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TE11模圆极化仿真:FEKO仿真原理及工程应用

TE11模圆极化仿真:FEKO仿真原理及工程应用

【摘要】:定义变量在CADFEKO中左侧的树形浏览器中双击“Variables”结点,依次定义如下变量。圆波导半径:wg_r=0.51*lam。圆波导高度:wg_L=2*lam_w。按〈F5〉键,在3D视图中适中显示模型。图5-79 定义圆波导天线波导部分1在“Construct”菜单中单击“Cone”按钮,弹出“Create cone”对话框,如图5-80所示。在“Label”文本框中输入“Port1”,单击“Create”按钮。图5-85 定义端口激励WaveguideSource1重复上述步骤,在“Add waveguide source”对话框中进行如下设置。单击“3D pattern”按钮,修改theta的“Increment”为2,Phi的“Increment”为5.0。

启动CADFEKO,新建一个工程“Circular_waveguide_TE11_LHC.cfx”。

(1)定义变量

在CADFEKO中左侧的树形浏览器中双击“Variables”结点,依次定义如下变量。

工作频率:freq=12.5e9。

工作波长:lam=c0/freq。

波导波长:lam_w=0.0293。

圆波导半径:wg_r=0.51*lam。

圆波导高度:wg_L=2*lam_w。

开口圆喇叭开口半径:horn_r=lam。

开口圆喇叭底部半径:horn_r0=0.65*lam。

开口圆喇叭高度:horn_L=3.05*lam,如图5-78所示。

978-7-111-56144-6-Chapter05-80.jpg

图5-78 变量定义

(2)圆波导天线模型建立

在“Construct”菜单中,单击“Cylinder”按钮,弹出“Create cylinder”对话框,在“Geometry”选项卡中进行如下设置。

Base centre(B):(U:0.0;V:0.0;N:-wg_L-horn_L)。

Radius(R):wg_r。

Height(H):wg_L。

Label:waveguide。

然后单击“Create”按钮,如图5-79所示。按〈F5〉键,在3D视图中适中显示模型。

978-7-111-56144-6-Chapter05-81.jpg

图5-79 定义圆波导天线波导部分1

在“Construct”菜单中单击“Cone”按钮,弹出“Create cone”对话框,如图5-80所示。在“Geometry”选项卡中进行如下设置。

Base centre(B):(U:0.0;V:0.0;N:-horn_L)。

Base Radius(Rb):horn_r0。

Height(H):horn_L。

Top radius(Rt):horn_r。

Label:flare。

然后单击“Create”按钮。

978-7-111-56144-6-Chapter05-82.jpg

图5-80 定义圆波导天线波导部分2

在左侧的树形浏览器中,展开“Model”→“Geometry”结点,同时选中新建的模型“waveguide”和“flare”,单击鼠标右键,选择“Apply”→“Union”选项(或直接按〈U〉键),把新生成的模型更名为“horn”。

在左侧的树形浏览器中,选中模型“horn”,单击鼠标右键,选择“Apply”→“Simplify”选项,弹出“Simplify geometry”对话框,采用默认设置,进行模型冗余处理(会删除模型“waveguide”和“flare”中间的公共面,因为该面的前向和后向区域材料相同,且该面的属性也与前后向区域材料相同)。

在3D视图中,选中新建模型“horn”的顶部面元(即z=0的面),单击鼠标右键,选择“Delete”选项,删除该面元,如图5-81所示。

978-7-111-56144-6-Chapter05-83.jpg

图5-81 删除顶部面元

在3D视图区域,进入面选模式(光标定在模型的某一面上,依次单击鼠标左键,可以在体选、面选上自动切换),选中新建喇叭天线“horn”的最底部面元(z=-(wg_h+horn_L)的面元),单击鼠标右键,选择“Properties”选项,弹出“Face properties”对话框,如图5-82所示,在“Meshing”选项卡中,勾选“Local mesh size”复选框,在“Mesh size”文本框中输入“lam/15”,单击“OK”按钮。

978-7-111-56144-6-Chapter05-84.jpg

图5-82 定义波导端口网格

(3)设定波导端口

在3D视图区域,把模型移动并缩放到适合的角度,单击鼠标左键自动切换到面选模式,选中新建圆波导天线底部面元(z=-(wg_h+horn_L)的面元),单击鼠标右键,选择“Create port”→“Waveguide port”选项,如图5-83所示,弹出“Create waveguide port(geometry)”对话框,如图5-84所示。勾选“Propagation direction opposite to normal”复选框,目的是使该面添加的波导信号向里传播,即红色箭头朝里。在“Label”文本框中输入“Port1”,单击“Create”按钮。

978-7-111-56144-6-Chapter05-85.jpg

图5-83 定义波导端口

978-7-111-56144-6-Chapter05-86.jpg

图5-84 选择波导信号传播方向

(4)电参数设置

在左侧的树形浏览器中,由“Construct”切换到“Configuration”,进行如下设置。

工作频率设置:展开“Global”结点,双击“Frequency”,弹出“Solution frequency”对话框,选择“Single frequency”,设置“Frequency(Hz)”为“freq”,单击“OK”按钮。

