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孝感雕花剪纸引入小学课程的教学意义1.国家对孝感雕花剪纸的保护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孝感市雕花剪纸艺人协会和孝感市雕花剪纸研究会在1952年成立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了解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或许今后他们还会主动去挖掘中国更多的民间艺术,继续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023-10-31
小学阶段是学生由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时期,其心智、身体会随着年龄不断变化发展。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角度、思维特点也是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此,针对不同学龄阶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不断创造新鲜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内容、实践方式及评价标准,完成相应教学目标是经典名画临摹教学的重点。经典名画临摹教学目标与内容制定应参考其学龄特征,制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目标。通过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提出的“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理论”及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结合我国小学现状,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三个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阶段
小学低年级阶段(1—2年级),儿童大脑的渐渐发育成熟,属于绘画发展的图式期,这一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这个时期的学生与学龄前儿童相似,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提出些古怪的问题。这些正是学生想要了解世界的表现。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具有较少的目的性,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表现出三心二意的特征。他们做一件事情超过15—20分钟后注意力就开始不集中,需要一些游戏进行缓冲和休息。
这个学龄阶段的学生与学前期儿童相似,他们仍以玩为中心。教师不宜教授过多的知识、技法,应以培养学生对经典名画的兴趣为目标,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通过对经典名画的直观感受,了解看、画、作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达所感所想,体验临摹的乐趣。阶段建议以多种多样的游戏形式为切入点,开展以经典名画为范本的临摹教学。游戏是儿童自由表现最明显的形式,在低年级美术课堂中加大游戏的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以及创造性的才能,运用接力、抽签、猜谜、表演等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对临摹的兴趣。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习生涯的开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将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不失为一个培养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二)小学中年级阶段
小学中年级阶段(3—4年级)属于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理解问题虽然不够深刻、全面,但可以抓住事物的一些主要特征。题目善于用具象的事物来理解抽象化的问题,属于绘画发展的写实萌芽期。他们虽然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但可以长时间地将注意力放在感兴趣的事情上。他们的兴趣爱好变得多种多样,从美术、体育、音乐等方面出现分化。(www.chuimin.cn)
这个学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绘画和动手制作充满欲望,属于积累的时期。教师应以积累绘画语言为目标,通过对经典名画的临摹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通过观察、描摹、制作等方式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体验不同媒材的表现效果,探索内在文化,临摹的同时激发学生联想、唤醒创造的欲望。这一阶段主要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通过经典名画临摹教学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艺术概括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对临的方式直接临摹,或者只参照范本的设色、用笔、构图进行临摹;也可以替换材料,将临摹与手工制作相结合,参照某一幅经典名画利用拼贴、拓印、编织、沙画等方式完成临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范本,让学生自由选择。这个阶段可以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对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制定更高的要求,实现其自我突破。小学三四年级是学生重要的过渡阶段,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产生互动,并进行合理指导。
(三)小学高年级阶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5—6年级)的学生,其大脑发育已与成年人相似,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经验也已较为丰富,属于绘画发展的拟写实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其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始具备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判断标准,掌握事物的一般规律和评价方式。
这个学龄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积累和思想感情,并且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都在提高,在临摹经典名画的同时可以体悟其中的内涵和相关美术知识。教师可以结合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来讲,以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展开辩论、展览、拍卖等形式,在提高学生绘画水平和临摹的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其知识积累和表达能力。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寻求自我突破,其教育的作用也会深刻而持久。由于这个学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和动手能力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也可以理解空间、立体等知识。以独立创作为目标,在经典名画的临摹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工具和媒材,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空间、肌理等知识独立完成对经典名画的临摹或临摹创新,开发绘画构思与创作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对于范本有自己的见解,表达思想感情。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教师除了要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其独立的人格。
有关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研究的文章
(一)孝感雕花剪纸引入小学课程的教学意义1.国家对孝感雕花剪纸的保护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孝感市雕花剪纸艺人协会和孝感市雕花剪纸研究会在1952年成立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了解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或许今后他们还会主动去挖掘中国更多的民间艺术,继续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023-10-31
(一)美术课程的价值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课程的价值里,第一项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是课程标准对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做出的明确理论依据。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在这笔者主要研究的是第一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3-10-31
团花是一种最简单且易于掌握的剪纸。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有剪纸系列内容,如《百变团花》《吉祥图案》《剪纸中的阴刻与阳刻》等。下面是《百变团花》的教学设计。......
2023-10-3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是学科知识的建构者,和传统讲授式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更强调学生的自我建构,是一个对知识不断吸收、消化和同化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他们离不开合理的教育引导。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小学低年级学生美术绘画中的心理特征总结为直觉、联想、想象、情感四点,传统的美术教学很难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
2023-10-31
(一)绘本的概念绘本,英文全称为“Picture books”,最早诞生于欧洲,后传入日本后,并正式提出“绘本”一词。在对国内外文献查阅整理中,绘本在研究文献中又称为“图画书”,不同的研究者对绘本的概念提出了独特的见解。陈晖在《图画书的讲读艺术》中给出绘本的概念,具体是指:“表现为一种图与文的关系,以图为主,有特殊的艺术性和文学性。”绘本具有绘画性、图画传达性、儿童性三大艺术特性,具体如下。......
2023-10-31
(一)舞阳农民画走进课堂的方法1.建立舞阳农民画资料平台走访舞阳县文化部门、村中老人、了解当地文化遗址、民风民俗等,筛选出可以进美术课堂的农民画资料,深入到当地风景点、农家小院,把能记录的都记录下来,留下影像资料。舞阳农民画对学生来说较陌生,充分利用多媒体不仅能迅速引发学生兴趣,还能使其更直观地去了解家乡艺术。......
2023-10-31
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角度、思维特点也是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此,针对不同学龄阶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不断创造新鲜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内容、实践方式及评价标准,完成相应教学目标是经典名画临摹教学的重点。这个学龄阶段的学生与学前期儿童相似,他们仍以玩为中心。......
2023-10-31
为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审美教学也必须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作。《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减少对审美的束缚,才能实现审美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小学生美术教学“欣赏·评价”训练的中心任务就是用简短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真实的生活化的基础上,学生审美的个性化才成为可能。......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