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徐福东渡:华夏文明向东传播的缩影

徐福东渡:华夏文明向东传播的缩影

【摘要】:2008年,徐福东渡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慈溪周边的象山县和岱山县,也有徐福东渡时曾做短暂休息的传说。事实证明,徐福东渡已成为秦代以来华夏文明向东传播的一个缩影,成为中日韩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象征,也成为东亚人民友谊的纽带。《象山蓬莱山与徐福东渡》《徐福与象山》《徐福东渡传说》图书相继出版。

民间文学慈溪市、象山县国家级2008年

各位团友,大家好!接下来我给大家说说徐福东渡的传说。徐福东渡传说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之时,命徐福率领3000名童男童女及数百名工匠、兵员出海求取长生不老之药的故事。2008年,徐福东渡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巡游活动,一是为了巩固统治,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求仙药。秦始皇相信有长生不老之药,可以使自己生生世世统治自己的国家。当时,咸阳有一位著名的方士名叫徐福。此人童颜鹤发,非同常人,又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于是秦始皇召见徐方士,徐福喜见秦始皇,受宠若惊。秦始皇先从其他方面谈起,进而转弯抹角地询问世上是否真有长生不老之药。城府很深的方士,听出了秦始皇话中有话,心想时机已到,便滔滔不绝地讲述世上只有“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仙居住的岛屿上才有不死之药,还说每年三月初三天上王母娘娘生日,祝寿的寿酒就是在三岛酿成的,八仙过海也发生在蓬莱海域范围……秦始皇越听越感兴趣,不时呈现笑容,频频点头,欣喜若狂,徐福见势便顺水推舟地说:“启奏皇上,采集仙草的使命由小人承担,半年之内一定献上!”“一言为定,出征时需要什么随你安排。”秦始皇深思片刻后同意了徐福请求。不久,徐福征集了三千名童男童女,准备择日启程。出征前夕,个个沐浴、斋戒,摆香案祈祷苍天,然后向海上进发。慈溪的达蓬山原名香山,传说徐福在此起航东渡,故更名达蓬山,有可以到达蓬莱仙境的含义。在慈溪周边的象山县和岱山县,也有徐福东渡时曾做短暂休息的传说。

▶图1-1 慈溪达蓬山徐福文化园

徐福东渡日本,促成了“弥生文化”的诞生。徐福给日本带去了文字、农耕和医药技术。因此,徐福自然成了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农神”和“医神”。这一史诗般的故事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不仅在《史记》和日本的《神皇正统记》等文献典籍中有所记载,更有诸多古迹遗址留存。

如今,日本、韩国有20多个徐福研究会等相关民间组织,两国有诸多徐福的遗迹。在日本的徐福成功登陆地之一的佐贺市,有徐福桥等遗迹,还建有设立徐福神像的“金立神社”;在新宫市,建有徐福公园,园内有徐福墓、不老池等;在八女市,有“童男山墓葬群”;在藤泽市妙善寺,有徐福后代的墓碑。日本各种祭祀徐福的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在韩国济州岛上,留有徐福登陆的“朝天门”遗址;徐福西归中原的“西归浦”码头,现已成为西归浦市,并建有徐福公园。

▶图1-2 日本徐福公园

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的次子羽田次郎曾说,羽田家先祖墓碑上就刻着“秦”这个姓氏,后为躲避动乱改“秦”为“羽田”,羽田家族一直认为自己是徐福后人。事实证明,徐福东渡已成为秦代以来华夏文明向东传播的一个缩影,成为中日韩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象征,也成为东亚人民友谊的纽带。(www.chuimin.cn)

徐福东渡的历史意义主要有4个方面,即:开辟了中国通向韩国、日本的海外航线;开创了我国走出国门对外进行科学文化交流的先河;建立起中、日、韩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为后世的中、日、韩的社会经济和旅游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007年底,象山徐福研究会成立。2008年8月,象山县申报的“徐福东渡传说”项目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象山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流传着诸多的徐福故事和传说,遗留下不少徐福的踪迹和遗存。象山现有的文献资料、考古材料、当地民间传说材料,佐证了象山徐福文化的丰富遗存和独特内涵。象山与徐福的历史渊源,最早见于唐大中二年(848)的《唐明州象山县蓬莱观碑铭并叙》。碑文开头即言:“昔相语秦始皇使乎仙者辈徐福也,使泛沧海,访神仙之术于蓬莱山。”虽然因为年代久远,碑已不复存在,但是让人欣慰的是,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和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仍藏有原碑拓。这是我国现已发现的唯一记录了有关徐福其人其事的古代碑刻,也是东亚地区已发现的记录徐福事迹的最早碑碣,从而填补了徐福研究的空白。此外,元延祐《四明志》、明嘉靖《宁波府志》和《象山县志》、清乾隆《象山县志》等均记载着徐福曾在象山“隐迹”。

象山的“徐福东渡传说”在史志上有记载,民间创作了大量的故事和诗文。如民间故事《徐福落脚象山的传说》《蓬莱泉的故事》《徐福救难》《船倒山》等,或讲述徐福筑井炼丹的故事,或再现徐福船队泊岸修整的经历,或记叙徐福船只由象山港逆流而上触礁而倾覆倒毁的场景,有着很强的纪实性。

徐福东渡的传说,为象山海洋文化增添了独具特色的靓丽色彩,也为象山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象山县政府投入资金、物力和人力,建设徐福文化场馆、设施,为徐福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提供物质载体。如在船倒山、秦始皇庙遗址、徐福古道等徐福曾在象山隐居之地及传说流传地立碑修亭;重建徐福炼丹的“丹井亭”,重刻唐“蓬莱观碑”,并勒石立碑;依据民国前遗留的照片,重修石屋山,新砌石壁浮雕彭祖养生地徐福隐迹处”,并撰碑文详细介绍了彭祖、徐福在此隐迹养生炼丹的故事。

▶图1-3 非遗传承人盛鑫夫先生接受采访

象山还注重运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保护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如盛鑫夫作为“徐福东渡传说”的传承人,走进乡村、社区、机关、学校,乐此不疲地讲述徐福东渡传说,或在各地开展徐福文化进基层、进校园等宣讲活动,传播徐福文化。此外,利用“非遗文化进校园”的契机,象山不仅组织学生参观徐福在象山遗留的古迹,还鼓励学生编排有关徐福的课本剧,参与相关影视剧的拍摄。2011年6月,由宁波渔文化公司影视部筹拍,由文峰学校、实验小学、丹城四小的学生担任演员的象山县首部少年版古装戏《徐福东渡记》在象山电视台首映,随后在宁波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2012年,《徐福与象山》电视专题片拍摄完成并在象山电视台播映。同时,象山徐福研究硕果累累。《象山蓬莱山与徐福东渡》《徐福与象山》《徐福东渡传说》图书相继出版。象山还设立“徐福文化研究象山奖”,以奖励为徐福研究做出贡献的中日韩专家学者和研究新手。

徐福东渡比张骞出使西域早70年,比郑和西洋早16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大规模移民,也是早期中日文化交流的最好证明。徐福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开拓者。徐福东渡距今虽然已有两千多年,但他不怕艰险、勇于探索、敢于开拓、追求和平、开放包容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并成为新时代的我们顽强拼搏、不断创新的宝贵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