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通过绘本融入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如何通过绘本融入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摘要】:六、教学总结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引入绘本,学生一下子就被绘本所吸引,课堂氛围高昂。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做出回应,自己总结美术知识。

(一)“欣赏·评述”课型案例

“五彩缤纷的生活”教学中

引入《鸭子骑车记》教学案例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一、教材和绘本简介

1.教材简析

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是中外画家不同形式的绘画作品,是对快乐童年的不同表现,从不同视角表达低年级学生天真无邪的童心以及多姿多彩的快乐生活。

2.绘本简介

鸭子骑车记是以鸭子为模型,描述鸭子在生活中勇于探险的经历,借用鸭子生动表现学生想要在生活中疯狂历险。绘本中鲜艳的色彩和大胆的笔触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直击学生心灵,引导学生萌发对生活大胆尝试的勇气。

3.内容提要

农场里的鸭子在某一天突发奇想:“我是不是可以骑自行车呀,要不打个赌吧!”然后,鸭子摇摇摆摆地溜达到小男孩停放自行车的地方,开始尝试骑自行车。刚开始骑的时候,鸭子骑得东倒西歪,还很慢,但却很有趣!在经过母牛身旁的时候,鸭子向母牛问好:“你好啊!”母牛发出声音“Moo”回应他,但母牛却在想:这真是我见过最愚蠢的事情了,鸭子在骑自行车!接着,鸭子骑着自行车在老鼠、猫、羊、猪、狗、马、山羊等身边路过。

忽然,有大群学生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在房子前停下来,进入房子。恰巧这时候,动物们也都来了。在那个下午,没有人知道,居然有老鼠、猫、羊、猪、狗、马、山羊都骑过自行车。

在故事的最后,鸭子站在了拖拉机前面,好像又开始了新的疯狂想法。但那已经是另一场冒险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欣赏绘本,在绘本中初步感知和了解快乐、冒险生活在画面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特征。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绘本中的人物形象、造型设计和故事情节,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感受绘本中表达出多姿多彩的冒险经历,感悟自己童年快乐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阅读、欣赏绘本中表现出的冒险经历画面要素。

四、教学活动过程

1.欣赏导入

教师给学生播放《鸭子骑车记》PPT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后进行复述,总结引《鸭子骑车记》绘本故事寓意,总结绘本概念及特点。

2.初步欣赏

教师在讲述绘本故事内容和情节时,延续图4-2到图4-4的思路,引导小学生沉浸其中,欣赏绘本内容。然后,教师提问:大家能复述出鸭子骑车记的故事情节吗?在表现鸭子快乐、勇敢的游记时,绘本中画面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你能发现吗?

图4-2 小鸭子闲逛

图4-3 小鸭子疯狂的主意

图4-4 小鸭子骑车子

3.深入探究

请学生说说这幅作品都表达了生活中的什么主题,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4.尝试赏析

(1)作业要求

让学生结合绘本主题和故事情节进行绘画创作,如以“鸭子骑车记”的未来生活进行扩展创作,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来进行绘画创作。

(2)学生之间交流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5.小结拓展

(1)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

(2)欣赏其他绘本中所表现出来的童年生活作品。

(3)下课后,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查阅更多的童年生活美术作品,也可以用画笔表达出自己的童年趣事。

五、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在创作时,情绪高涨,通过相互交流汇报,分享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验经历,创作出很多不同情节、人物形象等绘本。教师在课堂巡视中,发现学生创作的主题和故事都不尽相同。

学生作品展示如图4-5到图4-7所示。

图4-5 小狗的故事

图4-6 彩色的花

图4-7 找家之旅

《小狗的故事》(图4-5)中学生画出了一只小狗的生老病死,这是一只学生养育了十年的小狗,表达了学生和小狗之间的情义,并且和社会中虐待动物有着强烈的对比,以绘画呼吁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

《彩色的花》(图4-6)借助蜜蜂和花朵隐喻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父母就像蜜蜂一样无私的养育着子女,无条件的满足子女的要求,将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予子女,一直到子女长大成人都在奉献着自己,子女也在父母的养育呵护下健康成长。

《鸭子的拖拉机找家之旅》(图4-7)是学生对“鸭子骑车记”未来生活的扩展创作,表达了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以及对家的渴望和归属。

六、教学总结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引入绘本,学生一下子就被绘本所吸引,课堂氛围高昂。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做出回应,自己总结美术知识。从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看,作品中表达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学生大胆创作,举一反三,作业作品丰富而有趣。通过学生作品展览,学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在美术课堂上表现得更积极,绘画思维变得开阔多了。

(二)“造型·表现”课型案例

“我的新朋友”教学中引入绘本

《我有友情要出租》案例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一、教材和绘本简介

1.教材简析

学生从开学到现在已经8周了,他们都交了自己的好朋友。在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好朋友的外貌特征,用立体制作、剪贴、绘画等形式表达出来。

