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构思,讲究意在笔先,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学生在国画教学中体会到水墨游戏带给他们愉悦的情感体验,这些都得益于插画教学进入小学美术国画课堂,为单一的绘画课程注入了新鲜和活力,让他们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023-10-31
将插画运用于美术欣赏课中存在个别差异性与个体多样性,并不是每一幅插画作品都能被学生喜欢。学生的成长过程、生活环境都不同,视觉感受和审美能力各不相同。学生性格特征的不同会在欣赏插画的过程中带来接受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作品使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产生共鸣,在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修养,进而产生不同的欣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学生需要与插画作品进行互动,意境丰富的插画作品可为审美创造提供可能性,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内容丰富,知识量多,想较好地完成欣赏课教学,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通过插画作品来完成。让学生边看插图边听教师讲解,在教师指导下思考,逐层深入。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美育教学中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运用插画教学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当一幅作品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首先要了解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年代的美术作品,然后再了解其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在欣赏古代插画作品时,学生先要知道每个朝代的历史概况,再要知道插图中的物品是什么用途,有什么意义,要了解这一类作品出自哪些名家之手。教师要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慢慢积累,从形式到内容逐层深入,这样就容易理解插图作品的内涵。这类欣赏课使用电脑插图效果较好,学生完全近距离接触插图内容,欣赏效果会卓有成效。
对于一件插画作品,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欣赏,最初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整幅作品带给学生的视觉感受。其次是作品风格特点的欣赏,如构图、色彩、透视等。再次是作品相关内容的讲授,包括画家的爱好、传说、奇闻趣事等。作品相关内容的讲述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画家的兴趣爱好,画家本人的奇闻趣事等。最后是对优秀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通过插图作品呈现的表象,理解其主旨含义。这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作品的深入挖掘,体会作品的真正含义,从中进行思想教育,渗透德育教育,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在欣赏插画的过程中,笔者有意拓宽了学生的欣赏范围,引入国外印象派绘画作品。在观看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的历史,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在19世纪末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其在艺术风格上反对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莫奈,代表作品是《日出印象》。在讲述代表画家和作品时,笔者选择了特色鲜明突出并且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画家,这样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莫奈出生于法国巴黎,是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是印象派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擅长光与影的表现技法,在他的作品《日出印象》中深刻地体现了这种观点。印象派画家习惯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进行写生,追求刻画真实的自然,认为物体的色彩是光照而产生的,固有色并不存在光学理论。最重要的成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为捕捉瞬间的变化在构图上往往比较随意,追求偶然性,画面效果比较生动,注重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
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要在欣赏插画过程中发现和感受优秀作品带给他们美的启发,对身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观察,形成完善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例如,在欣赏“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课时,那种首先让学生课前查阅大量关于青铜器的资料,了解制作过程和创作者的相关信息,体会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时的时代背景与深刻含义。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能够积极参与到欣赏中,发表各自的感受并做出大胆的评论。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尹佳同学的评论,她说青铜器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的青铜器之乡是我国的宝鸡市。她的评论让笔者与在座的学生刮目相看,这番评论带领大家了解了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为欣赏课教学做了简单的铺垫。插图作品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可以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欣赏插图过程中,学生的整个心理进入一种美术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的状态,他们的感受与理解,认知与情感得到了提升,逐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为绘画和制作课教学提供良好基础。(青铜器图片如图5-15和图5-16所示)
图5-15 古代青铜器饮酒器皿
图5-16 古代青铜器错金银工艺
下面是有关青铜艺术的教学案例。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案例
教材版本:河北省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五(1)班
授课时间:40分钟
一、教学目标
1.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和文字入手,了解欣赏青铜艺术的特点。
2.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了解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www.chuimin.cn)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发展史,学习欣赏青铜艺术的方法。
三、教具
青铜器实物、青铜艺术品插图。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解释什么是“鼎”,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告诉学生鼎是古代一种陶制的炊具,随着烧制技术的提高,逐渐发展为一种礼器。(出示插图)
2.发展阶段
本节课通过插图欣赏来学习青铜器的浑厚与精美。在欣赏中讲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它形成于龙山时代,距今四千多年。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是鼎盛时期;秦汉时期,青器逐渐被铁器取代,很多变为日常用具,在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上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赏兽面纹方鼎图片,边欣赏边告诉学生鼎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它属于商代前期的遗物,造型规整庄重,气势磅礴,是中国最早的大方鼎之一。在欣赏四羊方尊时,了解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长52.4厘米,高58.3厘米,重约35公斤,出土于湖南省宁乡,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幅作品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使整件作品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如图5-17所示)
图5-17 古代青铜器四羊方尊
教师通过几件艺术品的讲解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学生根据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在以后的作品中,能够独立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举一反三。
五、本课小结
通过插图作品教给学生独立欣赏的能力,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变迁,感受祖国深厚的艺术魅力。
有关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研究的文章
中国画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构思,讲究意在笔先,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学生在国画教学中体会到水墨游戏带给他们愉悦的情感体验,这些都得益于插画教学进入小学美术国画课堂,为单一的绘画课程注入了新鲜和活力,让他们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2023-10-31
插画与高年级美术教学配合,对课程的学习效果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五年级课程“十二生肖”的学习中,笔者采用绘画与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在了解形状、空间、色彩等造型元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彩泥工具制作富有创意的十二生肖。......
2023-10-31
(一)创建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活动是非常需要学生发挥自由想象的,它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需要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在小学实施开放教学,首先要打破课程内容仅限于教材的封闭性,不断开发新型的课程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将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社会及大自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材上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当学生真正走到大自然深处领略到自然之美时,往往能学到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
2023-10-31
(一)孝感雕花剪纸引入小学课程的教学意义1.国家对孝感雕花剪纸的保护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孝感市雕花剪纸艺人协会和孝感市雕花剪纸研究会在1952年成立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了解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或许今后他们还会主动去挖掘中国更多的民间艺术,继续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023-10-31
(一)美术课程的价值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课程的价值里,第一项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是课程标准对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做出的明确理论依据。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在这笔者主要研究的是第一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3-10-31
团花是一种最简单且易于掌握的剪纸。教材中从二年级开始有剪纸系列内容,如《百变团花》《吉祥图案》《剪纸中的阴刻与阳刻》等。下面是《百变团花》的教学设计。......
2023-10-3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是学科知识的建构者,和传统讲授式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更强调学生的自我建构,是一个对知识不断吸收、消化和同化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他们离不开合理的教育引导。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将小学低年级学生美术绘画中的心理特征总结为直觉、联想、想象、情感四点,传统的美术教学很难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
2023-10-31
(一)绘本的概念绘本,英文全称为“Picture books”,最早诞生于欧洲,后传入日本后,并正式提出“绘本”一词。在对国内外文献查阅整理中,绘本在研究文献中又称为“图画书”,不同的研究者对绘本的概念提出了独特的见解。陈晖在《图画书的讲读艺术》中给出绘本的概念,具体是指:“表现为一种图与文的关系,以图为主,有特殊的艺术性和文学性。”绘本具有绘画性、图画传达性、儿童性三大艺术特性,具体如下。......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