(5)激励设置

在“Global”结点中,选中“Sources”,单击鼠标右键,选择“Waveguide source”选项,如图5-85所示,弹出“Add waveguide source”对话框,选中“Excite fundamental mode only”单选按钮,“Fundamental mode”的设置如下。

Magnitude:1。

Phase:0。

Rotation:0。

然后单击“Add”按钮,在“Label”文本框中输入“WaveguideSource1”。

978-7-111-56144-6-Chapter05-87.jpg

图5-85 定义端口激励WaveguideSource1

重复上述步骤,在“Add waveguide source”对话框中进行如下设置。(www.chuimin.cn)

Fundamental mode:

Magnitude:1。

Phase:90。

Rotation:90。

在“Label”文本框中输入“WaveguideSource2”。

最后单击“Create”按钮,如图5-86所示。

978-7-111-56144-6-Chapter05-88.jpg

图5-86 定义端口激励WaveguideSource2

(6)求解设置

在“Configuration specific”结点中,选中“Requests”,单击鼠标右键,选择“Far fields”选项,如图5-87所示,弹出“Request far fields”对话框,进行如下设置。

单击“3D pattern”按钮,修改theta的“Increment”为2,Phi的“Increment”为5.0。

在“Label”文本框中输入“ff3D”,最 后单击“Create”按钮。

978-7-111-56144-6-Chapter05-89.jpg

图5-87 远场方向图求解设置(3D pattern)

(7)网格划分

在“Mesh”菜单中单击“Create mesh”按钮,弹出“Create mesh”对话框进行如下设置。

网格剖分方法“Mesh size”:Custom。

三角形单元尺寸“Triangle edge length”:lam/8。

然后单击“Mesh”按钮,生成网格,如图5-88所示。

978-7-111-56144-6-Chapter05-90.jpg

图5-88 定义网格划分

(8)设置计算方法

在“Solve/Run”菜单中单击“Solver settings”按钮,弹出“Solver settings”对话框,选择“MLFMM/ACA”选项卡,选中“Solve model with the 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method (MLFMM)”单选按钮,单击“OK”按钮,如图5-89所示。

978-7-111-56144-6-Chapter05-91.jpg

图5-89 设置计算方法为MLFMM

(9)提交计算

进入“Solve/Run”菜单,单击“FEKO Solver”按钮,提交计算。可以选择并行模式,如图5-90所示。

978-7-111-56144-6-Chapter05-92.jpg

图5-90 选择并行求解

(10)后处理显示结果

计算完成后,单击“Solve/Run”菜单中的“POSTFEKO”按钮或按〈Alt+3〉快捷键,启动后处理模块POSTFEKO显示结果。

(11)显示2D结果

在“Home”菜单中单击“Cartesian”,进入直角坐标系“Cartesian graph1”,单击“Far field”→“ff3D”,会在直角坐标系中直接显示Phi=0°极化平面上的2D增益方向图。在右侧控制面板的Traces区域,自动生成ff3D,选中Trace:ff3D,在控制面板中进行如下设置。

Independent axis(Horizontal):Theta(wrapped)。

Fixed-Phi:0 deg(wrapped)。

然后选中“LHC”单选按钮,勾选“dB”复选框,如图5-91所示。

978-7-111-56144-6-Chapter05-93.jpg

图5-91 XOZ平面辐射方向图(左旋圆极化)

在右侧控制面板的Traces区域中,选中ff3D,按〈Ctrl+K〉快捷键复制成ff3D_1,选中ff3D_1,在右侧控制面板中,修改设置,勾选“dB”复选框,选中“RHC”单选按钮,如图5-92所示。

978-7-111-56144-6-Chapter05-94.jpg

图5-92 添加XOZ平面辐射方向图(右旋圆极化)

在“Home”菜单中,单击“Cartesian”,进入直角坐标系“Cartesian graph2”,单 击“Far field”→“ff3D”,在右侧控制面板的Traces区域中,自动生成ff3D,选中Trace:ff3D,在控制面板中进行如下设置。

Independent axis(Horizontal):Theta(wrapped)。

Fixed-Phi:90 deg(wrapped)。

然后勾选“dB”复选框,选中“LHC”单选按钮,如图5-93所示。

978-7-111-56144-6-Chapter05-95.jpg

图5-93 YOZ平面辐射方向图(左旋圆极化)

在右侧控制面板的Traces区域中,选中ff3D,单击鼠标右键,选择“Duplicate trace”选项以复制成ff3D_1,选中ff3D_1,在右侧控制面板中,修改设置,选中“RHC”单选按钮,勾选“dB”复选框,如图5-94所示。

978-7-111-56144-6-Chapter05-96.jpg

图5-94 YOZ平面辐射方向图(右旋圆极化)

(12)显示该波导结构的模式

在“Home”菜单中,单击“Out file”中的“Circular_waveguide_TE11_LHC.out”文件,直接打开该文件,拖动右侧的滚动条,显示如图5-95所示的内容。

978-7-111-56144-6-Chapter05-97.jpg

图5-95 模式分布

进入“Home”菜单,单击“Save project”按钮,保存计算结果文件为“Circular_waveguide_ TE11_LHC.pfs”,关闭POSTFE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