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杭州运河与漕运史研究:漕运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杭州运河与漕运史研究:漕运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摘要】:隋唐以来,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进而导致长距离漕运运输的出现。[3]区域视野下审视杭州漕运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亦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从运河与农业的发展关系来看,吴琦《漕运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指出漕运的发展与古代农业经济的演变格局,与区域农业生产水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认为农业发展状况决定漕运的动向,漕运的发展反映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

隋唐以来,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进而导致长距离漕运运输的出现。在维护政治统治中心的前提下,长距离的河漕事务对沿线城市商业农业手工业的形成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吴琦教授说得好:“漕运的本质在于把经济重心区域的物质财富输送到政治中心,因此漕运线是一条连接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的纽带,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3]区域视野下审视杭州漕运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亦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商业视角来看,吴欣《鲁商与运河商业文化》(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一书是从我国商帮群体视角探讨运河商业文化的代表性著作,揭示了鲁商与运河商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赵金鹏《明代漕运中的商业活动》(《史林》1996年第1期)指出明代漕运与商业的关系,认为漕船制造与维修、漕粮征收、漕粮运输和漕粮仓储等都存在着商业活动,虽然漕运主要是进行官方的漕粮运输活动,但其实漕运中活跃着许多商业活动,推动了运河沿岸城市的繁荣发展。还有他的《明代漕运中的商业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一文指出:“明王朝中一部分有识之士提出利用商品经济来解决北方地区政治集团的粮食消费和开辟南北运输渠道发展南北地区商品经济的思想,这是一种进步的思想潮流。”陈锋《清代漕运运输者的私货运销活动》(《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一文指出:“清代在官方性的漕运业中广泛存在着私货运销活动,清政府对此的措施是不断放松对私货的限制,逐渐使得这种活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在当时南北商品流通交换领域里扮演了独特而重要的角色。”陈锋《简论宋明清漕运中私货贩运及贸易》(《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1期)一文论述了宋明清以来漕运中的私货贩运及贸易活动,且政府并没有采取严加限制的举措,可以说是扩大南北商品交流的通道,降低商品流通成本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和促进都城商业市场,同时带动了运河沿线的城镇工商业的勃兴,如杭州的兴起。周祚绍《清代前期漕运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山东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张照东《清代漕运与南北物资交流》(《清史研究》1992年3期)等研究亦涉及漕运与商业的关系。

从运河与农业的发展关系来看,吴琦《漕运与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国农史》1998年第4期)指出漕运的发展与古代农业经济的演变格局,与区域农业生产水平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他认为农业发展状况决定漕运的动向,漕运的发展反映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吴琦《漕运与古代农田水利》(《中国农史》1999年第3期)论述了漕运与农业生产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但在封建社会后期,漕运对农田水利具有较大破坏性,这与漕运重要性上升有着极大关系。此外,任重《康熙治理黄、淮、运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中国农史》1997年第1期)、陈冬生《明清山东运河地区经济作物种植发展述论——以棉花、烟草、果木为例》(《东岳论丛》1988年第1期)均涉及运河治理与农业发展的相互影响问题。运河的开凿利用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运河交通线路的开辟也促使了运河沿岸市镇的兴起和工商业的繁荣。何昌荣《唐宋运河与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载唐宋运河考察队编《运河访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一文在“商业城市的发展和市镇的兴起”中提到:杭州因地处钱塘江畔且海路可通东南沿海,在大运河开通后,杭州成了重要的商业城市和海外贸易港口,促进了杭州人口与城市的繁荣发展,且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也因此发达。朱玉龙《汴河及其对安徽淮北地区的影响》(载唐宋运河考察队编《运河访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吕景林《大运河的畅流与明代东昌社会经济的发展》(《山东运河文化文集》,山东科技出版社,1988)、林吉玲《论近代企业在运河区域的创办及其社会影响》(《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许檀《明清时期运河的商品流通》(《历史档案》1992年第1期)等研究,也涉及运河沿线城市农业发展与经济地位提升的问题。(www.chuimin.cn)

从运河治理与沿线城市发展的关系来看,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运河城市史的专著。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并且实地考察了通州、天津、德州、临清、济宁、淮安、扬州、苏州、杭州9个运河城市。从历史时期运河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环境、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文化等几个方面讨论了运河沿岸重要城市的发展历史。作者还从地理学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运河城市的发展史,认为运河沿岸的城市发展和形成深受南北大运河的影响,两者相互促进。史念海《隋唐时期运河和长江流域的水上交通及其沿岸的都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4期)对扬州、汴州、宋州、徐州、楚州、苏杭诸州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论述。从本课题期待在有关杭州城市发展与运河开发治理的研究有所推进来看,李志庭、楼毅生《运河与杭州》(载唐宋运河考察队编《运河访古》,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是较早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