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通过上述分析,作为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战场的钱塘江沿岸,为了军事运输而人工修筑的百尺渎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我们追溯杭州运河发展变迁的早期历史。但是,春秋时期杭州城区内部的运河河道系统尚未形成,所以我们认为春秋末期是杭州运河系统依托江南运河系统形成而不断发展的孕育时期。如今,这两个县均属于杭州行政区域。故,秦统一时期,以杭州作为运河南端的江南运河系统已经完全形成。......
2023-10-31
国外专家有关中国大运河及漕运史的研究也从宏观研究向个案研究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研究专业化和具体化。美籍华人黄仁宇《明代的漕运》(鹭江出版社,2015)一书用丰富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对明代的漕运管理方式、漕粮运输及有关漕粮的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商业、旅行、劳役等来还原探究明代漕运的制度和与此相关联的经济和社会情况。日本学者对于运河较为关注,有清水泰次《明代漕运》(《史学杂志》,1928)、外山军治《唐代的漕运》(《史林》1971年第11期)、伊藤安展《唐代漕运额》(《史渊》49辑,1951)、筑山治三郎《唐代漕运和籴》(《京都产业大学论集》第5卷第1期,1951)、山口迪子《清代的漕运与船商》(《东洋史研究》1958年,第172期)、中原晃雄《清代漕粮的商品化——漕运研究的一出》(《史学研究》70号,1958)以及Robert Fulton.A Treasure on the Improvement of Canal Navigation(London,1762),J.Stephens Jeans.Waterways And Water Transport in Different Countries(London,1890),F.H.King.The Wonderful Canal of China(National Geographical Magazine,Vol.10,1912),Willard Prive Grand Canal Panorama(National Geographical Magazine,Vol.4,1937),Mindai Soun no Kenkyu《明代漕運の研究》(Tokyo,1963)等研究。
针对杭州运河及漕运议题,海外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日本池田静夫《中国水利地理史研究》(日本生活社,1940)中的相关内容。该研究部分成果已经由国内学者翻译成中文。[4]他对杭州历代运河体系的沿革、杭州的码头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他特别将杭州作为港口城市,与两个外港澉浦和宁波进行比较研究,是比较早意识到杭州与海洋贸易关系的研究者。尽管国内研究者鲜有将杭州作为港口城市看待。此外,他所提出的“南宋时期的运河文化使杭州成为孕育中国近世文化的摇篮”的观点,对我们研究杭州运河文化及漕运史,极具启示意义。(www.chuimin.cn)
总体上来说,国外研究更多的是将明清时期的中国大运河作为研究对象,或从商业税收、漕粮制度等制度史、经济史角度分析中国的大运河漕运文化。既往研究对中国漕运的漕官、漕河、漕船、漕法等具体内容还有很多有待深入的地方。目前以杭州运河文化与漕运史为专项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尚未出现。从经济、社会、政治等视角探讨杭州运河漕运史并论述新时代杭州漕运文化在杭州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管理实践价值。
有关朝廷之厨: 杭州运河文化与漕运史研究的文章
[24]通过上述分析,作为春秋时期吴越争霸战场的钱塘江沿岸,为了军事运输而人工修筑的百尺渎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我们追溯杭州运河发展变迁的早期历史。但是,春秋时期杭州城区内部的运河河道系统尚未形成,所以我们认为春秋末期是杭州运河系统依托江南运河系统形成而不断发展的孕育时期。如今,这两个县均属于杭州行政区域。故,秦统一时期,以杭州作为运河南端的江南运河系统已经完全形成。......
2023-10-31
十八世纪以来,法国著名汉学家杜赫德于1735年所编著的《中华大帝国志》[64]被认为是此前编成的耶稣会士报道与研究中国之集大成者。其中5张可以确认是1883—1886年格罗夫斯在杭州拍摄的。他还在《在华五十年》一书中,拍摄了当时杭城的河道水门照片。十九世纪以后,欧美关于杭州运河的内容越来越多。......
2023-10-31
[2]而在宋初至崇宁时的“转般法”和崇宁以后的“直达法”是我国运河漕运管理制度中的代表性措施。该措施的发展变化直接关系着东南漕运规模与数量的兴衰变化。沿途设仓及分段运输是我国大运河漕运管理体制中较为显著的特征,具体到以杭州为中心的运河漕运管理制度,还值得我们具体考察。从柳浦越过钱塘江往东行进,管理者则可以进入浙东运河区域,进而控制宁绍平原及浙东运河出海口岸等要地。......
2023-10-31
运河漕务对南宋王朝的统治与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书中研究江南运河疏浚治理的部分,涉及杭州运河与漕运内容。该研究对漕运制度具体内容如漕粮税制、征收兑运和交仓、漕运官制和船制、运河的修治和管理、运丁和屯田、漕运改制、漕运的衰败和停止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尤其对清代土地制度、田赋与江浙漕运税赋问题进行了交叉研究,说明了我国地主制经济性质是漕运制度得以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2023-10-31
到元朝中期,杭州城内运河年久失修加之河中垃圾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杭州城市民众的日常生活。元武宗至大元年,江浙行省令史裴坚认识到杭州运河漕运久疏管理带来的问题,他要求予以修浚杭城运河:龙山河在杭州城外,岁久淤塞。元后期,杭州运河再次面临严重淤塞,迫使北方统治者不得不再次下令修浚。这也说明元时期的杭州运河漕运繁荣程度不及南宋时期。......
2023-10-31
Francesco Valegio《行在鸟瞰图》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该图像描写的是杭州城,但是实际上整个绘画都是以威尼斯这样的水城作为创作参考。Francesco Valegio根据马可·波罗的记载以及自己对杭州的想象,绘制了一个具有欧洲异域风情的杭州运河城市图像。此例亦可实证杭州运河形象在欧洲图书中的传播与流变,尽管这一杭州运河的形象是虚构与借鉴的居多。......
2023-10-31
六朝时期,秦以来的江南运河又进一步发展。而钱塘江南岸的浙东运河则是六朝时期江南运河向东延展和完善的代表性工程。所以,该时期钱塘江和浙东运河间频繁漕运的事实,不言而喻。浙东运河西段漕运功能的显现,自然也要求杭州里运河系统不断完善。杜元懿所谓“商旅往来,倍多常岁崐。西陵牛埭税,官格日三千五百;如臣所见,日可增倍”的税收财报分析,确证了杭州运河漕运贸易交易的繁荣。......
2023-10-31
南宋建都杭州后,杭城管理者为了便于相对集中的行业,故而形成许多专业的市、行、团、作。所谓“京都有四百四十行”,[30]行会组织具有极强的封建性,南宋耐得翁所著《都城纪胜·诸行》中记载“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大小,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前文所引清雍正九年完成的《北新关志》中,详细罗列了经过杭州钞关的各类行名,足见杭州市场因为高度的商业化而造成的行业细化。......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