2.绘本简介

《我有友情要出租》中大猩猩动作、神态、表情等,清晰地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绘本内容以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呈现出故事性情节,图画的欣赏性,吸引学生兴趣和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我有友情要出租》主要讲述了大猩猩寻找友情的过程。大猩猩代表的是寂寞而孤独的普通孩子,他不知道如何交朋友。然后,大猩猩想出了“出租”自己的方法,觉得只要将自己租出去了,就会有朋友一起玩,还能赚到钱,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恰巧这个时候,一个叫咪咪的小女孩出现了。她也没有玩伴,看到大猩猩“出租”自己的信息后,马上就租下了大猩猩,他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很痛快。咪咪每天都付给大猩猩租金,租来友情一起玩得越来越开心。在某一天,大猩猩没有带自己计时沙漏和装钱的小背包,反而准备了可口的饼干,想要和咪咪一起分享。但是,咪咪已经离开了,大猩猩难舍难忘。后来,大猩猩又开始了“出租”自己,但这次他故意强调是“免费”的,希望自己可以租来友情。这说明大猩猩已经明白了友谊是不能用金钱来买卖的,真正懂得了友谊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交朋友,关心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引导学生用拼贴、绘画、立体制作等方式,为好朋友绘画肖像。

3.通过绘画,增进学生友谊。

三、教学重难点

认真观察好朋友的外貌,较真实地反映同学特征。

四、教学准备

教具: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录音机、范作、人像参考资料、带。

学具:剪刀、彩笔、图画纸、胶水。

五、教学活动过程

1.找朋友

猩猩:我好寂寞,我都没有朋友。(如图4-8所示)

图4-8 大猩猩的孤独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出租友情。(如图4-9所示)

图4-9 大猩猩找朋友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故事里大猩猩交朋友前后,他表情、神态等方面的变化。通过思考、讨论得出要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的道理。

2.发展阶段

(1)从整体到局部,带领学生进行认真观察

大猩猩出租自己后,咪咪来了,但是他只有1块钱,而大猩猩出租友情是5块钱/小时,然而大猩猩很是开心高兴,因为他的目的并非赚钱,他根本不在乎出租友情可以赚到多少钱,也不在乎游戏的输赢,在乎的是他们在一起美好的时光,他和咪咪玩儿得很开心。绘本中,细致的画面细节和描绘,传达出大猩猩和咪咪细腻的友谊情感,运用大量的暖色调烘托出持续加温的友情,呈现出的是一个温馨感人的画面。(如图4-10和图4-11所示)

图4-10 猩猩和好朋友在一起

图4-11 大猩猩准备惊喜、大猩猩失落

在局部观察中,教师提出问题:“大猩猩的毛是什么颜色?”

学生仔细看图片,回答有:棕色、深棕色、黄色。

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总结为棕色的毛色多,印象最深。在暗部的位置多用深棕色或黑色,在亮部的位置多用黄色,这样的颜色对比下,大猩猩更具立体感,颜色更丰富。

最后,大猩猩带了饼干,没有带钱包和计时器,在大树下等着咪咪。然而,等了好久,咪咪都没有来,原来他已经跟着父母离开了,给大猩猩留下了布娃娃做纪念,大猩猩回想着他们一起玩的情景,又感到好失望。

图4-12 大猩猩重新找朋友

大猩猩一直很孤单,重新贴了叶子,上面写了“我有友情免费出租”,等着下一个好朋友的出现。(如图4-12所示)

(2)引导学生描述大猩猩的样子,要抓住大猩猩的特征。

3.教师示范讲解

(1)定位、构图

(2)各部分形状用圆形概括。

(3)细节部分详细绘制。

(4)毛发的绘制方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绘本给学生讲解主题、内容、情节、人物形象造型,为学生讲解绘画注意事项和技巧,并进行示范绘画。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教学和绘本讲解的结合,巩固所学知识,以及对细节的观察分析,为临摹创作奠定基础。

4.活动阶段:“临摹+创作”

选择绘本中自己喜欢的图片,进行临摹;或者结合绘本故事,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画一画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样子。

六、学生作品展示(www.chuimin.cn)

从学生临摹作品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临摹,构图适中,大小也合适,尤其是线条的轻重、方向变化,色彩的运用已经掌握,能够画出大猩猩不同的姿态,从学生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大猩猩的不同心情,表现出大猩猩的内心世界。

学生作品(图4-13和图4-14)是学生结合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进行的创作绘画,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学生能够在抓住中心思想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创作,想象自己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场景,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融入画面中。虽然画面技巧略显不足,却也有自己的思想风格。

