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成果

小学美术教学: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成果

【摘要】:(一)美术课程的价值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美术课程的价值里,第一项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是课程标准对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做出的明确理论依据。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在这笔者主要研究的是第一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美术课程的价值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美术课程的价值里,第一项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其需要人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这是课程标准对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做出的明确理论依据。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www.chuimin.cn)

因此,教师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教师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这是基本理念中的第一项“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里的具体体现。当然还有第二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第三项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第四项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项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在这笔者主要研究的是第一项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们就以审美教学的内容特征为例对审美教育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