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舞阳农民画的典型分析

舞阳农民画的典型分析

【摘要】:舞阳农民画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度进入低迷时期。舞阳县政府还为农民画家开展比赛,设立农民画家协会,以此调动他们创作的积极性。舞阳县农民画继承了剪纸、刺绣、壁画、泥塑等传统艺术的风格特点,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舞阳农民画的这种构图形式通过不同形象的组合,让整个农民画看上去比较饱满充实。而户县农民画中人物

(一)舞阳农民画的渊源

1.历史渊源

舞阳民间绘画根系历史悠久的中原文明,文化艺术古老,历史上人才济济,在此封侯的将军有西汉的樊哙、东汉的吴汉、三国司马懿;西蜀皇帝王建、东汉大将军王常均在此诞生。舞阳传统文化丰富多彩,众多的民间传统艺术如汉代画像砖石、泥塑、剪纸、石刻等触目皆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形成了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这些历史的积淀对舞阳农民画产生着重要影响。

舞阳近代书画名家对舞阳民间绘画也产生着重要影响,如清代简城村的孙和尚、民国画家朱荣轩,还有钟去兵、孔广脉、付汝霖等书画名家,他们都对舞阳民间绘画有所影响。舞阳民间绘画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有所发展,现代著名画家李欣雨、王铸九等在当地的绘画中起很大作用。舞阳农民画经过这些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洗礼,使舞阳县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农民画也受这些传统艺术的影响并逐渐发展起来。

2.发展历程

舞阳农民画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在当时壁画的基础上,经过研究、探索、升华,于70年代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这时的舞阳农民画的特点开始显现出来,它构图形式独特、色彩浓艳热烈、表现内容亲切感人□让人们纷纷为其赞叹。舞阳农民画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干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度进入低迷时期。但随着党和国家对文化的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各文化宣传部门开始出台促进舞阳农民画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从培养专业画家,建立相关展示场馆,再到市场发展,构建了一系列农民画体系,舞阳农民画由此进入了另一番天地。2004年,舞阳农民画列入河南“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保护名录;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被命名为第二届“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2008年,国家文化部将舞阳县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绘画)”。随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舞阳县开始壮大舞阳农民画家队伍,并利用舞阳文化馆,舞阳农民画院等场地,开始培训农民画家,鼓励农民画家多出作品,多多参加全国各地展览,让舞阳农民画使全国乃至世界人民所熟知。舞阳县政府还为农民画家开展比赛,设立农民画家协会,以此调动他们创作的积极性。舞阳县教育部门还请农民画家到中小学讲解农民画,宣传农民画,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农民画并创作农民画。

(二)舞阳农民画的艺术特征

农民画大多是农民自己创作的,是民俗画的一个种类,其特点独特、大胆,范围很广。例如,门神画、炕头、山墙上的图画等,发展到现代多为具有浓重乡土气息的绘画作品。近年来,农民画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农民画用色鲜明大胆,越来越多的画家青睐于农民画。一些地方的农民画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的农民画种类有很多,有陕西户县农民画、江西永丰农民画、金山农民画。东丰农民画等等。其中的陕西户县、上海金山、吉林东丰县称为我国三大农民画之乡。舞阳县农民画继承了剪纸、刺绣、壁画、泥塑等传统艺术的风格特点,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它融合了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表现内容丰富,人物造型夸张。农民画经过时间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它表现的内容多是农村丰收的场景,农民画风格明显。其实在中国西安西南处,有一个已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成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县城——户县,她是古城西安的“后花园”。

户县地处渭河平原,历史悠久。户县农民画在民间兴起,在年画、剪纸、壁画等这些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变化而来。它绚丽多姿,语言淳朴,描述了农村生活活泼的场景以及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户县农民画画面简洁丰满,独特浪漫,地域性强。户县农民画家以亲身的生活体验,创造出独特的魅力,装饰意味浓重,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1.造型特征

舞阳农民画直接反映农民的生活状态,一般是由农民创作的。画面内容大多是农村生活状态,舞阳农民画有着农民独有的特质和风格,它保留并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特征,其画面内容看似简单,但他们通过描述农村生活状态来表达对向往的生活的追求。