图4-13 学生作品

图4-14 学生作品

七、教学总结

通过小学美术新课标中对“造型·表现”领域提出教学目标可以知道,“造型·表现”学习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融合看、画、做、玩于一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利用绘本体现造型的细节和乐趣,学生在回答中互动参与,从整体到局部的探究,解决了绘画中的难题,符合美术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在本堂课中,学生的表现参与度高、创造性强,将其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体验中得以提高。

(三)“设计·运用”课型案例

“友谊卡”教学中引入

《月亮,生日快乐》绘本教学案例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运用

一、教材和绘本简介

1.教材简析

本节课让学生设计制作友谊卡,表达学生之间的友谊,加深学生之间的朋友情感。学生在制作友谊卡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喜欢的饰物、图案点缀装饰友谊卡,自由设计制作,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和能力。

2.绘本简介

小熊非常喜欢月亮,想要给月亮送出一份生日礼物。然而,小熊并不知道月亮的生日是哪天,也不知道送月亮什么礼物好?于是,小熊和月亮在山顶交谈,下决定送月亮一顶帽子……

通过绘本阅读,让学生和自然对话,懂得万物是有生命的;在学生成长中渴望友谊,经历追寻友谊的历程,向小熊一样乐观积极,保持真诚无邪的态度交友,让大家感到会心而温暖!

《月亮,生日快乐》内容提要:小熊在一天晚上想要给月亮送一件生日礼物,于是爬到树上,问月亮的生日是哪天?但是,因为距离太远了,月亮根本听不到他的声音。小熊穿过森林,渡过河,爬到山顶,夜空中的月亮正好在他的头顶。于是,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小熊说道:“你好!”

在山的另一头,响起了声音:“你好!”

小熊听见月亮的回音,开心极了。小熊再次问道:“你的生日是哪天啊?”

山的另一头又响起声音:“你的生日是哪天啊?”

小熊说:“明天是我的生日!”

山的那头说:“明天是我的生日!”

小熊问道:“你想要什么礼物?”

山的那头也问道:“你想要什么礼物?”

小熊开心地回答:“我想要一顶帽子!”

山的那头也回答:“我想要一顶帽子!”

终于,小熊知道月亮想要的生日礼物是什么了。第二天,小熊就去了商店,买了一顶帽子。小熊等天黑后,将帽子挂在树梢,等着月亮爬起后,正好位于帽子下面,把帽子带走。等了一会儿,月亮真的到帽子下面了,戴起来刚刚好。小熊开心的回家睡觉了。第二天,小熊打开自己家门后,发现门口有一顶跟自己送给月亮生日礼物一样的帽子,小熊开心极了,叫喊着:“这一定是月亮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月亮,生日快乐!”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画、贴、剪等方法,设计制作一张美的友谊卡。

2.让学生了解设计制作友谊卡的方法。

3.设计制作友谊卡送给好朋友,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情,让学生养成团结友爱、关爱朋友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并制作友谊卡。

难点:设计制作的友谊卡是不是有创意、美丽、独特。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绘本、美术工具材料、各种特殊的卡片图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彩色纸、绘画等工具材料。

五、教学活动过程

1.朗读绘本

教师让学生一起朗读《月亮,生日快乐!》,在朗读中要把握绘本中故事情节内容,真正体会流露出思想情感,感悟甜蜜的友谊,尤其是小熊给月亮“成功”的送出生日礼物和第二天收到礼物时所表达出欢快的情调。

绘本中小熊的形象是善良、单纯的,但又有点幼稚、好玩。因此,在朗读绘本时,要注意读出小熊的神态和语言,课堂朗读是幽默风趣的,特别是小熊和月亮的对话,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真假音朗读,区别小熊和月亮,也能更好地烘托出活泼风趣的故事情节。例如,教师就是用假音读“月亮”的,学生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不少。

2.为月亮制作友谊卡

我向学生提问:“假如你是小熊,会给月亮送什么礼物呢?”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送的礼物有花朵、故事书、生日蛋糕,有很多礼物。在学生说出要送月亮生日卡片时,我把握住美术教学的导入点,引出“贺卡”设计制作主题。自己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月亮,或许这是不少学生没有想到的,但是他们是非常感兴趣的,这就是绘本融入美术课堂的教育价值了,很好地打破了学生思维常规,扩展学生生活经验。

在设计制作贺卡时,教师再次利用绘本内容,提取出《月亮,生日快乐!》(如图4-15所示)中所涉及的“小熊”“月亮”“树木”“小船”“河流”“星星”“帽子”等形象,选定其中的一种作为贺卡设计制作的元素,将其简单加工改造后进行设计制作,学生也可以独立设计制作。

然后,在实践创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满构图、三角构图、对称构图、对比构图等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所设计的不同画面构图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

此外,绘本中的形象造型创作出来后,送给课堂中积极表现和制作精美作品的学生作为奖励品,实现了美术课堂“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图4-15 《月亮,生日快乐!》

