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此外,中国古代研究者也认识到漕运物资也不仅仅是粮食。他们皆是从狭义的概念诠释中国古代漕运的内涵,即认为漕运就是谷物粮食的水运。[7]这种狭义的理解,虽然认识到中国古代漕运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功能,但是并没有把漕运看成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
2023-10-31
简而言之,运河就是指人工开凿的河道,即非自然河道。据此定义,中国古代早期“运河”的名称被称之为“某某沟”或“某某渠”居多,如邗沟、灵渠等。又因运河之主要功能就是漕运,故在隋唐时期,“漕渠”[8]“漕河”[9]等称谓被广泛使用。陈桥驿教授指出:“《新唐书》卷三十六《五行志》记开成二年(837):‘夏旱,扬州运河竭。’这是正史上首次出现‘运河’这个词汇。”[10]吴欣教授指出:“宋代‘漕河’名称广泛使用,《四库全书》所列宋代文献中有94种使用了‘运河’的名称。”[11]由此足见宋时运河之称已经比较流行起来。尤为重要的是,“大运河”的概念首次在南宋江南运河段出现。据记载:
下塘河,南自天宗水门接盐桥运河,余杭水门,二水合于北郭税务司前,由清湖堰闸至德胜桥,与城东外沙河、菜市河、泛洋湖水相合,分为两派:一由东北上塘,过东仓新桥入大运河,至长安闸入秀州,曰运河,一由西北,过德胜桥,上北城堰,过江涨桥、喻家桥、北新桥以北,入安吉州界,曰下塘河。[12]
这里所说的“大运河”,具体指的是江南运河。吴欣教授还指出:“从文献所记录的名称分布来看,‘运河’一词多出现在江淮和江南区域,包括龟山运河、扬楚运河、浙西运河等。”[13]南宋地方志等文献多以“运河”这一专有名词指称江南或江淮地区的某段人工河道绝非历史偶然。从沟、渠、河到运河这些不同的名称变化来看,江南人更为刻意注视南方不同地区人工河道之漕运功能。以“某某地名+运河”的表述法,则暗示着不同地产所出之公私漕运物资。这也是自南宋以来,北方精英大规模南迁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的例证——正是南方经济的繁荣、物资的丰富,才有必要细化出更多的地域名特物资。元明清时期,运河与漕河概念并无较大差异,多有并行使用,唯运河更多指称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如《元史》卷六十四《河渠一·御河》称:“运河二千余里,漕公私物货,为利甚大。”[14]明代文献中,运河与漕河概念也并行使用。如《明史》称运河为“漕河”:“明成祖肇建北京,转漕东南,水陆兼輓,仍元人之旧,参用海运。逮会通河开,海陆并罢。南极江口,北尽大通桥,运道三千余里。……总名曰漕河。”[15]明代其他专书、地方志等也多用漕河之名,如《漕河图志》《万历兖州府志·漕河》等。事实上,《明史·河渠志》《清史稿·河渠志》中,都列“运河”专篇,指北至北京、南至杭州的运河。但两者又有不同。《明史·河渠志》称其为“漕河”,且将运河每一段河道都加上漕字,使之有“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浙漕之别”;[16]而《清史稿·河渠志》中,则单列“运河”:“运河自京师历直沽、山东,下达扬子江口,南北二千余里,又自京口抵杭州,首尾八百余里,通谓之运河。”[17]雍正四年(1726)官方正式设置北运河的管理机构后,多使用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和江南运河等说法。近世以来,民间则往往将其称为“京杭运河”或“大运河”,2014年运河“申遗”过程中,又将隋唐、浙东两段运河与京杭运河合称为“中国大运河”。[18](www.chuimin.cn)
