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宁波金银彩绣:国家级非遗艺术,地方特色与民间风格的完美结合

宁波金银彩绣:国家级非遗艺术,地方特色与民间风格的完美结合

【摘要】:宁波金银彩绣始于何时,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宁波金银彩绣具有丰富的题材形象、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间风格,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于2010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艺术馆被授予宁波金银彩绣传承基地,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评为宁波市非遗“三位一体”保护示范项目,2014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等级:这些都代表着对宁波金银彩绣的肯定和认可。

传统美术鄞州区国家级2011年

各位团友,大家好!“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唐代温庭筠曾在诗中这样描写金银彩绣。宁波金银彩绣始于何时,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但宁波地区素有“家家织席,户户刺绣”的传统。宁波金银彩绣具有丰富的题材形象、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间风格,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将前往宁波金银彩秀艺术馆,了解国家级非遗金银彩绣的故事。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于2010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同年艺术馆被授予宁波金银彩绣传承基地,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评为宁波市非遗“三位一体”保护示范项目,2014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等级:这些都代表着对宁波金银彩绣的肯定和认可。

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是由裘群珠女士发起创建的一所大型民办艺术馆,总投资为2800万元,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馆内设有五个展厅,分别是藏品展示厅、创意家居厅、佛教绣品厅、工艺流程厅、文创产品厅。这几个陈列展厅分别展示了宁波金银彩绣与中国传统刺绣的血脉相连、历史悠久,以及它独特风格的艺术风采。

接下来请大家跟我先到三楼参观藏品展示厅。这里陈列的是我馆从民间收藏过来的一些晚清和民国时期的藏品,以及馆内自主研发的大作,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幅民国时期的《老寿星》《百寿图》,在当时是为了祝贺长辈或者朋友大寿而作的,它是人们对长寿理想的一种寄托。这一套博古四条屏是晚清时期金银彩绣作为厅堂装饰的一个典型作品,它以兰花、牡丹、菊花、竹子为题材,寓意生活富贵、吉祥美满。其实在民国时期,金银彩绣在服饰和生活日用品领域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发展,像这些儿童服饰如夹袄、鞋帽、围兜等,还有这些杯垫、靠垫等都是很好的例证。

▶图20-1 金银彩绣代表作:《甬城元宵图》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幅麻姑拜寿也是民国时期的作品,它讲述了长寿仙女麻姑从人到神的瑰丽人生传奇,同时也展现了麻姑与麻城的渊源与民俗风情。这幅祥龙图是出自民国时期的作品,在当时用作厅堂装饰,还有这件龙袍戏服,也是出自民间的作品。这边一幅幅的现代装饰画都是我们艺术馆的刺绣老师近几年绣制好的,我们选用了中国传统图案来做画稿,每一幅作品都象征着极其美好的寓意。特别是“镇馆之宝”——《甬城元宵图》,它于2010年8月获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于2011年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该图长347厘米、宽192厘米,由鄞州5位艺人集体绣制,历时两年,近2万个工时,运用了20余种技法、数百种金银线和彩色丝线才最终完成,体现了金银彩绣的全部工艺。作品展示了明清时期明州城内250余名百姓欢庆元宵节的宏大场面,城隍庙、天封塔、缸鸭狗、状元楼、升阳泰等宁波名胜古迹和老字号都囊括其中。灯会、抬阁穿巷来,舞龙、耍狮当街闹;唱戏、杂耍聚众乐,马灯、高跷惹人喜;桥上行人如织,画舫鼓乐齐鸣;茶楼酒肆食堂客满,路摊小吃游客不断……这些老宁波耳熟能详的情景、时空交错的画面,让观者有一种亲切感,唤起旧时的记忆。

这幅《媲美》作品于2018年创作,2019年获温州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金奖。长100厘米、宽100厘米,用大缎、金银线、丝线材料制作而成。该作品主要创作思路是以孔雀山石牡丹花纹为题材。色彩上运用蓝色花瓣金色叶子来相互衬托,工艺上采用丝线与金线相捻,疏密结合地用各色彩线钉出画面所需要的浓淡相宜色彩,使得整幅作品典雅而又不失高贵,同时更凸显出了整体结构的一种宁静和恬淡的画风。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间是二楼的创意家居厅,这里陈列的是一整套家居饰品,大家应该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把精湛的工艺用之于生活。为生活增加艺术气息,提高生活品位。这些现代家庭都可以应用到的桌旗、餐具垫、餐巾盒、筷子套等,既有金银彩绣富丽堂皇和高雅大气的特点又具有生活实用性。正所谓是把艺术品生活化了,日用品艺术化了。

