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培育核心素养,应对未来社会挑战

培育核心素养,应对未来社会挑战

【摘要】:今天,我们之所以提倡培育核心素养,是因为未来的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校教育应给予我国未来公民的应对未来社会挑战必须具备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不过,每个公民最终达成的“核心素养”水准是各不相同的。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具体而言,构建当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二是将国家课程目标具体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建构了上位价值体系。

今天,我们之所以提倡培育核心素养,是因为未来的社会是极其复杂的。然而,长期以来服务于考试升学的所谓应试教育,关注的重心始终是确定的有明确答案的教育活动,这种帮助孩子掌握知识技能、寻找正确答案的教育,并没有为孩子们提供应对未来社会复杂挑战的品格和能力。这是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这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着力推进的关键领域之一。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校教育应给予我国未来公民的应对未来社会挑战必须具备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不过,每个公民最终达成的“核心素养”水准是各不相同的。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各自分为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分为三个具体要求,这样就构成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长期以来,大家一直在讲素质教育,那么今天讲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我认为,核心素养是关于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新认识、新定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具体而言,构建当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将教育方针具体化。很遗憾,长期以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校长们对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并不是很认可,认为孩子怎么能全面发展、科科都好呢?核心素养把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具体化了,特别是明确了21世纪中国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竞争力。(www.chuimin.cn)

二是将国家课程目标具体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的确定建构了上位价值体系。

三是为学科课程教学从知识技能导向转向素养导向提供了具体的价值引领,有助于推动学科教学走向深度学习。

四是为建立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提供了学科目标体系,奠定了学业质量标准研制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