六、学生作品展示

女学生手中拿的友谊卡是以彩色卡纸为主要材料,采用画、剪、贴等方法制作的单页卡片。卡片均以自己喜欢的卡通米老鼠为主角,运用深浅不同的颜色突出外框,装饰有卡通米老鼠的头像,很可爱。

图4-16 学生贺卡作品

(7)教学结果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假如你是小熊,你会送月亮什么生日礼物?”作为绘本故事情节主线,和美术教学内容相呼应,辅以绘本内容更加完整,课堂中提问也非常有意思,学生回答各样,引出本课主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贺卡。整节课的教学氛围都是轻松愉悦的,学生用自己的双手设计制作贺卡,自由想象,激发学生设计制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作出精美的、有意义的卡片。最后,学生欣赏各自的贺卡作品,还互送礼物,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

(四)“综合·探索”课型案例

“化装舞会”教学引入《快乐的森林舞会》

绘本教学案例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一、教材和绘本简介

1.教材简析

本节课和之前学过的“做面具”“做头饰”相比,更具人文性,也更受学生欢迎,再加上海报、化装、背景、服装,让学生沉浸其中,身临其境的表演,体验愉悦感和成功感。

2.绘本简介

《快乐的森林舞会》中让学生学习尊重、接纳他人。在绘本故事中,讲述的是一个叫大个儿的小象故事,大个儿吃得多而且喝的也多,所以森林小动物们都不想邀请他参加舞会。但是,在失火后,大个儿主动跑过来帮忙灭火,小动物们开始接纳他,虽然知道他吃得多喝的多,但是也知道大个儿有自己的长处。大家聚在一起,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这才是真正的快乐。绘本故事提醒我们:和他人相处,要想清楚,注意自己说话和做事对他人的影响。在交往中,彼此尊重,体贴别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融洽相处。

《快乐的森林舞会》内容提要如下所述。

妈妈:在明亮的早晨,森林里充满果浆的甜美味道,小松鼠们在干什么呢?他们开心吗?

儿子:他们在开心的摘果子,可高兴了。

妈妈:这个时候,是谁来了?他来做什么呢?

儿子:大个儿小象来了,想要吃果子。

妈妈:大个儿可是很能吃喝的,胃口大呀。他都快要吃完小松鼠的果浆了,他们看起来怎么样啊?

儿子:小松鼠们很不高兴。

妈妈:在森林深处有一个池塘。你看谁来了,他们在做什么呢?

儿子:小老虎和小花豹来了,正在喝水,水很甜很甜。

妈妈:小象这时候又来了,也想要喝水。可是,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儿子:大个儿小象快把水喝完了,小老虎和小花豹生气了。

妈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想要举办化装舞会。你看,谁来了?

……

二、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音乐、美术、舞蹈等活动形式,体验“综合·探索”美术课活动乐趣。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3.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设计比例、大小合适的头饰形象。

2.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

3.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绘本、示范工具、各种头饰形象范作。

学生:表演服装、颜料、图画纸、剪刀、化妆品、胶水、简单布景。

五、教学活动过程

在森林舞会中,教师化装成小百灵,充当舞会通讯员,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猜一猜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引出课题——化装舞会。

继续播放视频,带领学生体会森林化装舞会的美妙和神奇。

教师提问:森林是一个什么世界呢?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在森林里举办一个化装舞会。

学生有很大的兴趣参与到这节课中,保持着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想要参加森林化装舞会,需要打开宝箱寻找自己需要的法宝,你们都需要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起来,理顺了参加化装舞会的步骤。很快,学生就做出了化装舞会用的头饰,并利用纱巾、围裙等材料把自己装扮起来。在表演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按照自己装扮的模样创编一个情景剧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学生表演很出色,兴趣盎然。马上都快下课了,学生还舍不得脱了自己的“行当”,这样的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图4-17所示)

图4-17 学生化装舞会

六、学生创作

教师鼓励学生根据绘本中得到的灵感,并结合自己的想法,创作有趣的面具。

七、学生作品展示、分析

学生上台走秀、展示自己设计的面具。

学生有很大的兴趣参与到这节课中,保持积极性和热情,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想要参加森林化装舞会,需要打开宝箱寻找自己需要的法宝,你们都需要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起来,理顺了参加化装舞会的步骤。很快,学生就做出了化装舞会用的头饰,并利用纱巾、围裙等材料把自己装扮起来。在表演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按照自己装扮的模样创编一个情景剧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学生表演得很出色,兴趣盎然。马上都快下课了,学生还舍不得脱了自己的“行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教学总结

充分利用绘本《快乐的森林舞会》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和上课积极性。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绘本中的元素,进行再设计、再创造,使得自己变成了活泼机灵的小动物,或是灵动有趣的小仙女,同时在最后的化装舞会中,大家走秀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美的一面更加自信地展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