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一贯反对军事称霸,绝不是性格窝囊,而是因为他在努力追求不战。管仲在军事上更强调体系建设,而孙子相比之下则更偏重于谋略。这一点从管仲的军事部署上可见一斑。而每年春秋两季的农忙之后,管仲要搞两次军事演习,训练阵法和号令,于是齐国民兵就有了集团作战的能力。当时,管仲采用了赎刑的方式解决部分军费。当然,管仲在军事领域的建树还远远不止这些。......
2023-10-31
到底谁能入管仲的法眼呢?管仲说:隰朋能行。
隰朋这个人,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身份上他也是姜家的后裔,相当于齐桓公的远房侄子。管仲在当上宰相不久,就推荐他做了外交大臣。原因是礼节娴习,语言得体,刚柔有度。
第二,虽然出生年月不清楚,但隰朋做了四十年的高官,说明年纪不小。不过管仲临终推荐他,说明不会太老。所以应该是老臣当中的少壮派。
那么,推荐隰朋有什么理由呢?接下来管仲说:
第一条,他见识很广,虚心下问。宰相要管多领域多层面的事情,如果见识不够,也不虚心学习,很容易搞成外行领导内行。
第二条,他处理国事的时候有些事情不亲自管,同样处理家事也有些事情不亲自问。懂得授权,相信部下。当宰相不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
第三条,隰朋不会因私废公,也不会公而忘私。他既对君主忠诚,也善于自我保护。处事周到,人格健康,忠孝两全。因为没有大偏执,当宰相也不会有大偏差。
第四条,说点具体的。隰朋曾经代表国家救济难民,但是受惠者最终都不知道他是谁,就是做好事不留名。不用国家财富为自己笼络人心,所以他由贤臣变成权臣的可能性很小。这一条尤为重要。
最后管仲说:隰朋这个人——
消息盈虚,与百姓诎信,然后能以国宁。——《管子·戒》
懂得消长盈亏的规律,与百姓同屈同伸,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啊。
隰朋有了这样的品格,他当宰相,就两个字,放心!
事实上,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的确重用了隰朋。但造化弄人,隰朋仅仅干了十个月就去世了。有一些文艺作品说隰朋身体不好,这是后人的杜撰,没有明确的史料依据。其实,他之所以去世得这样早,除了做宰相的劳累之外,还有一层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个原因管仲已经看到了,并且也表达了担心。
管仲在推荐了隰朋之后叹息一声,说:(www.chuimin.cn)
天之生朋,以为夷吾舌也。其身死,舌焉得生哉!
——《管子·戒》
天生隰朋,就仿佛是我的舌头。就是我想到什么,他都能意会,都能说出我的想法。管仲的愿望、主张、思想、理论、系统、方法等,鲍叔牙不见得能够完全理解,但隰朋却一点就通,一拨就亮。由此两人越来越默契,久而久之就成了真正的知己。管仲是隰朋的思想之源,而隰朋是管仲的希望之星。
身体没了,舌头无法独生。管仲和隰朋之间,可以称得上是知音之交。人生难得一知己,遇到知己当然是特别开心的事情。但是越是知音心就越近,一旦失去就会带来巨大的悲痛,这样的道理管仲当然明白。所以他最担心的是自己走后,隰朋会不会倍感孤独,会不会伤心以致伤身。
病榻论相进行到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管仲既然表达了担忧,那么两个人为什么没有讨论隰朋之后该用谁呢?按照这个情况分析,应该是隰朋当时的身体状况非常好,所以管仲的担心并没有引起齐桓公的足够重视。管隰二人的友情到底有多深,齐桓公可能体会不到。并且推荐接班人这件事情非常敏感,国君不问,管仲自然不能主动提出。
这个时候,齐桓也有他的考虑。在认可了隰朋之后,他又生出了另外一层担心。那就是隰朋拜相,朝中其他大臣会不会心存不满。所以他问了一句:
不幸而失仲父也,二三大夫者,其犹能以国宁乎?
——《管子·戒》
如果不幸,仲父您不在了,那么国内的这几位大夫能让国家安宁吗?我理解,这里面暗含一层意思:就是隰朋当宰相,其他几位大夫愿不愿意配合?
