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与高年级美术教学配合,对课程的学习效果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五年级课程“十二生肖”的学习中,笔者采用绘画与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在了解形状、空间、色彩等造型元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彩泥工具制作富有创意的十二生肖。......
2023-10-31
(一)生动活巧的手撕画
法国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说过:“直觉就像树枝,必须经过修剪才能长得更茂盛。”手撕画是将纸材料进行重组加工而呈现的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手撕画的素材可以使用旧画报、挂历、杂志等已有图案和颜色的纸张,也可使用各种颜色的彩纸,属于在生活中很容易就可找到的纸材。由于通过手撕与粘贴来组成画面,画面中每个物象的边缘会留有毛边的线条,展现出质朴、粗犷的画风,具有独特的趣味性。依据画面的需要,比较精细的部位可先撕后剪,粘贴后也可用画笔再进行润色,巧中带拙,拙中见巧,十分有趣。
撕纸作画虽然容易被忽视,但它的材料安全、充满故事性,却又简单而符合小学低年龄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调动了他们上美术课的积极性,是学生喜欢并乐于参与的一项很好的造型表现活动。纸材料与传统的绘画相结合能碰撞出无限的火花,在动手玩一玩、撕一撕、画一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人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上册》中“剪剪撕撕画画贴贴”就是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手撕画,初步认识手撕画之美,掌握如何创作一幅撕纸、剪纸添画,领略不同种艺术文化的风格,激发小学低龄段学生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二)耐心细致的衍纸画
衍纸艺术又叫卷纸装饰工艺,是一门繁复有年代感的古老艺术,最早可追溯到15—16世纪的欧洲修道院中。这种风格华丽的工艺是将细长的纸条一圈圈卷起来,捏成一个个“小零件”,然后将这些形状各异的半成品小零件组合粘贴成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来完成拼贴创作。
纸艺因其易塑形的特性丰富了其表现能力,衍纸画在制作时通过卷、捏、拼、贴的表现手法更是具有丰富变化,甚至可以是包罗万象的表达力。一度被用于宗教圣物的装饰衍纸艺术在过去十分的优雅、高贵与神秘。现在衍纸画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用色也鲜亮喜人,将纸材料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如图8-1所示)。
图8-1 衍纸画《孔雀》
衍纸艺术中的“小零件”可以组成细致多变的造型、生动有趣的形象,看似复杂,其实制作起来并不难。衍纸的材料也非常简单,各色的纸、面胶、各种生活中的便于卷纸的小工具拿来即用就可,非常适合小学阶段,也能促进他们耐心细致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小小的纸条通过一系列造型变化,完成一幅幅细致、魅力的衍纸画作品。(如图8-2所示)
图8-2 衍纸画作品
(三)富于生活气息的折纸艺术
折纸又称“工艺折纸”,自然生活中的各种如动物、植物、建筑、风景等形象为基础,将纸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手法进行模拟塑造,使之再现生活。折纸艺术受众广泛,如果说它难,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经学习就可以折出各种形象;如果说它简单,很多折纸艺术家绞尽脑汁花费数月时间地构思折纸作品,可见折纸艺术的发展空间。现代折纸可以促进手脑的协调,启发人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已经不再只是学生的游戏,更是一种既富挑战性又能启发思维的有益身心活动。越南的一位设计师Dinh Truong Giang巧手创作出了一些折纸动物,这些折纸看似造型十分随意轻松,却恰到好处,很多细节上如动物的头部与身体的比例、重要造型骨点上的折纸技巧与动物的神态尤其画龙点睛,让人佩服。还有一位折纸达人折出了自己所爱游戏中的诸多造型复杂的人物,令人叹为观止。
折纸是一项益智健脑的手工游戏,也是一种艺术,变化多样,倍受学生喜爱。它可同时具备手撕画的潇洒随性、衍纸艺术的细致耐心,通过折折、拼拼、叠叠等一系列活动,手脑并用,把各种抽象的概括和理念贯穿于对具体形象的操作之中。通过折纸,学生也能学会几何形体的名称,建立初步的几何图形,并懂得一点计算、目测知识。将折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既能满足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好奇、上课时好动、对于各种新奇事物爱试探、爱模仿的心理要求。学生的观察、注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发展。
(四)富于人文内涵的剪纸艺术(www.chuimin.cn)
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艺术之一,作为一种未失传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文化积淀,饱含人文情怀,在视觉上给人美感和艺术享受。一种是用剪刀将红色的纸剪成各种各样图案,如团花、文字、人物、植物、节日场景等;一种是先用白色的纸剪好图案,再进行上色。剪纸具有饱满对称、造型兼具完整与抽象、色彩鲜艳浓烈、一目了然、剪刻线条自然灵动的艺术特点。将剪纸带入小学美术课堂,通过鉴赏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民间剪纸的美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信念,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和制作,学生能够提高动手协调能力与自信心,因为剪纸到熟练阶段是一种“不打稿”的艺术。
(五)富于空间想象的纸雕艺术
纸雕艺术分为传统纸雕、纸蕾丝、立体刻画与立体纸雕四大种类。传统纸雕又叫“纸浮雕”,是以纸为材料,将绘画及雕塑巧妙融合的艺术。最早的纸浮雕艺术作品是在由一种叫“纸莎草”的植物制成的草纸上实现的,后来艺术家才开始用各种各样的纸张进行实验。纸浮雕利用纸的折曲、挤压、剪刻等技法完成,属于半立体表现形式,主题丰富,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效果(如图8-3所示)。
