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一贯反对军事称霸,绝不是性格窝囊,而是因为他在努力追求不战。管仲在军事上更强调体系建设,而孙子相比之下则更偏重于谋略。这一点从管仲的军事部署上可见一斑。而每年春秋两季的农忙之后,管仲要搞两次军事演习,训练阵法和号令,于是齐国民兵就有了集团作战的能力。当时,管仲采用了赎刑的方式解决部分军费。当然,管仲在军事领域的建树还远远不止这些。......
2023-10-31
《管子》这本书包罗宏富,近似于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中科技问题也有很多讨论。
第一,这本书对万物本源、天人关系进行思考,主要观点偏重自然和客观性,没有走神秘主义的路线。这样的思考当然有利于科技发展。
第二,数学问题。在这本书里就有了九九口诀、分数、比例、平方的概念。其中平方,现代很多人也是到初中才开始学习的。并且在书中有一处计算齐国盐政所得的收益,现代研究专家进行验算,结论是严丝合缝。这个好理解,齐国商业发达,算术不好,账就算不清楚。
第三,这本书还谈到了天文历法、土壤学、植物学、探矿学、水文学、物候学等。对由此发展出的农业科技、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等科技思想也都有很多记载。
第四,《管子》一书,居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把阴阳和五行配合在一起的典籍,由此讨论了中医理论,并且也有气功和养生知识。所以在科学出版社乐爱国专著《管子的科技思想》当中,认为《管子》一书很可能是《黄帝内经》的思想和资料来源之一。
第五,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事情,就是在《管子》一书当中居然说到,天下水域占70%,而陆地占30%。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这本书当中给出了地数,其南北方向数据与现代测量到的地球直径相差1.9%;东西方向数据与地球直径相差9.8%。这件事情,现代人根本无法解释。
这样的《管子》显然是令人激动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了。那就是这么多科技思想和成果,难道都是管仲本人研究出来的?
在进行解释之前,先看看管仲做过什么事情。
在《管子》一书讲到,管仲当时确定了七项专业能力。
比如,您家擅长种粮食。在管仲执政时期,齐国的粮食亩产达到了90斤,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算高产了。这一年粮食丰收了,于是朝廷就派人到您家来了。他们来干吗呢?当然一不是抢粮食,二不是来征税。而是一见到您,官员就先施一礼,因为您是生产能手,高级技术人才啊。
管仲所提倡的社会治理方式,双管齐下,叫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您家丰收了,官员来表示祝贺,这是庆。但是只庆不赏还是不够给力,所以同时也会给予赏赐。管仲说话算话。那么,赏多少?
黄金一斤,直食八石。——《管子·山权数》
黄金一斤,或者八石粮食。齐国当时民间使用刀币,而奖励却用黄金,就说明重视程度很高。听到这里,您一定非常高兴吧?(www.chuimin.cn)
但是您还得先绷住,因为还有好事等着呢。管仲同时还给一项特殊优待,就是免除兵役。当时齐国按照管仲的想法搞了点兵制,就是战事一来,各家都要出人。古来征战几人回?所以免除兵役是一项保护技术人才的重大措施。到这儿您就更高兴了吧。
但是,事情还没有做完。高级技术人才,头脑里的东西是最重要的。就算不去打仗,也总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这个道理管仲当然明白。那么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又该怎么进行呢?
首先,还是您这一家,种粮高手。管仲派官员过来的同时,还派了文书。因为您家里人虽然会种地,但未必会写字。文书的任务就是对您进行采访。您的地为什么会种这么好?每一步都要做什么?遇到各种问题怎么办?等等。您就说吧,他不懂的地方还得跟您反复确认。于是您说的话都被记录了,然后就存放到官府当中。作为资料备其他农户查阅,或者用作教材进行技术推广。这就等于把自己的话变成铅字一样,说大点相当于著书立说了。
也许您家里有个儿子说了,爹啊,咱们这么宝贵的技术,都让别人知道了,好不好啊?
第一,别人家多打粮,你又没少打,有什么不好?
第二,黄金一斤,或者粮食八石,免除兵役,这种奖励能拒绝吗?
