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时,求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现实则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作为美术教师,审美能力的教学理应打破教室的壁垒,变自我封闭为开放性,使学生联系丰富多彩的健康生活去欣赏美、感知美。当我们把审美的天地向周围生活、向社区拓展时,学生的心灵就会向社会开放,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就会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健康的发展。......
2023-10-31
教学内容:在星空下做梦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型特点:造型·表现
(一)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重在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首先,教师通过音乐、视频、灯光等带领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再以欣赏凡·高的《星月夜》引导学生认识色彩及搭配,指导学生掌握撕纸拼贴的方法;运用废旧杂志、挂历等旧物再利用,引起学生节俭和环保意识。本课在设计上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引发其兴趣,通过名画欣赏提升审美、直观地理解美术知识,再通过动手制作体验临摹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色彩及其搭配的方法,学习拼贴画的制作技法,制作凡·高的《星空》或其他凡·高的作品。简单了解凡·高及其作品,使孩子对经典名画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等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运用拼贴的方法制作出凡·高的《星空》或其他作品。
引导学生感受经典名画的美和意境,激发学生对经典名作的兴趣和关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学习交往与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特点,采取“声音激趣—图片赏析—创设情境”等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其进入奇幻星空的梦境中的学习,采用欣赏、观察、启发、讲解、讨论、归纳、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既可以培养学生判断问题和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动手实践,认识画面的美感并对经典名画产生兴趣。
(五)教学难点
制作技法的掌握,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六)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星空投影灯、范画,绘画工具、彩色卡纸、彩纸、废旧杂志、胶棒
(七)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内容要从一首歌开始。
(音频文件:《小星星变奏曲》)
师:大家都听过这个曲子吗?说说你的感受。
生:是《小星星》,但是又不太一样、好听、更加舒缓。
师:看来大家对音乐都很了解,像音乐会变化一样,我们每天看到的事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写下板书“星空”)
2.直观感受
师:大家来说一说你喜欢看星星吗?见过的星空都有什么颜色。想象一下,如果画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将学生说出的颜色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的颜色有些老师都没亲眼见过,不过借助太空望远镜,从外太空看到的星空竟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样子完全不同。
师:大家看到这个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继续补充,星空中还有什么颜色。
生:好漂亮呀,还会动,有红色、黄色、紫色……
(将学生说出的颜色继续补充在板书上)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窗帘拉上,关上灯,闭上眼睛,老师要把星空请到教室里。
(在教室后方打开星空投影灯,教师面的墙和天花板上投射出的星空,与课件正在播放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相映成趣)
师:大家睁开眼睛,说说自己的感受。(www.chuimin.cn)
生1:好美呀,感觉自己是宇航员。
生2:好梦幻,像做梦一样……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梦幻”“做梦”是吗?其实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位绘画大师也这么说过。他说:“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补充完整题目“在星空下做梦”)
3.讲授新课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位爱在星空下做梦的画家是谁呢?他笔下的星空又是什么样子。
(展示《星月夜》并简单介绍作者,如图9-15所示。
图9-15 课件内容
(师带领学生对高清大图的欣赏与平时看到的星空做对比,找出《星月夜》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从色彩、笔触特征、光晕及流动感进行分析)
师:通过对局部放大图片的欣赏,分析凡·高的笔触特征。
生:厚厚的,像雕刻、一块一块的。
师:老师总结一下大家的答案,就是厚重有层次的色块对吗?这正是凡·高大师的艺术特色与油画颜料的特性相结合产生的。我们现在没有学过油画,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呈现这样的效果呢?
