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素食的由来提到佛家的饮食特点,人们通常会想到素食,并把吃素当作佛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当时,就食物而言,佛家饮食和普通百姓的并没有特别之处。尽管如此,佛家并不是什么肉都可食用的。这样,以佛教信徒为主体,掀起了一场素食运动。从此,佛家改变吃三净肉的习惯,也对后来人们的饮食风尚产生了很大影响。梁武帝可谓中国历史上佛家素食长寿的一个例证。......
2024-06-15
要解开家养马的起源(这一话题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确实是非常困难的。正如狼和早期犬以及野牛和早期牛的情形一样,人们很难找到野马和家养马在骨头上的差异。波泰遗址中马的掌骨与野马的骨头只有细微差别。事实上,马属动物中各个品种的骨骼之间只有非常小的差异。如果比较一下斑马和驴的骨骼,你得费很大劲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在这个问题上,遗传学又一次发挥了救急的作用。在研究家养马的起源之前,我们需要确保真正理解今天现有各种马之间的差异。最新的研究显示,有些马之间的差异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还要小。
过去,在分类学上,我们似乎过于热衷给马科动物分类。基因研究已经得出了一些观点,认为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不同品种、有着明显差异的种群,实际上相互关联要紧密得多。例如,传统上,很大程度上基于外表,人们认为,平原斑马和已经灭绝了的白氏斑马是不同的品种。现代遗传学则认为,它们就是同一物种。与此类似,已经灭绝的美洲“高脚马”从基因上看就是马,与现代家养马非常接近。虽然马的谱系图本身内部发生了消解,马的品种比以前人们所认为的要少,各品种的基因联系也更为紧密,但是,有一个关键的部分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家养马与中亚草原上现有的普氏野马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些马体形不大,但是很有活力,毛色淡黄或微红,鼻口和腹部为白色,有着棕色的硬质鬃毛,背部还有一个条纹。
基因研究使得重构马的谱系并且确定有关时间成为可能。家养马的祖先出现于4.5万年前,当时它们与普氏野马的祖先分开,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品种,而这是发生在马被驯化之前很久的事。两种马虽然分开了,但是,还有少量的杂交情况继续发生,这两种马的基因组中能够清楚地显示出双向的基因流动。这种杂交主要发生在很久以前,比最后一个冰河时代高峰期还要早些,大约距今2万年。冰河时代之后,还有一些普氏野马的基因进入了家养马的基因组,这种情况即使在马被驯化后还在发生。后来,在20世纪初,有证据显示,基因流动还有另外一种方向,从现代马流向普氏野马。这是家养马的基因最后一次进入普氏野马,其时机恰好是人们开始圈养并繁育普氏野马的时候。
这两个马的种群能够杂交,确实不同寻常。它们在形态和基因上都不一样,被认为是不同的品种。并且,它们的染色体数量也不相同,而这种情况经常被认为是根本不能杂交的。家养马有64个染色体(32对),普氏野马则有66个(33对)。哺乳动物的精子或卵子形成时,结果会形成一种基因互补染色体,它是从这一哺乳动物体内其他细胞中发现的。在受精时,卵子中的基因物质与精子中的基因物质结合,就又创造出新的一组来。卵子中的每个染色体必须与精子中对应的染色体配对,这样,受精卵才能分裂,进而形成胚胎。如果一匹家养马和一匹普氏野马交配,受精卵中将会有一组32个染色体和一组33个染色体。但是,不知为何(遗传学家也很惊讶于此),它们的染色体还是配对成功了——如果没有成功配对,就不会诞生后代。现代家养马和普氏野马基因组杂交的情况显示,它们不仅产下了正常的后代,而且,这些后代也能够生育。
当然,不同马的品种之间发生杂交的事已经广为人知。驴骡是公马和母驴杂交的产物,而马骡则是公驴和母马杂交的后代。驴骡和马骡虽然通常不能生育,但偶尔情况下也可以成功繁殖后代。驴有31对染色体,而马有32对染色体,因此,它们杂交的后代能够生育也是相当不寻常的事。然而,不同品种的马,其基因组中也包含着一项更为令人震惊的证据,索马里野驴和格利威斑马之间也能发生杂交和基因流动,而前者有31对染色体,后者却只有23对。这些发现对我们关于生物学原理的固定观念构成了挑战。在基因组学出现之前,物种之间的界限比我们所想的要更易于穿透。此前,我们认为,染色体数量上的差异会阻碍成功繁殖,但是,实际情况似乎相反。
