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杭州运河文化与漕运史:外国视角

杭州运河文化与漕运史:外国视角

【摘要】:国外专家有关中国大运河及漕运史的研究也从宏观研究向个案研究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研究专业化和具体化。针对杭州运河及漕运议题,海外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日本池田静夫《中国水利地理史研究》中的相关内容。此外,他所提出的“南宋时期的运河文化使杭州成为孕育中国近世文化的摇篮”的观点,对我们研究杭州运河文化及漕运史,极具启示意义。目前以杭州运河文化与漕运史为专项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尚未出现。

国外专家有关中国大运河及漕运史的研究也从宏观研究向个案研究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研究专业化和具体化。美籍华人黄仁宇《明代的漕运》(鹭江出版社,2015)一书用丰富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对明代的漕运管理方式、漕粮运输及有关漕粮的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商业旅行、劳役等来还原探究明代漕运的制度和与此相关联的经济和社会情况。日本学者对于运河较为关注,有清水泰次《明代漕运》(《史学杂志》,1928)、外山军治《唐代的漕运》(《史林》1971年第11期)、伊藤安展《唐代漕运额》(《史渊》49辑,1951)、筑山治三郎《唐代漕运和籴》(《京都产业大学论集》第5卷第1期,1951)、山口迪子《清代的漕运与船商》(《东洋史研究》1958年,第172期)、中原晃雄《清代漕粮的商品化——漕运研究的一出》(《史学研究》70号,1958)以及Robert Fulton.A Treasure on the Improvement of Canal Navigation(London,1762),J.Stephens Jeans.Waterways And Water Transport in Different Countries(London,1890),F.H.King.The Wonderful Canal of China(National Geographical Magazine,Vol.10,1912),Willard Prive Grand Canal Panorama(National Geographical Magazine,Vol.4,1937),Mindai Soun no Kenkyu《明代漕運の研究》(Tokyo,1963)等研究。

针对杭州运河及漕运议题,海外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日本池田静夫《中国水利地理史研究》(日本生活社,1940)中的相关内容。该研究部分成果已经由国内学者翻译成中文。[4]他对杭州历代运河体系的沿革、杭州的码头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他特别将杭州作为港口城市,与两个外港澉浦和宁波进行比较研究,是比较早意识到杭州与海洋贸易关系的研究者。尽管国内研究者鲜有将杭州作为港口城市看待。此外,他所提出的“南宋时期的运河文化使杭州成为孕育中国近世文化的摇篮”的观点,对我们研究杭州运河文化及漕运史,极具启示意义。(www.chuimin.cn)

总体上来说,国外研究更多的是将明清时期的中国大运河作为研究对象,或从商业税收、漕粮制度等制度史、经济史角度分析中国的大运河漕运文化。既往研究对中国漕运的漕官、漕河、漕船、漕法等具体内容还有很多有待深入的地方。目前以杭州运河文化与漕运史为专项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尚未出现。从经济、社会、政治等视角探讨杭州运河漕运史并论述新时代杭州漕运文化在杭州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管理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