身产品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推进与发展,可以佩戴的智能式机械配备的一步步推进呈现了“互联网+运动”这一产业的全面兴盛突起。经调研,市面上一些品牌智能穿戴设备价格在一百元之内。......
2023-06-15
[1]战争和国家建设的关联不是普世共有的。与其他好战社会相比,中国在东周期间的血腥记录仍然突出。兼并使国家数量大跌,战役总数因此减少,战国七雄灭了其余十六国。而一名中国史官称,24万战死于公元前293年的战役,45万战死于公元前260年的战役。每辆战车配备一名御手和至少两名武士,还需多达七十人的后勤支持。官僚机构自周朝中国的混乱中崛起,全没计划,只为征收战争所需的税金。......
2024-01-10
但是,目录学的正式兴起则在西汉时期。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图书、目录事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影响。唐、宋两代,目录学事业蓬勃发达。其特点不仅表现在官修目录质量的提高,史志目录的发展,“国史艺文志”的兴修,私家目录的勃起,而且还开展了目录学理论的研究探讨。明、清两朝,是我国古代目录学发展的繁盛时期,各种各类官、私目录著作纷纷问......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