▶图20-2 金银彩绣代表作:《媲美》

▶图20-3 金银彩绣代表作:《百年和鸣图》

大家请注意我们现在看到正前面的这幅《百鸟和鸣图》是2011年绣制好的一幅大作。整件作品尺寸为:长380厘米,宽120厘米。用大缎、金银线、丝线材料制作而成。作品中画卷采用了宁波特有的金银彩绣刺绣工艺,色彩光鲜亮丽,炫彩夺目;针法精准细腻,出神入化。外框架运用了铸铜工艺,既有手工艺的痕迹,又有精密铸造的现代技艺精彩。画卷展现的凤凰和鸣与外框架箜篌弦乐完美融合,百鸟共舞与琴瑟之音相得益彰,所谓是弦动百鸟千姿舞,琴引凤凰鸣天下。绣品打破传统金银彩绣的灰绿、蓝、香黄等的用色习惯,小鸟羽毛色彩丰富,靓丽浓艳,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生物的多姿多彩。128只鸟针法各异,最具有宁波绣特色的有蹙梅花、挖鳞绕鳞、夹针罩。两只凤凰一金一银,在色彩的运用上采用了冷暖对比,互相衬映。凤舞九天,尾羽动感十足,采用填金绣法,钉线运用了色彩渐变手法。一列飞羽、二列飞羽增加了包金的宽度,这样从视觉上加强飞羽的硬度,凤体的片羽用挖鳞绕鳞针法,并在上面加了锦上添花绣法,较好地体现羽毛的质感。两凤凰运用了填金绣、夹针罩、齐平针、羼针、施毛针、铺针、倒勾针、打籽针等近十几种绣法。金线、银线与彩线的有机结合,粗中有细、点面结合、板而不结,使整幅作品富丽堂皇,使人如临仙境,充分体现了金银彩绣高贵、热烈,民族气息浓郁的特点。整幅作品运用了近百种针法。这幅作品在2013年的浙江工艺美术双年展中荣获银金奖。

各位游客,接下来请大家跟我到一楼参观佛教绣品厅。作为独立的金银彩绣作品,今确切可见的实物始于汉盛于唐。据资料记载,武则天曾送佛寺绣金绣银的披袄,还有公元74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的金银绣千手佛和陕西法门寺的唐代地宫中织物,都说明了金银彩绣与中国传统刺绣血脉相连、历史悠久。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间是佛教绣品厅,这里陈列的是寺庙大堂内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一些经幢、幔头、幡、桌围、横彩龙门等寺庙绣品,像这些袈裟在旧时是僧人用多家施舍的布块缝制而成的,也称为“百衲衣”,它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的意思。

各位游客,接下来请大家跟我到工艺流程厅参观。我们展厅的传承谱系、传承人风采,以及刺绣工具和工艺流程,还有这一幅幅高贵典雅的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其实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宁波金银彩绣的刺绣老师严重匮乏,个别中老年人虽有艺在身,但其因成本大、收益小等而难重操旧业。其中,史翠珍老师是金银彩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16岁进入宁波绣品厂学习金银彩绣,从未间断过,至今已经刺绣了50多个年头。像史老师这样的老艺人现在已经很少了,所以她们是我们艺术馆的宝贵财富,更是金银彩绣项目的宝贵财富。

各位游客,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楼右手边这一间是我们的文创产品展示厅,这里陈列的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各个系列的非遗衍生产品。如“喜事多多竹编系”中国红是中国传统代表色。以婚庆红为主题,结合“囍”“柿”元素而绣制完成的金银彩绣产品,再配以各式竹编容器,使这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收纳盒更具观赏性。“柿”谐音“事”,古人便将诸多种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柿配以喜字,借画寓意,借物送福,寓富贵祥和、喜事多多。

▶图20-4 非遗传承人史翠珍老师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幅《岁三友》选用了竹子、梅花、松树三种植物,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人格,但是后来传到日本后又多加了长寿的韵意。

这一幅陈列作品名为《冷艳》。以牡丹为题材,整幅作品典雅而又不失高贵,蓝色的花瓣和金色的叶相互衬托。工艺采用了丝线与金线相捻,凹凸部分运用了棉花来充叠,使得整体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打破以往金银彩绣的风采。此幅作品在2013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展第三届中荣获了特等奖。(www.chuimin.cn)

这幅是《清明上河图》,我们选用了人物比较居中的一块来绣制,这幅作品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此幅作品在2014年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展第四届中荣获了特等奖。

这幅装饰《画翔龙吞珠》是由我馆的艺术顾问中国美院宋浩霖教授设计的画稿。此幅作品气势恢宏、构图精美,色彩选用冷色调的银线来绣制,整体更具现代感。整幅作品主要采用了簇鳞绣,波浪采用了雨丝针绣等工艺。这幅作品在2012年第二届中国杭州工艺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金银彩绣源于宁波,是在丝质材料上用金银线结合各色彩线刺绣成的一种手工艺品,追求金线、银线与彩线的有机结合,具有粗中有细、点面结合、板而不结、针法巧施的特色,也正因其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独特风格使得金银彩绣精美的绣品在当时,仅限于宫廷享用。我们所研发出的衍生品贴近生活,不仅把传统技艺融入了当代生活,又让其兼具了实用性和艺术性。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金银彩绣的制作流程和刺绣工艺,具体操作如下。