在农民画作品中,作者会把主体人物进行夸张、变形,整幅画的视觉主体明显、直观。画面中物体造型大胆,线条的运用相对简单,不同于与传统绘画中的比例造型。民间艺人经过多年的经验言传身教,根据自己对事物的了解,形成了民间艺术作品,风格鲜明、独特的造型特点。舞阳农民画家逐渐将创作方式由墙上转变到纸上和画布上,表达的内容也趋于真实的农村生活,多描绘日常生活情景如喂鸡、放牛羊、烙馍等活动,主要表现丰收、播种等场景,比较出名的户县农民画大多是作者对农村新生活的向往,画面中表达的作者的感受较多,而且很享受农民画创作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所以户县农民画多描绘新生活、新气象。

2.主观和全景式构图(www.chuimin.cn)

舞阳农民画的构图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满”,它们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中讲究的“留白”,其采取的透视方法与一般的绘画作品也不同,是主观的全景式构图。舞阳农民画的这种构图形式通过不同形象的组合,让整个农民画看上去比较饱满充实。农民画作者经常以人物为主体,把自己平时感受到和观察到的都表现在画面中。他们将所看到的人物、景物进行整齐有序的排列,如有阻碍视线的物体会将其拆掉,来表现一个虚拟空间,这样的画面既具有重复性,画面看上去还有通透性,农民画这种全景式的构图形式有别于一般绘画作品中强调的焦点透视、散点透视,使得在造型上做到互不干涉的效果。

舞阳农民画多通过对事物不同角度的观察,其画风饱满和谐,构图主要采取主观式和全景式构图,并且互不遮挡,画面错落有致,虚实结合。如图7-9张新亮的《如金岁月》,画面上部以田间道路和劳作的人来呼应画面内容,以麦地作为背景,来凸显人物主体。整个作品一派麦田丰收的场面,画面以饱满的构图、夸张的语言来表现。户县农民画大多表现农村生活的大场景,人物在画面中只是起点缀作用,只是为了烘托整个大场景的气氛。如图7-10张青义的《果红时节》,画面中表现了果实丰收,农民劳作的场面,四周成熟的果树,忙碌的人们的身影,温馨的庭院,一幅丰收的场景。

图7-9 张新亮的《如金岁月》

图7-10 张青义的《果红时节》

通过对两种农民画的比较,舞阳农民画主要是以人物为主,背景都是为人服务的,表现了其乐融融的场面。而户县农民画中人物起到了点缀作用,是为整个画面和大场景服务的。

3.强烈的色彩效果

舞阳农民画家的作品有很强的主观性,其色彩表现也有着很特别的表现方式和个性。作品中的主观意识,平面化意识较强,表达内容也较丰富。画面中不管是抽象的或具象的物体,作者都大胆变形夸张。舞阳农民画家不仅注重物体形象的再创造,也注重色彩表现,农民画家大都采用对比色和纯度高的颜色创作作品,作品的色彩鲜艳明亮,这样的作品能迅速吸引观者的眼球,强烈刺激的颜色不禁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在色彩的运用上很注重不同颜色的搭配,以及画面的构图,色彩与形体的结构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特征,这使画面中既具有情感性,又具有装饰意味。户县农民画色彩上与舞阳农民画较一致,颜色多采用红色、绿色,比较夸张,追求第一感受和第一印象,画面中呈现出一种流动感。

4.亲切感人的生活内容

舞阳农民画的作者都是实实在在的农民画家,有些是农村的能工巧匠,他们对农村各方面的生活都很了解,并体会深刻。他们的作品能直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追求美术生活的愿望,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农村的风俗习惯和大丰收的场景,以及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浓厚的农家小院生活,让人感受到他们的温暖、亲切。感受到农村生机勃勃的劳动场景和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农民画浓烈的色彩表达让每一个观者都会迅速爱上它,并能自然地流露出乡土情怀。

舞阳农民画与其他地方的农民画相比较,其“土”味更浓烈,人物形象憨厚,构图饱满,颜色鲜艳,时时散发着生机勃勃的景象。舞阳农民画整体布局都追求圆满,这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尚圆”习俗分不开。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佳节、除夕之夜均追求圆满,河南人不喜欢病恹恹的美,他们追求“白胖”,这在舞阳农民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画中人物都圆润丰满,人物、动物都非常健壮可爱,画面中表现的内容也很亲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