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插画运用及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研究成果

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插画运用及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研究成果

【摘要】:将插画运用于美术欣赏课中存在个别差异性与个体多样性,并不是每一幅插画作品都能被学生喜欢。学生性格特征的不同会在欣赏插画的过程中带来接受的差异。在欣赏中讲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它形成于龙山时代,距今四千多年。

插画运用于美术欣赏课中存在个别差异性与个体多样性,并不是每一幅插画作品都能被学生喜欢。学生的成长过程、生活环境都不同,视觉感受和审美能力各不相同。学生性格特征的不同会在欣赏插画的过程中带来接受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作品使不同性格特征的学生产生共鸣,在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修养,进而产生不同的欣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学生需要与插画作品进行互动,意境丰富的插画作品可为审美创造提供可能性,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美术欣赏课内容丰富,知识量多,想较好地完成欣赏课教学,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通过插画作品来完成。让学生边看插图边听教师讲解,在教师指导下思考,逐层深入。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美育教学中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运用插画教学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当一幅作品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首先要了解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年代的美术作品,然后再了解其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在欣赏古代插画作品时,学生先要知道每个朝代的历史概况,再要知道插图中的物品是什么用途,有什么意义,要了解这一类作品出自哪些名家之手。教师要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慢慢积累,从形式到内容逐层深入,这样就容易理解插图作品的内涵。这类欣赏课使用电脑插图效果较好,学生完全近距离接触插图内容,欣赏效果会卓有成效。

对于一件插画作品,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欣赏,最初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整幅作品带给学生的视觉感受。其次是作品风格特点的欣赏,如构图、色彩、透视等。再次是作品相关内容的讲授,包括画家的爱好、传说、奇闻趣事等。作品相关内容的讲述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画家的兴趣爱好,画家本人的奇闻趣事等。最后是对优秀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通过插图作品呈现的表象,理解其主旨含义。这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作品的深入挖掘,体会作品的真正含义,从中进行思想教育,渗透德育教育,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在欣赏插画的过程中,笔者有意拓宽了学生的欣赏范围,引入国外印象派绘画作品。在观看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的历史,它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在19世纪末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其在艺术风格上反对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莫奈,代表作品是《日出印象》。在讲述代表画家和作品时,笔者选择了特色鲜明突出并且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画家,这样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莫奈出生于法国巴黎,是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是印象派理论和实践的先行者,擅长光与影的表现技法,在他的作品《日出印象》中深刻地体现了这种观点。印象派画家习惯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进行写生,追求刻画真实的自然,认为物体的色彩是光照而产生的,固有色并不存在光学理论。最重要的成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为捕捉瞬间的变化在构图上往往比较随意,追求偶然性,画面效果比较生动,注重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

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要在欣赏插画过程中发现和感受优秀作品带给他们美的启发,对身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观察,形成完善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例如,在欣赏“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课时,那种首先让学生课前查阅大量关于青铜器的资料,了解制作过程和创作者的相关信息,体会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时的时代背景与深刻含义。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能够积极参与到欣赏中,发表各自的感受并做出大胆的评论。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尹佳同学的评论,她说青铜器诞生于人类文明青铜时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堪称艺术价值最高,中国的青铜器之乡是我国的宝鸡市。她的评论让笔者与在座的学生刮目相看,这番评论带领大家了解了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为欣赏课教学做了简单的铺垫。插图作品是一种极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可以给人以足够的想象空间。在欣赏插图过程中,学生的整个心理进入一种美术审美注意和审美期待的状态,他们的感受与理解,认知与情感得到了提升,逐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为绘画和制作课教学提供良好基础。(青铜器图片如图5-15和图5-16所示)

图5-15 古代青铜器饮酒器皿

图5-16 古代青铜器错金银工艺

下面是有关青铜艺术的教学案例。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案例

教材版本:河北省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五(1)班

授课时间:40分钟

一、教学目标

1.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和文字入手,了解欣赏青铜艺术的特点。

2.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了解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www.chuimin.cn)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发展史,学习欣赏青铜艺术的方法。

三、教具

青铜器实物、青铜艺术品插图。

四、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解释什么是“鼎”,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告诉学生鼎是古代一种陶制的炊具,随着烧制技术的提高,逐渐发展为一种礼器。(出示插图)

2.发展阶段

本节课通过插图欣赏来学习青铜器的浑厚与精美。在欣赏中讲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它形成于龙山时代,距今四千多年。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是鼎盛时期;秦汉时期,青器逐渐被铁器取代,很多变为日常用具,在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上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引导学生观赏兽面纹方鼎图片,边欣赏边告诉学生鼎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它属于商代前期的遗物,造型规整庄重,气势磅礴,是中国最早的大方鼎之一。在欣赏四羊方尊时,了解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长52.4厘米,高58.3厘米,重约35公斤,出土于湖南省宁乡,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整幅作品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使整件作品有浑然一体的感觉。(如图5-17所示)

图5-17 古代青铜器四羊方尊

教师通过几件艺术品的讲解教给学生欣赏的方法,学生根据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在以后的作品中,能够独立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举一反三。

五、本课小结

通过插图作品教给学生独立欣赏的能力,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我国古代社会文化变迁,感受祖国深厚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