生:油画棒、拼贴、黏土。
师:哇!大家的脑袋都太灵活了,虽然老师只想到了撕纸拼贴的方法,但是大家仍然可以用更多的方法进行表现,也可以把多种方式结合起来。
(教师进行细致示范,给学生展示撕纸、粘贴、色彩搭配,前后次序等技法,教孩子学会拼贴画的做法。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强调色彩搭配,相邻的两块颜色尽量不重复,寻找更加丰富的色彩,用不同的深浅和颜色,使画面丰富、美观,就像原图一样。展示利用拼贴和衍纸等方法制作《星月夜》图(如图9-16所示)。
图9-16 课件内容
4.作业要求
(1)利用废旧杂志和彩纸,用撕纸拼贴的方式临摹凡·高的《星月夜》,也可以按喜好加入其他的制作方法。
(2)画面饱满、细致、色彩丰富。
(3)注意环境卫生,放学前将工具收好、垃圾装袋。
5.展示、评价
展示评价安排在第二课时,前20分钟让学生继续完成作品并巡视指导;制作完成的学生将画贴在黑板上。
(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非常重要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细致教学,以更接近孩子的语言向孩子进行教学,包括选择颜色、进行制作、如何按照原图撕纸、如何粘贴、粘贴的次序……)
其中一个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一直在玩自己的超轻黏土,于是教师就根据黏土的特性,指导该学生完成了以下作品(图9-17);一个学生对衍纸非常感兴趣,教师便知道其制作了衍纸作品(图9-18)。
图9-17
图9-18
学生的作品陆续贴到黑板上,满满一面墙的“星空”十分壮观,学生也是赞叹连连。
师:这面墙简直是太美了,每一幅作品都是同学们的心血。老师现在也很激动,这面墙是全体同学的艺术结晶。
(这时,教师再一次播放《小星星变奏曲》,组织学生在讲台前与一墙“星空”合影留念,这成为学生在美术课中的美好回忆)
6.小结
同学们,这次大家对天空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打开想象的空间,天空可以比看到的更美。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乐于用自己闪亮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虽然这节课结束了,但是希望同学们的热情还没有结束。大家可以在课下多去欣赏经典名画,将感悟与老师分享。大家可以将今天的作品装上相框,挂在家里,这是很漂亮的装饰哦;送给家人、朋友是很棒的礼物。
(八)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教师巡视和关注不够,也因为课时有限忽视了评价环节,但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环节也较为清晰,学生感兴趣,参与度很高。
有关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研究的文章
在教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时,求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现实则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作为美术教师,审美能力的教学理应打破教室的壁垒,变自我封闭为开放性,使学生联系丰富多彩的健康生活去欣赏美、感知美。当我们把审美的天地向周围生活、向社区拓展时,学生的心灵就会向社会开放,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就会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从小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健康的发展。......
2023-10-31
(一)孝感雕花剪纸引入小学课程的教学意义1.国家对孝感雕花剪纸的保护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孝感市雕花剪纸艺人协会和孝感市雕花剪纸研究会在1952年成立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了解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或许今后他们还会主动去挖掘中国更多的民间艺术,继续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023-10-31
(一)创建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活动是非常需要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的,它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需要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在小学实施开放教学,首先要打破课程内容仅限于教材的封闭性,不断开发新型的课程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将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社会及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材上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当学生真正走到大自然深处领略到自然之美时,往往能学到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
2023-10-31
但是,认为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是不准确的。这是和谐审美观的基本观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不断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023-10-31
为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审美教学也必须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作。《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减少对审美的束缚,才能实现审美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小学生美术教学“欣赏·评价”训练的中心任务就是用简短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真实的生活化的基础上,学生审美的个性化才成为可能。......
2023-10-31
(一)舞阳农民画走进课堂的方法1.建立舞阳农民画资料平台走访舞阳县文化部门、村中老人、了解当地文化遗址、民风民俗等,筛选出可以进美术课堂的农民画资料,深入到当地风景点、农家小院,把能记录的都记录下来,留下影像资料。舞阳农民画对学生来说较陌生,充分利用多媒体不仅能迅速引发学生兴趣,还能使其更直观地去了解家乡艺术。......
2023-10-31
团花是一种最简单且易于掌握的剪纸。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有剪纸系列内容,如《百变团花》《吉祥图案》《剪纸中的阴刻与阳刻》等。下面是《百变团花》的教学设计。......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