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审美能力

【摘要】: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其进入奇幻星空的梦境中的学习,采用欣赏、观察、启发、讲解、讨论、归纳、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既可以培养学生判断问题和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六)教具学具准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星空投影灯、范画,绘画工具、彩色卡纸、彩纸、废旧杂志、胶棒(七)教学过程1.音乐导入师:今天,我们的内容要从一首歌开始。

教学内容:在星空下做梦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型特点:造型·表现

(一)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课,重在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首先,教师通过音乐、视频、灯光等带领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再以欣赏凡·高的《星月夜》引导学生认识色彩及搭配,指导学生掌握撕纸拼贴的方法;运用废旧杂志、挂历等旧物再利用,引起学生节俭和环保意识。本课在设计上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引发其兴趣,通过名画欣赏提升审美、直观地理解美术知识,再通过动手制作体验临摹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色彩及其搭配的方法,学习拼贴画的制作技法,制作凡·高的《星空》或其他凡·高的作品。简单了解凡·高及其作品,使孩子对经典名画产生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等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运用拼贴的方法制作出凡·高的《星空》或其他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经典名画的美和意境,激发学生对经典名作的兴趣和关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学习交往与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特点,采取“声音激趣—图片赏析—创设情境”等方法进行教学。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其进入奇幻星空的梦境中的学习,采用欣赏、观察、启发、讲解、讨论、归纳、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既可以培养学生判断问题和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动手实践,认识画面的美感并对经典名画产生兴趣。

(五)教学难点

制作技法的掌握,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六)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星空投影灯、范画,绘画工具、彩色卡纸、彩纸、废旧杂志、胶棒

(七)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

师:今天,我们的内容要从一首歌开始。

(音频文件:《小星星变奏曲》)

师:大家都听过这个曲子吗?说说你的感受。

生:是《小星星》,但是又不太一样、好听、更加舒缓。

师:看来大家对音乐都很了解,像音乐会变化一样,我们每天看到的事物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写下板书“星空”)

2.直观感受

师:大家来说一说你喜欢看星星吗?见过的星空都有什么颜色。想象一下,如果画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将学生说出的颜色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的颜色有些老师都没亲眼见过,不过借助太空望远镜,从外太空看到的星空竟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样子完全不同。

(播放《哈勃太空望远镜》纪录片片段)

师:大家看到这个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继续补充,星空中还有什么颜色。

生:好漂亮呀,还会动,有红色、黄色、紫色……

(将学生说出的颜色继续补充在板书上)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窗帘拉上,关上灯,闭上眼睛,老师要把星空请到教室里。

(在教室后方打开星空投影灯,教师面的墙和天花板上投射出的星空,与课件正在播放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相映成趣)

师:大家睁开眼睛,说说自己的感受。(www.chuimin.cn)

生1:好美呀,感觉自己是宇航员

生2:好梦幻,像做梦一样……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梦幻”“做梦”是吗?其实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位绘画大师也这么说过。他说:“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补充完整题目“在星空下做梦”)

3.讲授新课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位爱在星空下做梦的画家是谁呢?他笔下的星空又是什么样子。

(展示《星月夜》并简单介绍作者,如图9-15所示。

图9-15 课件内容

(师带领学生对高清大图的欣赏与平时看到的星空做对比,找出《星月夜》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从色彩、笔触特征、光晕及流动感进行分析)

师:通过对局部放大图片的欣赏,分析凡·高的笔触特征。

生:厚厚的,像雕刻、一块一块的。

师:老师总结一下大家的答案,就是厚重有层次的色块对吗?这正是凡·高大师的艺术特色与油画颜料的特性相结合产生的。我们现在没有学过油画,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呈现这样的效果呢?

生:油画棒、拼贴、黏土

师:哇!大家的脑袋都太灵活了,虽然老师只想到了撕纸拼贴的方法,但是大家仍然可以用更多的方法进行表现,也可以把多种方式结合起来。

(教师进行细致示范,给学生展示撕纸、粘贴、色彩搭配,前后次序等技法,教孩子学会拼贴画的做法。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强调色彩搭配,相邻的两块颜色尽量不重复,寻找更加丰富的色彩,用不同的深浅和颜色,使画面丰富、美观,就像原图一样。展示利用拼贴和衍纸等方法制作《星月夜》图(如图9-16所示)。

图9-16 课件内容

4.作业要求

(1)利用废旧杂志和彩纸,用撕纸拼贴的方式临摹凡·高的《星月夜》,也可以按喜好加入其他的制作方法。

(2)画面饱满、细致、色彩丰富。

(3)注意环境卫生,放学前将工具收好、垃圾装袋。

5.展示、评价

展示评价安排在第二课时,前20分钟让学生继续完成作品并巡视指导;制作完成的学生将画贴在黑板上。

(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非常重要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细致教学,以更接近孩子的语言向孩子进行教学,包括选择颜色、进行制作、如何按照原图撕纸、如何粘贴、粘贴的次序……)

其中一个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一直在玩自己的超轻黏土,于是教师就根据黏土的特性,指导该学生完成了以下作品(图9-17);一个学生对衍纸非常感兴趣,教师便知道其制作了衍纸作品(图9-18)。

图9-17

图9-18

学生的作品陆续贴到黑板上,满满一面墙的“星空”十分壮观,学生也是赞叹连连。

师:这面墙简直是太美了,每一幅作品都是同学们的心血。老师现在也很激动,这面墙是全体同学的艺术结晶。

(这时,教师再一次播放《小星星变奏曲》,组织学生在讲台前与一墙“星空”合影留念,这成为学生在美术课中的美好回忆)

6.小结

同学们,这次大家对天空有了更多的认识。其实,打开想象的空间,天空可以比看到的更美。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乐于用自己闪亮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虽然这节课结束了,但是希望同学们的热情还没有结束。大家可以在课下多去欣赏经典名画,将感悟与老师分享。大家可以将今天的作品装上相框,挂在家里,这是很漂亮的装饰哦;送给家人、朋友是很棒的礼物。

(八)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在学生动手实践时教师巡视和关注不够,也因为课时有限忽视了评价环节,但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环节也较为清晰,学生感兴趣,参与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