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美术教学:临摹教学概念与作用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临摹教学概念与作用研究

【摘要】:临摹正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和有效的学习方式。临摹是一种具有辅助功能的教学方法,其目的通常是针对课本中的某项美术语言或美术技法进行相关知识点和参照式表现的学习,如色彩常识、素描写生、造型人物、国画技法等。其中,临摹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起来有如下五点。美术是通过对范本直观、清楚地展示达到美术教学欣赏、审美的教育作用。

新课标在介绍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指出“美术课程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还提出“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要使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要在可以保证学习美术具有充足时间和精力的小学阶段,利用优质、有效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临摹正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和有效的学习方式。

临摹是一种具有辅助功能的教学方法,其目的通常是针对课本中的某项美术语言或美术技法进行相关知识点和参照式表现的学习,如色彩常识素描写生、造型人物、国画技法等。

今天的美术教育不单在美术技法的研习上需要临摹,在美术赏析和美术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中,临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美术课程是一种比较直观的形象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经验的一门学科。其中,临摹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总结起来有如下五点。

第一,欣赏性作用。美术是通过对范本直观、清楚地展示达到美术教学欣赏、审美的教育作用。

第二,说明性作用。利用对范本的分解、说明,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www.chuimin.cn)

第三,对比性作用。通过对多幅范本、范本与照片、范本与实景等组合的比较与分析、鉴别,提高学生的认识、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第四,启示性作用。“导”和“创”相连接,临摹教学可借用范本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展示创造力,从“学”发展到“用”。

第五,示范性作用。也就是当堂临摹,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利用范本的可视性,引导学生在临摹中观察、思考、学习,提升美术水平。

由此可见,临摹在美术学习中是比较常用的学习方法。传统的临摹教学通常分为四个步骤,即欣赏、演示、对临和评价。通过分析现阶段已有的美术临摹教学案例,笔者发现,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导入环节,其原因除了新课标之后教学目标的转移,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也起到了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