遗传学除了研究杂交问题,还能使我们了解古代马种群的体形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在约1万年到2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早期,家养马和普氏野马祖先的数量都曾经大幅下降。种群数量的萎缩一直持续到约5000年前马被驯化之时。之后,家养马的前景看起来就很乐观了。但是,一方面,家养马的种群不断增长,扩散到全世界;另一方面,它们的野生同类却成了濒危动物。(www.chuimin.cn)
泰班野马有着典型的淡黄灰色毛皮,腹部为白色,腿为黑色,鬃毛不长。有时候,人们认为,与普氏野马相比,泰班野马与家养马关系更近。但是,这种野马1909年就灭绝了。与此同时,普氏野马也在滑向灭绝的边缘。1879年,俄国探险家和地理学家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普热瓦利斯基在穿越中亚草原时发现了这种稀有又怕见人的马。当时,这些野马活动的范围已经萎缩,只在蒙古地区有少量种群在游荡。普热瓦利斯基准备离开蒙古时,有人把一匹被猎杀的野马的皮和头骨赠给了他。他立即将这些东西带回了圣彼得堡。俄国动物学家波利亚科夫对这些东西进行了研究,并于1881年发表了他对这种稀有马的相关描述。波利亚科夫认定,这匹来自蒙古的野马,其残骸与家养品种明显不同,因此,应该是一种新的品种。于是,为了纪念这种野马的发现者,他把它命名为普氏野马。这种野马立即变得珍贵起来,一队接一队的科考人员出发前往蒙古去狩猎这种野马以送往动物园,这又进一步消减了野生种群的数量。最后一只被抓住的普氏野马是一匹小母马驹,名叫奥利查。在野外,这种野马变得越来越稀有。从某种意义上讲,被认定为一个新物种导致了它们的式微。那些给动物园狩猎野马的科考人员不可避免会杀死一些野马,同时还会驱散其他的野马。
据报道,人们最后一次在野外见到普氏野马是在1969年,地点是在蒙古国西南部的准噶尔戈壁。普氏野马在野外灭绝了,但是在动物园里,还有一些存活了下来,并且繁育了后代。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人们曾经试图将这些野马重新引入到野外环境中,他们要野化的是从14匹野马(其中就包括奥利查)中繁殖出来的野马,人们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从20世纪60年代到1996年,人们都认为,普氏野马“在野外已经灭绝”。但是,到了2008年,野外环境中又重新出现了这种野马——当然其数量还很少,因而还被标定为“严重濒危”。普氏野马的数量持续增加,到了2011年,它被改认定为“濒危”,意味着有50多匹成年马在野外生活。
现在,据估计,在野外自然生长的普氏野马有几百匹。这一数量不多,因此,它意味着野马种群在恶劣环境(疾病和寒冬)面前仍很脆弱。但是,有人帮助这些野马。2001年时,有一些普氏野马被放到了中国新疆的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每年冬天,这些马都被圈进一个畜栏进行喂养,使它们不必与家养马争食。到2014年时,这一群被重新放入野外的普氏野马数量就达到了124匹。这一项目被称为中国最为成功的野化行动。
人们圈养的普氏野马看起来也很健康。全世界的动物园中,共有1800匹普氏野马,并且数量还在增加。野化项目主要是在中国和蒙古国的特定区域进行,这一地区是人们所见的普氏野马灭绝之前最后生活的地方。但是,还有一些普氏野马被放到了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匈牙利和法国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这些野马的故事使我们能够找到家养马发展的另一种过程。如果这些家养马一直生活在野外,会是什么情形呢?无疑,人类历史的进程也会因之而大不同。但是,如果马没有成为人类的朋友,对它们自身而言,情况也会大不相同。野马对于我们旧石器时代以狩猎采集为生的祖先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肉食来源。但是,如果它们在其他方面对人类没有用处,比如驮着骑手穿越大草原、驮着武士上战场、拉车拉炮、作为人类社会中身份和威望的象征,肯定也会因狩猎而灭绝,或者接近灭绝。将普氏野马重新引入野外环境似乎取得了成功,这是动物再野化事业的成功。但是,野外和圈养的普氏野马在全球最多也就几千匹。相比之下,全世界有6000万匹家养马。当然,也有人担忧家养马基因多样性减少的问题以及一些品种消亡的问题,但是,家养马肯定不会成为濒危物种。