所以,管仲做事是懂得人性的。
当然,刚才这些都是比方。您家也许不擅长种粮食,所以这一项奖励您拿不到。不过别灰心,因为管仲还说另外六项能力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待遇。比如:
蕃育六畜,就是擅长牲畜养殖的;能树艺,就是擅长植树造林的;还有擅长种植瓜果蔬菜;擅长养蚕;擅长医术;通晓天时,擅长预测灾害预估丰歉的,都可以。奖励同样也是黄金一斤或者八石粮食,免除兵役,并且对您进行采访,把您的思想变成文字,为社会贡献智慧。
但是,说到这里您也许还是很着急。我家不是搞生产的,而是搞人文的啊。
别着急,管仲连这个也想到了,所以他确定了五种技艺,比如诗就是其中一项。按照管仲的说法,懂诗说明有文字能力,能记录事物。对生产能手的采访,当然需要这样的人出马。如果您识文断字,懂得写作规范,就会有用武之地。所以在那个年代,您有技能,真是不愁饭吃,也不愁国家发现不了您。有技能的人,国家是会任命官职,也给予相应的奖励。
齐国社会这样搞,结果当然是促进了科技发展。其实,齐国对科技的重视,是有传统的。姜子牙老人家在刚刚开国的时候,就劝其女工极技巧,所以在手工业生产方面早已经领先于华夏。齐国的纺织品、冠带衣履天下,一直以来都是潮流的引领者。后来又有管仲的努力,齐国科技想不领先都难。
有关穿越春秋品管仲的文章
管仲一贯反对军事称霸,绝不是性格窝囊,而是因为他在努力追求不战。管仲在军事上更强调体系建设,而孙子相比之下则更偏重于谋略。这一点从管仲的军事部署上可见一斑。而每年春秋两季的农忙之后,管仲要搞两次军事演习,训练阵法和号令,于是齐国民兵就有了集团作战的能力。当时,管仲采用了赎刑的方式解决部分军费。当然,管仲在军事领域的建树还远远不止这些。......
2023-10-31
管子对曰:“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也,好善而恶恶已甚1,见一恶终身不忘。”管仲对曰:“君请矍已乎3。鲍叔牙之为人也好直,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宁戚之为人也能事,孙在之为人也善言。”公曰:“此四子者,其孰能一人之上也4。寡人并而臣之,则其不以国宁,何也?”7消息:即消长。8勿已:没有终结。......
2023-10-31
召忽曰:“子固辞,无出1,吾权任子以死亡2,必免子。”管仲曰:“不可。持社稷宗庙者,不让事,不广闲3。将有国者未可知也。子其出乎。”管仲曰,“不然也。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而怜小白之无母也。诸儿长而贱,事未可知也。夫所以定齐国者,非此二公子者,将无已也4。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夷吾莫容5小白。天不幸降祸加殃于齐,纠虽得立,事将不济,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乃出奉令,遂傅小白。......
2023-10-31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1。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10,有三幼者无妇征11,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12,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掌病行于国中,以问病为事。所谓振困者,岁凶,庸人訾厉21,多死丧,弛刑罚,赦有罪,散仓粟以食之。所谓接绝者,士民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于上而祠之22。13士人:后世学者分析当为士民。20事:承担国家的职役。......
2023-10-31
葵丘大会成功了。但是齐桓公的虚荣心并没有得到彻底满足,炫耀的欲望依然不停涌动。封禅是级别最高的大典,一般只有改朝换代,或者开创了太平盛世才会举行,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寰。这是严重的僭越行为,是破坏礼制,必然会引发各国诸侯的强烈不满。六年后管仲去世,继而齐国内乱,千秋伟业也就自我终结了。所以,可取而不取,在规劝齐桓公之前,管仲要做的是首先克制自己的欲望。......
2023-10-31
十岁更制3,经正也4。五尺见水,十分去一,四则去三,三则去二,二则去一,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7。7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后世学者分析当为一尺而见水,比之于泽。道曰1:均地,分力2,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3,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4。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6。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即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2023-10-31
管仲历来冷静理性不会情绪化,但这一次他的作为却大大出乎意料。所以尽管桓管之间以真实面对真实,但并不意味着不发生矛盾。当时推荐管仲的是鲍叔牙;向鲁国引渡管仲的是鲍叔牙;当最初几年桓管在称霸路线上发生分歧,居间调和同样还是鲍叔牙。齐桓公的舆论压力顿时减轻了。而从个人角度来说,管仲的举动对自己的伤害是巨大的。......
2023-10-31
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1,而欲封禅。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10,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11,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12,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在今山西平陆县境内。......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