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一贯反对军事称霸,绝不是性格窝囊,而是因为他在努力追求不战。管仲在军事上更强调体系建设,而孙子相比之下则更偏重于谋略。这一点从管仲的军事部署上可见一斑。而每年春秋两季的农忙之后,管仲要搞两次军事演习,训练阵法和号令,于是齐国民兵就有了集团作战的能力。当时,管仲采用了赎刑的方式解决部分军费。当然,管仲在军事领域的建树还远远不止这些。......
2023-10-31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1。蔡溃。遂伐楚2。楚子使与师言曰3:“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4,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5,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6:‘五侯九伯7,女实征之8,以夹辅周室9。’赐我先君履10: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11。尔贡包茅不入12,王祭不共13,无以缩酒14,寡人是征15;昭王南征而不复16,寡人是问17。”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18。”
师进,次于陉19。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20。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21。齐侯曰:“岂不谷是,先君之好是继22。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23,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24。”齐侯曰:“以此众战25,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26,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27,虽众,无所用之28!”
屈完及诸侯盟。
【注释】
1四年:鲁僖公四年。
2遂伐楚:顺势率领诸侯的军队征伐楚国。
3楚子:即楚成王。楚是子爵国,故称其君为楚子。
4处:居住。北海:泛指北方边远的地方。南海:泛指南方边远的地方。
5不虞:不料。涉:进入,侵涉。
6召康公:即召公奭,周成王时太保。大公:即齐国开国之君姜太公。
7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九伯:指九州之长,即九州伯长。五侯九伯:此处泛指所有的诸侯。
8女:你们。实征之:可以征伐他们。
9夹辅:辅佐。
10先君:姜太公。履:指足迹所至之处,即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
11海:即渤海和黄海。穆陵:古地名,一说为今山东临朐县南的穆陵关;一说是今湖北麻城市西北的穆陵山。无棣:齐邑,在今山东无棣县北三十里。
12尔:指楚成王。贡:指贡物。包茅:裹束的菁茅,即裹成捆用于滤酒的菁茅。(www.chuimin.cn)
13王祭不共:周王的祭祀供应不上。
14无以缩酒:没有可用作滤酒的物资。
15是征:征索这种贡物。
16昭王:周昭王。南征:到南方巡狩。不复:死在外面,没有回来。
17是问:责问这件事。
18问诸水滨:到水边去问吧。意思是昭王溺水之死,楚国不能负责。
19次于陉:在陉地临时扎下了营。陉在今河南郾城县南,山名,是个险要的地方。
20如师:到驻扎在陉地的齐军去。
21陈:布阵。乘:乘兵车。
22不谷:我,是诸侯自称的谦词。好是继:是继先君之好。
23惠:恩惠,惠临。徼:求。徼福:求福。
24辱:屈辱,即蒙受耻辱。愿:指愿意的事。
25以此众战:领这些将士作战。
26以德绥:以仁德来安抚。
27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为池:当作护城河。
28无所用之:没有用处。
有关穿越春秋品管仲的文章
管仲一贯反对军事称霸,绝不是性格窝囊,而是因为他在努力追求不战。管仲在军事上更强调体系建设,而孙子相比之下则更偏重于谋略。这一点从管仲的军事部署上可见一斑。而每年春秋两季的农忙之后,管仲要搞两次军事演习,训练阵法和号令,于是齐国民兵就有了集团作战的能力。当时,管仲采用了赎刑的方式解决部分军费。当然,管仲在军事领域的建树还远远不止这些。......
2023-10-31
管子对曰:“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也,好善而恶恶已甚1,见一恶终身不忘。”管仲对曰:“君请矍已乎3。鲍叔牙之为人也好直,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宁戚之为人也能事,孙在之为人也善言。”公曰:“此四子者,其孰能一人之上也4。寡人并而臣之,则其不以国宁,何也?”7消息:即消长。8勿已:没有终结。......
2023-10-31
召忽曰:“子固辞,无出1,吾权任子以死亡2,必免子。”管仲曰:“不可。持社稷宗庙者,不让事,不广闲3。将有国者未可知也。子其出乎。”管仲曰,“不然也。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而怜小白之无母也。诸儿长而贱,事未可知也。夫所以定齐国者,非此二公子者,将无已也4。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夷吾莫容5小白。天不幸降祸加殃于齐,纠虽得立,事将不济,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乃出奉令,遂傅小白。......
2023-10-31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1。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10,有三幼者无妇征11,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12,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掌病行于国中,以问病为事。所谓振困者,岁凶,庸人訾厉21,多死丧,弛刑罚,赦有罪,散仓粟以食之。所谓接绝者,士民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于上而祠之22。13士人:后世学者分析当为士民。20事:承担国家的职役。......
2023-10-31
管鲍之交,当然是双方互动的结果。第一位,本书的主人公——管仲。古人彼此称字,表达的是一种尊重。所以称他管仲,是带着敬意的。他的出生地,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是现在的安徽省颍上县。于是,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管仲是靠母亲拉扯长大的,所以他这一辈子跟母亲的感情非常深。接下来,友情的另一方,“管鲍之交”的鲍。目前关于鲍叔牙的情况有两点是比较清楚的。......
2023-10-31
葵丘大会成功了。但是齐桓公的虚荣心并没有得到彻底满足,炫耀的欲望依然不停涌动。封禅是级别最高的大典,一般只有改朝换代,或者开创了太平盛世才会举行,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寰。这是严重的僭越行为,是破坏礼制,必然会引发各国诸侯的强烈不满。六年后管仲去世,继而齐国内乱,千秋伟业也就自我终结了。所以,可取而不取,在规劝齐桓公之前,管仲要做的是首先克制自己的欲望。......
2023-10-31
十岁更制3,经正也4。五尺见水,十分去一,四则去三,三则去二,二则去一,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7。7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后世学者分析当为一尺而见水,比之于泽。道曰1:均地,分力2,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3,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4。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6。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即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2023-10-31
对管仲进行全面了解后,第二种说法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管仲是一位爱民的宰相。在孔子的心里,一个维护了华夏秩序的人,当然可以称作仁了。华夏社会需要和平,而作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也需要平和。作为一个诸侯国的宰相,能为整个华夏做这么大贡献,历史上这样的人能有几位呢?孔子的说法无异于给管仲封神——中华文明的守护神!而面对这样的神明,华夏子孙都应该心怀敬意。保卫华夏的巨人,管仲当之无愧。......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