图8-3 纸雕作品
纸蕾丝无论是制作过程还是最终成品都与刺绣有异曲同工之处。纸蕾丝艺术的巧妙在于利用纸张的脆薄质感与半透明的特性,运用压凸、穿孔、划线的方法,做出如蕾丝般的肌理效果难度其实并不高,需要长时间的认真、细致、耐心地制作(如图8-4所示)。
图8-4 纸蕾丝作品
立体刻画又称为立体投影画,是将纸张通过巧妙的切割、重叠与黏合,与光影相结合,做出富有立体感的浮雕效果,多了几分神秘感(如图8-5所示)。
图8-5 立体刻画
立体纸雕又叫纸雕塑,是一种用纸材料来塑造立体空间形态,舒展于表层的艺术形式。希腊艺术家Vally Nomidou的纸雕创作充分展现了她在纸的质感表现方面的功力。师生创作时可选用韧性较大的纸张重复粘贴,也可将纸张融化为纸浆重新灌注成型再进行雕刻。还有一种特殊的手工艺角插,作为一个个小零件,也可以拼成既美观又实用的器具(如图8-6所示),颇具生活气息。
图8-6 立体纸雕
随着艺术家对纸材料的不断探索和以纸为材料艺术的普及,西方许多美术学府都设有专门的系别,对于纸雕及各种纸的立体、半立体的创作方式有更深刻的研究。
有关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研究的文章
插画与高年级美术教学配合,对课程的学习效果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五年级课程“十二生肖”的学习中,笔者采用绘画与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在了解形状、空间、色彩等造型元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彩泥工具制作富有创意的十二生肖。......
2023-10-31
(一)孝感雕花剪纸引入小学课程的教学意义1.国家对孝感雕花剪纸的保护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孝感市雕花剪纸艺人协会和孝感市雕花剪纸研究会在1952年成立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了解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或许今后他们还会主动去挖掘中国更多的民间艺术,继续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023-10-31
(一)创建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活动是非常需要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的,它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需要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在小学实施开放教学,首先要打破课程内容仅限于教材的封闭性,不断开发新型的课程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将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社会及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材上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当学生真正走到大自然深处领略到自然之美时,往往能学到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
2023-10-31
为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审美教学也必须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作。《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减少对审美的束缚,才能实现审美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小学生美术教学“欣赏·评价”训练的中心任务就是用简短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真实的生活化的基础上,学生审美的个性化才成为可能。......
2023-10-31
团花是一种最简单且易于掌握的剪纸。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有剪纸系列内容,如《百变团花》《吉祥图案》《剪纸中的阴刻与阳刻》等。下面是《百变团花》的教学设计。......
2023-10-31
(一)美术课程的价值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课程的价值里,第一项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是课程标准对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做出的明确理论依据。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在这笔者主要研究的是第一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3-10-3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是学科知识的建构者,和传统讲授式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更强调学生的自我建构,是一个对知识不断吸收、消化和同化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他们离不开合理的教育引导。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小学低年级学生美术绘画中的心理特征总结为直觉、联想、想象、情感四点,传统的美术教学很难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
2023-10-31
(一)舞阳农民画走进课堂的方法1.建立舞阳农民画资料平台走访舞阳县文化部门、村中老人、了解当地文化遗址、民风民俗等,筛选出可以进美术课堂的农民画资料,深入到当地风景点、农家小院,把能记录的都记录下来,留下影像资料。舞阳农民画对学生来说较陌生,充分利用多媒体不仅能迅速引发学生兴趣,还能使其更直观地去了解家乡艺术。......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