这个担心当然很有道理。隰朋虽好,但工作还是需要团队来完成。当时齐国大夫主要有鲍叔牙、宾胥无、宁戚、孙在四位,他们都跟管仲相处多年,彼此非常了解。所以管仲说:鲍叔牙好直;宾胥无好善;宁戚能干;孙在能说。什么意思呢?显然是在说这几位各有优点,如能互补,就是一个优秀团队。
但是管仲正面肯定,在齐桓公看来还是没有把问题谈透。于是他说:仲父啊,这几位大夫的才能的确非比寻常,我现在一并用之,国家还是不安宁,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是不是也有问题啊?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前管仲从来没有点评过同僚在为人方面的缺点。但现在是临终嘱托,此时不说,就是对国君不真诚,对齐国不负责。所以他直言不讳了。鲍叔牙的问题两人刚刚讨论过了,而其他三位呢?管仲说:宾胥无好善,但不能为国家受委屈;宁戚能干,但不知道适可而止;而孙在能说,却不懂得静默守信。显然管仲讲这些缺点,这是希望齐桓公继续使用时能够扬长避短。
现代人总说,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每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优点融合,团队就坚如磐石。缺点碰撞,团队就一盘散沙。所以整合优点是团队制胜法宝。而管仲相信,以隰朋的智慧具有这样的能力。
进行到这里,一个优秀团队的框架及合作要领就基本确定了。隰朋是核心人物,其他四位大臣都有过人之处,会用就能发挥好作用。但是话说到这里,还有一件事一直压在管仲的心头。
有关穿越春秋品管仲的文章
管仲一贯反对军事称霸,绝不是性格窝囊,而是因为他在努力追求不战。管仲在军事上更强调体系建设,而孙子相比之下则更偏重于谋略。这一点从管仲的军事部署上可见一斑。而每年春秋两季的农忙之后,管仲要搞两次军事演习,训练阵法和号令,于是齐国民兵就有了集团作战的能力。当时,管仲采用了赎刑的方式解决部分军费。当然,管仲在军事领域的建树还远远不止这些。......
2023-10-31
Kirkman和Rosen提出了团队心理授权模型,对以后的团队心理授权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再者,在结果研究中,Kirkman和Rosen认为,自我管理工作团队并不总是与团队效能匹配,这表明自我管理工作团队缺乏解释对生产力影响,因此实证性地定义了被授权团队。这表明团队心理授权与团队绩效之间存在其他的作用机制。......
2023-12-07
管子对曰:“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也,好善而恶恶已甚1,见一恶终身不忘。”管仲对曰:“君请矍已乎3。鲍叔牙之为人也好直,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宁戚之为人也能事,孙在之为人也善言。”公曰:“此四子者,其孰能一人之上也4。寡人并而臣之,则其不以国宁,何也?”7消息:即消长。8勿已:没有终结。......
2023-10-31
召忽曰:“子固辞,无出1,吾权任子以死亡2,必免子。”管仲曰:“不可。持社稷宗庙者,不让事,不广闲3。将有国者未可知也。子其出乎。”管仲曰,“不然也。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而怜小白之无母也。诸儿长而贱,事未可知也。夫所以定齐国者,非此二公子者,将无已也4。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夷吾莫容5小白。天不幸降祸加殃于齐,纠虽得立,事将不济,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乃出奉令,遂傅小白。......
2023-10-31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1。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10,有三幼者无妇征11,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12,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掌病行于国中,以问病为事。所谓振困者,岁凶,庸人訾厉21,多死丧,弛刑罚,赦有罪,散仓粟以食之。所谓接绝者,士民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于上而祠之22。13士人:后世学者分析当为士民。20事:承担国家的职役。......
2023-10-31
葵丘大会成功了。但是齐桓公的虚荣心并没有得到彻底满足,炫耀的欲望依然不停涌动。封禅是级别最高的大典,一般只有改朝换代,或者开创了太平盛世才会举行,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寰。这是严重的僭越行为,是破坏礼制,必然会引发各国诸侯的强烈不满。六年后管仲去世,继而齐国内乱,千秋伟业也就自我终结了。所以,可取而不取,在规劝齐桓公之前,管仲要做的是首先克制自己的欲望。......
2023-10-31
以团队形式授权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授权方式,被授权团队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本部分研究中,我们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来对团队心理授权的特点作一个了解和研究。通过访谈,我们可以正反对比授权后团队心理、行为和绩效的变化,经过内容分析验证或修正原来的研究构思。......
2023-12-07
十岁更制3,经正也4。五尺见水,十分去一,四则去三,三则去二,二则去一,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7。7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后世学者分析当为一尺而见水,比之于泽。道曰1:均地,分力2,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3,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4。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6。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即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