①构思草图: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构想思考。

②设计正稿:如画白描一样交代清楚。

③戳花稿:将设计好的正稿,做成油纸印花板。

④将戳好的印花板用色粉印制在丝绸织物上。

⑤上棚:上棚时要检查织物有无漏印,然后对齐绣花底料,进行缝制,上棚后看看是否平直,是否走形。

⑥上棚之后,根据图稿指定色样进行配色,整理好色线并分类安放。

⑦准备工作完毕之后,对绣稿做详细分解,熟记于心。

⑧在进行绣制时首先绣彩色丝线部分,再根据设计要求绣金、银线。

⑨落棚:把绣好的布料从棚子上拆下来。

各位游客,宁波金银彩绣艺术馆的创立,也离不开裘群珠馆长的尽心付出。裘群珠现任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波市金银彩绣艺术馆馆长、宁波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浙江省民间美术家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常务理事、《世界佛教文化艺术天地》艺术顾问。先后被评选为“十佳女标兵”“十佳创业女性”等先进。

裘群珠16岁开始跟随家里长辈学习金银彩绣,之后进入宁波绣品厂工作。1990年与谢武宏一起创办宁波宏拓精雕有限公司,制作各种佛像及寺院用品,如佛像穿的衣服。事业有成之后,对金银彩绣怀有深厚情感的她,想把这一具有宁波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多年前裘群珠就开始收集、整理金银彩绣的实物珍品,寻找民间传承艺人,研究针法技艺。为了能全身心投入到金银彩绣的保护工作中,扩大金银彩绣产品的适用范围,裘群珠又于2008年注册成立了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专门制作金银彩绣产品,投身于保护宁波民间传统女红文化的事业当中。她曾在继承金银彩绣传统技艺的宁波绣品厂工作。

为了将金银彩绣技艺传承下去,2009年,该公司与东钱湖旅游学校合作,将金银彩绣列入学校课外学习课程,培养年轻的金银彩绣爱好者。2010年,裘群珠参与设计制作的金银彩绣作品《甬城风情图》荣获第五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2010年12月,裘群珠投入经费2800万元,成立宁波市金银彩绣艺术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致力于金银彩绣的保护与精品创作工作。2011年又创作了大型作品《百鸟和鸣》,这幅作品是金银彩绣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作品。

此外,她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收集了300余件民间金银彩绣古旧品,如《仙鹤松寿》。在公司的经营管理上,她根据实际的需要,创建了“公司+农户”的模式,将分散在乡间的200多位优秀绣娘团结在她的周围,汇聚成涓涓流水,日夜流淌。裘群珠对金银彩绣的珍爱,集中体现在她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上。

近年来,裘群珠还带着金银彩绣作品随宁波市艺术团到韩国大邱市参加文化交流,她展示的金银彩绣工艺品如钱袋、手提袋、挂件等雍容华贵,受到了韩国人的喜欢。这也是金银彩绣首次走出国门,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金银彩绣公司成立后,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运作方面也开始启动。走进金银彩绣艺术馆,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金银彩绣商品,如礼盒、礼品、手包、挂件、服装、婚嫁用品等。其中一个小巧的手机挂件以红色为基调,上面用金线银丝雕龙画凤,充满了喜庆之感。丝质金银彩绣服装被裁剪成旗袍式样,给人高贵典雅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镇海中学百年校庆发放的礼品,就是由金银彩绣公司提供的“镇中仿真绣”工艺品。这幅金银彩绣工艺品以“百年镇中”的校门为底本,结合金银彩绣技艺进行了创作,总共制作了200幅,体现出了喜庆和高端的品位,十分符合镇海中学百年校庆的氛围。目前这幅金银彩绣工艺品已随镇中校友走向了世界各地。同时,金银彩绣工艺品也被鄞州区和宁波市有关部门所看好,并将其列入代表宁波地方特色的专供礼品名单,发放给重要客人。

工艺礼品已成了金银彩绣拓展市场的第一个成功的商业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银彩绣要生存、要发展,还得走市场化之路,通过盈利来养活自己。因此未来裘群珠还要带领团队对金银彩绣进行创新,不仅在技法上创新,还要在产品上推陈出新,希望能够与时尚产业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各类消费人群需求的市场化路子来,让市民百姓都来消费金银彩绣工艺品。

各位游客,宁波金银彩绣是先人留给宁波人民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不仅在文化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更是在工艺上得到了创新。在未来,金银彩绣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非遗文化,集参观、展览、体验、互动、互联网、游乐、旅居等功能于一体,在“提高传统文化保护力度,助力名城名都建议”上,增添厚重一笔,也为甬城文化创新开拓一条全新的道路。我们期待这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刺绣艺术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