有关驯化的文章
◆佛家素食的由来提到佛家的饮食特点,人们通常会想到素食,并把吃素当作佛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当时,就食物而言,佛家饮食和普通百姓的并没有特别之处。尽管如此,佛家并不是什么肉都可食用的。这样,以佛教信徒为主体,掀起了一场素食运动。从此,佛家改变吃三净肉的习惯,也对后来人们的饮食风尚产生了很大影响。梁武帝可谓中国历史上佛家素食长寿的一个例证。......
2024-06-15
再次就是失眠诱发其他的疾病。睡眠不好免疫力不免低下,因而容易罹患感冒、支气管炎等,也会诱发其他疾病的发作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便秘等。观察表明,术后得不到充分睡眠的患者,伤口愈合差,身体恢复也慢。最后是失眠导致的生长发育滞缓和亚健康。......
2023-11-23
在以后的刀年里,群众的意见又发生了无数次变化。目前,群体中易变的意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有三个不同的原因。于是,群体的意见越来越倾向于变成政治的最高指导原则。当然,它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然而这不过是因为它只一味反映群众的意见及其不断的变化。今天,密切关注各种意见,已经成为报社和政府的第一要务。不存在任何引导意见的力量,再加上普遍信仰的毁灭,其最终结果就是对一切秩序......
2023-11-29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量变动的机制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因此凡能影响到种群这4个特征的因素都会影响到种群的数量。这种情况常见于数量变动急剧的种,如旅鼠。分泌出数种促使分散、抑制繁殖、破坏妊娠和增强进攻性行为的外激素于体外,它们从各方面影响种群的数量。因此,认为种群自我调节是通过体质的恶化而实现的。......
2023-11-22
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从目前来看,人类虽然可以通过人工增雨技术来影响局部地区的降水量,缓解旱情。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人类还缺乏影响大气环流的能力,因此,可以认为人类活动对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影响是十分微弱的。另一方面,人类活动还会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2023-06-21
非溶解性有机物是以胶体或悬浮固体形态存在的高分子有机物,因相对分子量大,不能透过细胞膜,因此不可能为细菌直接利用,它们需在第一阶段被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例如纤维素被纤维酶水解为纤维二糖与葡萄糖,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为多肽与氨基酸等。水解速度可由以下动力学方程表示。表9-2温度与停留时间对污泥中不同组分的值的影响......
2023-06-19
然后把大隗的情况都告诉了他们。等到黄帝访过大隗归来,忽然想起还没有问牧童的名字,十分遗憾。这对一家企业的发展来说并不是好事。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一个组织的管理者是否懂得害群之马的危害,并且在工作中加以抑制,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绩效。......
2023-12-01
在章学诚的方法中,有着严重的哲学危害。将刘歆视为章学诚哲学立场的来源、将其思想视为刘歆思想中隐含着的可能性的富有想象力的展开,是颇具诱惑的。但是,如果认为章学诚的思想导源于对“官师”这个词的分析,那将肯定是荒谬的。事实上,章学诚的整个古代观似乎是对朱筠的写作理想的一种肯定。章学诚习惯性地将对知识的寻求与对知识的使用分别开来,将王阳明的个人道德问题看做整体社会政治组织的问题。......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