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发现:民间艺术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审美能力

研究发现:民间艺术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审美能力

【摘要】:(一)小学美术特色课程需要民间艺术的补充传统民间工艺与小学美术课程相结合是校本课程与地方美术资源相结合的体现。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进行的,面对的是所有对美术感兴趣的孩子。因此,在美术课程新标准中,民间艺术文化、传统手工技艺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小学美术特色课程需要民间艺术的补充

传统民间工艺与小学美术课程相结合是校本课程与地方美术资源相结合的体现。把地方特色资源融入美术课程中来是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开发重要的一种方式。小学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进行的,面对的是所有对美术感兴趣的孩子。在美术特色课程教学中,将民族工艺引进小学美术课堂,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挖掘民间艺术继承传统文化,培养具有美术技能和美术素养的学生是每一位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把雕花剪纸这一地方民族特色资源引进课堂,学生可以了解家乡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如剪纸中经常运用的一些吉祥寓意的形象鸡、仙桃、荷花、鱼等,这不仅是视觉上的审美,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深刻的内涵,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这些都是美术特色课程中难得的素材。(www.chuimin.cn)

(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从2001年起,中国教育就进入了改革时期,通过多次主办有关国家课程改革的报告会,有许多课程标准的研究人员对美术课堂中利用和开发民间传统艺术做了重要的阐述。他们一致认为民间传统艺术是先辈们通过长时间劳动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应该传承下去的艺术瑰宝。在教学中引入民间传统文化有利于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因此,在美术课程新标准中,民间艺术文化、传统手工技艺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雕花剪纸是民间流传下来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经过长时间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样式,而新课程改革则需要这样的地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