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生美术教育:学科认识能力提升研究

小学生美术教育:学科认识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一)小学美术教育是综合性的美术学科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美”与“术”的认识的探讨。尤其是在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中,人们对于小学美术的认识是从美术是从图画开始的。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小学美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美术门类。小学美术学科的性质是人文性质的学科,是要为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而努力。这就对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探讨学科的认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开展课堂教学,更好把握教学的总体目标,梳理和确定学科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教学实施的有效开展。

(一)小学美术教育是综合性的美术学科

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美”与“术”的认识的探讨。尤其是在小学美术教育发展中,人们对于小学美术的认识是从美术是从图画开始的。有人狭义地把美术理解为“绘画”,但就绘画而言,它的范围是广泛的。例如,从绘画材料上来看,就有水墨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版画等。如果在从技能、表现手法以及功能上来分就会更多。美术应该是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综合。

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小学美术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美术门类。从工具材料来看,有水墨画、水彩画、版画;从内容上看,有人物画、风景画、动物画、静物画;从形式上看,有壁画年画、宣传画、漫画等。

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新的美术课程以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把学习划分成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同时,为了融教育教学于学习兴趣中,多数美术内容被改成了接近生活或是儿童化的活动。例如,以冀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些课为例,《蔬果巧打扮》是立体造型练习,《我爱我家》是版画学习内容,《大海上的船》是主题创作。

小学美术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有人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美术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关注民族文化的发展,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保护文化的传承。例如,我国好多民间艺术面临着失传的现状,很多文化古迹亟待被拯救。因此,小学美术课中加入了不少这部分内容,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并积极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中来。这样的课在小学美术课中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例如,在冀教版的小学美术中就有关于蔚县的剪纸、武强的年画、唐山的皮影等内容的课程。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有专业能力的美术人才,而是进行更为广泛的美育。就如美术新课标的理念所说的“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小学美术学科的性质是人文性质的学科,是要为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而努力。因此,美术学科的综合性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媒介,其目的不是美术各方面的技能,而是通过广泛的接触美术各门类来进行对小学生的美育。

(二)认识小学美术教育中的“美”与“术”

小学美术是综合美术门类的美术教育,小学美术要进行的也是最广泛、最基础的美术教育,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那么,怎么来认识小学美术中的“美”与“术”呢?

1.什么是“美”?什么是“术”?

小学中“美”与“术”应该是什么关系?笔者翻阅了一些书籍,上网搜集了一些材料,才发现“美”是那么的博大。关于什么是“美”的问题又是那么深奥,千百年来,无数人在探讨它。“美”又是那样的广泛,似乎没有一个地方它不存在。

无论古代的哲人,还是近现代的教授学者,都有对于美的论述。依据柏拉图的认识,即使人人都认为那个物体是美的,那个物体也不一定是美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确定那个物体是美的,是因为我们的脑海里已经有了美的观念。柏拉图还认为,一个物体之所以会美,是因为它有了美的元素,美的物体是美的一个表现形式。吕荧认为,美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同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关于什么是美,说法很多。毕达哥拉斯认为美是和谐,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柏格森认为美是意志的充分客观化,高尔泰美是人的观念。但总归而言,美是人的主观的感受,美是不可以脱离人的主观感受而独立存在的。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术”。从中文古义来讲,“术”为“道”。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术”理解为技术与方法。什么是“术”就是完成特定事的技术与方法,是一种技能。什么是“美术”呢?“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构图、透视、用光等艺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直接可视的平面形象或立体形象的艺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环境艺术等。美术可以说是对美的感受的技术表达,并通过视觉模式展现给观者。(www.chuimin.cn)

小学美术就是这些内容的综合体,只不过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内容都是比较浅显简单的。不过只要是讲美术,我们就不可以脱离主观的人,只讲“术”或者单讲“美”;没有了“美”和“术”,就不能算作完整的美术。美术是要培养综合素质的人,不追求过高的专业素质,而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在小学美术中,“美”和“术”更要相辅相成,不可偏颇。

2.小学美术教育中“美”与“术”的关系

脱离了人的自我感受,而空以技术、方法、形式来评价“美”是不对的。同时过多地以训练技术、技法和形式来追求“美”的目的也是不对的。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要有高的审美修养、人文内涵以及社会学识;同时还要有高超的技法手段来带动学生的美术学习。

“美”是人的主观感受,脱离了感受空学技术技法,就达不到美术学习的目的。而离开了技术方法的支持与帮助,又不可能学好美术。这就对小学美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理想状态下的美术教师是“美”与“术”的完美结合者,其既要有高的美学修养、细腻的个人感受,还要有高超的表现技法,是某项“术”中的高手,但这在现实中又不太可能。笔者认为,这其中还存在认识意识的误区。

“亲其师,爱其道。”要培养有自我感受、个性独立的学生,就要有个性独立的教师。教师有其不同的专长,培养的学生也必然是各有所长。但殊途同归,“美”与“术”是捆缚在一起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的进步,必然带动另一方的进步。无论是提高“美”的认识,还是提高“术”的技法、技能,最终都将带动学生整体美术的进步。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在提高自己的同时,就会带动学生进入正确的轨道。也就是学生的审美、人文修养上来了,会自然地带动他们追求“术”的发展;同样,“术”到了一定境界,也一定会使其去追求人文修养的提高。总之,脱离了“术”而空谈“美”,不是真正的“美”。一节课,如果只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活跃了气氛而没有使学生学到美术的技能方法是不对的。反之,教师要培养的不是只懂技术、方法、形式的匠人。“术”永远是为它的表现主体服务的,而没有自我主观感受的美术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美术。

“美”与“术”相辅相成,不论是偏“美”的教师人文修养、审美意识,还是偏“术”的教师技法纯熟、专业基础雄厚,都会因教师的正确培养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美术课中,“美”与“术”相辅相成。美术是“美”与“术”的完美结合。我们追求美术本体的回归,追求“美”的形式与“美”的表现技巧。我们更不能忽视“美”的人文性,“美”在不同人心中的感受。小学美术还是要在一定的人文情景中进行,不能偏颇。

(三)小学美术教育的关键

技术和方法永远不是教育的关键,不少教育家提出,小学的教育是“爱”的教育,任何教育方法也抵不上“爱心”的付出。小学美术教育也是如此,只是教师在教育技术方法以及现代的教学理念下对于美术教育的“爱”的付出是什么呢?

“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是新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那么,小学美术教育的阶段特征是什么?小学生几岁到几岁之间属于少年儿童?我国地域辽阔,教育发展不均衡,有一定的地域文化差异。小学美术教育要培养的不是未来的美术工作者,是为健全学生人格,奠定大众审美素养,为提高想象力、创新思维服务的。针对现状,为了更好地全面开展好小学美术教育。本着教育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考虑学科的未来发展。小学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感受、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感受·个性·创新”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生命,教师要以美术的知识技能为依托,通过具体的美术教学活动,为培养拥有审美能力,拥有美术基本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拥有创新能力的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