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以来,法国著名汉学家杜赫德于1735年所编著的《中华大帝国志》[64]被认为是此前编成的耶稣会士报道与研究中国之集大成者。其中5张可以确认是1883—1886年格罗夫斯在杭州拍摄的。他还在《在华五十年》一书中,拍摄了当时杭城的河道水门照片。十九世纪以后,欧美关于杭州运河的内容越来越多。......
2023-10-31
从我国对运河与漕运的历史内涵与定义上来讲,漕运的出现远早于运河的出现,而且漕运并未就是通过水运。明清时期的大学问家基本上皆认可这样的观点。如“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丘濬(1421—1495)指出:“自古漕运陆、河、海三种皆有。”[1]明代方志史学家何乔远(1558—1631)也认为:“漕之道有三,曰陆、曰海、曰河。陆之运费,海之运险,惟河为宜。”[2]清代学者段玉裁亦认为“人之今乘(车)”,“盖车亦得称漕”。[3]从历史逻辑上判断,先民远距离运送粮食或其他物资的首选方式肯定是陆运,这是出于运输安全与生活环境所限而做出的必然选择。此外,基于运输能力与可行性,中国先民也会在利用“人工河”之前,先利用自然水道进行物资的运输。有研究者指出:“自然水道作为漕运载体,出现较早,且渐被广为接受。”[4]
此外,中国古代研究者也认识到漕运物资也不仅仅是粮食。《汉书·赵充国传》载:“臣前部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枚,皆在水次,冰解漕下。”颜师古注释道:“漕下,出水运木而下也。”著名历史学者张舜徽(1911—1992)先生在《说文解字约注》中也指出:“漕之为用,不专于转谷。”[5](www.chuimin.cn)
诚如上述学者指出的观点:河运比路运成本低,比海运又更为安全,所以中国古代统治者基本上是以河运为漕运首选方式。而从维系帝国统治的需要来说,在不同地区间调拨粮食则是漕运的主要功能。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才有许多学者从个人经验感性地认为漕运就是统治者通过运河来转运粮食的行为。如许慎《说文解字》中注释道“漕,水转谷也”[6],唐代司马贞(679—732)在《史记索隐》中则进一步认为“车运曰转,水运曰漕”。他们皆是从狭义的概念诠释中国古代漕运的内涵,即认为漕运就是谷物粮食的水运。[7]这种狭义的理解,虽然认识到中国古代漕运的基本特征与基本功能,但是并没有把漕运看成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
有关朝廷之厨: 杭州运河文化与漕运史研究的文章
十八世纪以来,法国著名汉学家杜赫德于1735年所编著的《中华大帝国志》[64]被认为是此前编成的耶稣会士报道与研究中国之集大成者。其中5张可以确认是1883—1886年格罗夫斯在杭州拍摄的。他还在《在华五十年》一书中,拍摄了当时杭城的河道水门照片。十九世纪以后,欧美关于杭州运河的内容越来越多。......
2023-10-31
Francesco Valegio《行在鸟瞰图》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该图像描写的是杭州城,但是实际上整个绘画都是以威尼斯这样的水城作为创作参考。Francesco Valegio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以及自己对杭州的想象,绘制了一个具有欧洲异域风情的杭州运河城市图像。此例亦可实证杭州运河形象在欧洲图书中的传播与流变,尽管这一杭州运河的形象是虚构与借鉴的居多。......
2023-10-31
南宋以来,随着临安都城人口的激增以及都市商业的繁荣,都城管理者将行业相对集中的街巷设置为“行”或者称之为“团”“市”。[6]上述行业,均与杭州区域的运河商业发展关系密切,也是运河商贸物资流通与贸易交换的主要内容。杭州地区对运河船只的俗语称谓很多,对河海之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也有独特的惯语称谓。与运河水域密切相关的歌谣谚语以及故事传说,它们也是与运河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内容。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2023-10-31
运河漕务对南宋王朝的统治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书中研究江南运河疏浚治理的部分,涉及杭州运河与漕运内容。该研究对漕运制度具体内容如漕粮税制、征收兑运和交仓、漕运官制和船制、运河的修治和管理、运丁和屯田、漕运改制、漕运的衰败和停止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尤其对清代土地制度、田赋与江浙漕运税赋问题进行了交叉研究,说明了我国地主制经济性质是漕运制度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023-10-31
从中可见东苕溪漕运航道减轻了杭州段运河的漕运压力。盐铁使管理杭州运河的首要工作就是保持航道漕运畅通无阻,故需对运河制定水位标准,并安排专人管理测量。......
2023-10-31
唐宋时期日本高僧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记》和日本僧人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两书中,多有关于唐宋运河的相关记载。[7]而在入华的日本记录者中,北宋时期入华的成寻记录的有关杭州运河及其沿线风土人情的内容最为集中。日本僧人成寻,俗姓藤原氏。成寻对宋时临安的城南江口码头及相关建筑设施的记载,让我们可以从亲历者的视角来回顾当时的杭州运河文化。上述成寻关于杭州运河的日记实录再现了杭州运河河道对船只的运营管理。......
2023-10-31
隋唐以来,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进而导致长距离漕运运输的出现。[3]区域视野下审视杭州漕运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亦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从运河与农业的发展关系来看,吴琦《漕运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指出漕运的发展与古代农业经济的演变格局,与区域农业生产水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认为农业发展状况决定漕运的动向,漕运的发展反映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
2023-10-31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是他根据当时欧洲世界通行的地图为创作原型而在中国国内创作的世界地图,影响巨大。《坤舆万国全图》上的是京杭大运河,所经之处正是利玛窦1599年北上北京的地点,如临清、东平等。在该日本彩绘本《坤舆万国全图》中,有关京杭大运河的信息基本与李之藻刊刻本一致。可见那些没有到过中国的欧洲地图学家还没有对这条伟大的人工运河引起重视。......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