吴欣教授指出:“大运河名称从渠、沟到漕渠、漕河,再到运河、运粮河、大运河,大运河名称经历了由区域到跨区域、由专称到统称再到专称、由‘漕’到‘运’或‘漕’‘运’兼称的不同阶段。首先,漕运是运河的基本功能,以‘漕’为核心的漕河或漕渠的名称无疑都突出了这种功能,同时,‘运河’一词也并未脱离漕运的主旨,而是以‘运’字突出了‘漕’的状态。其次,漕河、运河等名称都经历了从地方专称到南北通途或地方河流专称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运河附属功能逐渐增加和社会交流日渐频繁的过程。‘运河’一词在宋代出现似非偶然,比之隋唐时期,运河在保留漕运功能的同时,贸易交流的职能进一步加强,正如陆游所言,运河‘假手隋氏而为吾宋之利’,这种‘利’一方面是漕粮运输的便利,更主要的是商业运输以及对外贸易之利,尤其是南宋时期,浙东运河、浙西运河是其经济命脉,浙东运河还主要承担了对外贸易的功能。最后,运河名称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历史性变化的过程,而且区域差异亦可见一斑。宋代以运河命名的河流多集中于江南地区,辽金元时期,运粮河的名称则多出现在北方,这或许正是不同的文化及其实践在语言上的反映。”[19]上述分析也反映了这样一个观点:帝国中央集权体制与小农自然经济的结合,才是漕运制度出现并发展的最根本原因。[20]
有关朝廷之厨: 杭州运河文化与漕运史研究的文章
[4]此外,中国古代研究者也认识到漕运物资也不仅仅是粮食。他们皆是从狭义的概念诠释中国古代漕运的内涵,即认为漕运就是谷物粮食的水运。[7]这种狭义的理解,虽然认识到中国古代漕运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功能,但是并没有把漕运看成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
2023-10-31
隋朝初年,我国各地区已经开凿了白沟、漕渠、阳渠、鸿沟、邗沟、江南运河、浙东运河等多条运河。隋唐至北宋,南北大运河既加强了中国南北的沟通,同时又促进了沿线城市扬州、杭州、西安、洛阳、开封的繁荣发展。隋炀帝所开的江南运河是将之前王朝开凿留下的运河河道加以疏浚而成。为减轻江南运河杭州段漕运压力,周武则天天授三年开辟了东苕溪为漕运航道。在任期间,他认真研究杭州运河河道的水利情况。......
2023-10-31
立法保护运河河道环境及对运河建筑设施的维修,体现出南宋杭州运河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疏浚河道,而对环境及周边建筑设施都在进行管理保护。这是因为南宋时期,杭州城外运河及其支流的修建与疏浚工程已经非常完备。正是在南宋时期临安运河漕运航道的畅通,故而米粮供入临安后,就有必要沿运河两岸修建粮仓以储存。......
2023-10-31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是他根据当时欧洲世界通行的地图为创作原型而在中国国内创作的世界地图,影响巨大。《坤舆万国全图》上的是京杭大运河,所经之处正是利玛窦1599年北上北京的地点,如临清、东平等。在该日本彩绘本《坤舆万国全图》中,有关京杭大运河的信息基本与李之藻刊刻本一致。可见那些没有到过中国的欧洲地图学家还没有对这条伟大的人工运河引起重视。......
2023-10-31
原来,他已经晚了一步,不知道是谁已经把“一江水”的“一”字添了几笔,改成了“半”字。高适在一时不慎在诗中出现了错误,那不知名的诗人,不但领悟高适诗中情意,更发现了高适的失误,这巧妙的一改,可谓是高适的“一字”诗友。......
2023-11-27
类似《1375年加泰罗尼亚地图》这样赠送给他国贵族的装饰性地图,已经失去了严格的航海实用意义,是一种用于装饰的“波托兰海图”。《1375年加泰罗尼亚地图》东亚部分在积极吸取当时包括《马可波罗行纪》等新地理知识的基础上,该地图对东亚地区的中国北方蒙古地区及宫廷贵族多有介绍。織田武雄、龚缨晏等学者对《1375年加泰罗尼亚地图》的东亚地区的内容做了较详考订。......
2023-10-31
本章从武则天时的天枢谈起,认为天枢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的正式出现,而且甫一出现,就显示出了技术上的高起点——它的高度未被后世的金属塔超越。上一章揭示了铜、金在道教中的意义,本章则讨论了佛教对金、铜的崇尚,初步揭示了铜塔、金塔的象征意义和理论根源。然而至关重要的是,无论汉式金属屋面还是藏式金顶,它们常常又是出于形制需要、建筑等级、象征意义而使用的。......
2023-10-18
而在少雨季节,吴淞江上游来源清水骤减,不能与因感应海潮而进入江里的浑潮形成明显的水位差,从而不能“以清抵浑”,有效冲刷浑潮入海,导致大量泥沙在江中沉积。宋代吴淞江格局的明显变化,催生了宋以后的发达的“三江水学”。......
2023-11-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