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一贯反对军事称霸,绝不是性格窝囊,而是因为他在努力追求不战。管仲在军事上更强调体系建设,而孙子相比之下则更偏重于谋略。这一点从管仲的军事部署上可见一斑。而每年春秋两季的农忙之后,管仲要搞两次军事演习,训练阵法和号令,于是齐国民兵就有了集团作战的能力。当时,管仲采用了赎刑的方式解决部分军费。当然,管仲在军事领域的建树还远远不止这些。......
2023-10-31
齐国在救助燕国以及存邢救卫过程中表现出了担当姿态,赢得了中原诸侯的信任和支持,因此联盟越来越团结。在北方的威胁明显减少之后,管仲腾出手来,开始致力于解决楚国这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那么楚国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楚国本来也是接受了周王册封的诸侯国,爵位为子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楚国总感到自己不受周王待见,所以常常怀有敌对情绪。历史上周昭王曾经讨伐过楚国,但最后死在了汉水之滨。到了公元前704年,楚武王僭越,自称为王,要与周王平起平坐。
那么楚国为什么这么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这里仅做一点说明。在《管子》一书中记载,管仲曾对齐桓公说过,天下最得地利的国家当中,除了齐国还有楚国。楚国出黄金。一个国家出黄金,不得了,各国物产自然也会向它聚集。原来它是这样的楚国。
一个僭越的国家,又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显然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并且当时诸侯们对楚国有一个共同看法,说:遇到圣人继位,楚国一定最后一个归附;而当天子势弱,楚国一定是第一个反叛。所以在春秋时期,楚国就被华夏诸侯视为蛮夷。僭越当然是蛮夷的表现之一。
按说楚国僭越,周王应该召集各路诸侯前去讨伐。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周王的威风早已经不再,这种费力又危险的事情,没有哪个诸侯愿意上前。于是,楚国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那么,管仲对楚国的态度会是怎样的呢?
第一,管仲祖上是周穆王,尽管后来家道中落,管仲这一支沦为了贫寒之士,但是对祖先的崇敬是骨子里的。所以很可能他从小就有一种捍卫祖先基业的抱负。
第二,管仲是在公元前723年出生的,到楚武王僭越的公元前704年,已经20岁了,具备了独立判断能力。管仲关心天下大事和治理国家,他对楚王当然也有自己的看法,简而言之就是不认同。(www.chuimin.cn)
其实,管仲的老家,安徽省颍上县,古代叫慎邑,早期属于蔡国,后来属于楚国。按理说慎邑距离楚国要比齐国近得多。而管仲舍近求远去齐国,很可能与管仲的志向有关。什么志向呢?管仲很清楚,中原各诸侯国一盘散沙,楚国日益强大,此消彼长,不可避免地会给华夏带来连年战争,其结果就是老百姓受苦受难。所以,他需要找到另外一个具有潜力的大国,助其成就霸业,从而树立周王权威,以达到制压楚国的目的。这样才能维护华夏和平及安全,造福天下苍生。
那么为什么说齐国具有称霸的潜力呢?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在此只看两个重点:
第一点:齐国在姜子牙老人家开国之后,周王赋予了齐国一项特权,征伐权。华夏东北地区其他诸侯如果做事不地道,齐国可以代表周王进行征伐。这种特权,当然也是齐国逐渐发展为大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点:同样还是姜子牙老人家,他针对国情制定了“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的发展方针,因此,齐国开国伊始就是一个工商发达的国家。商业是一个国家积累财富的文明而又快速的方式。所以齐国想在一群农业国家当中崛起,机会很大。
有了以上两点,齐国的潜力就能看得见、摸得着了。虽然齐襄公,也就是齐桓公的哥哥在位十二年,一路折腾,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但在一个大国重整旗鼓还是要比在一个小国无中生有容易得多。
所以管仲选择齐国,从这个角度看,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于是,管仲怀揣理想来到齐国。励精图治,终于在齐国足够富强,在华夏圈里有足够权威之后,把解决楚国问题提上了日程。
但是楚国毕竟是强国,对付楚国必定需要足够的智慧。
有关穿越春秋品管仲的文章
管仲一贯反对军事称霸,绝不是性格窝囊,而是因为他在努力追求不战。管仲在军事上更强调体系建设,而孙子相比之下则更偏重于谋略。这一点从管仲的军事部署上可见一斑。而每年春秋两季的农忙之后,管仲要搞两次军事演习,训练阵法和号令,于是齐国民兵就有了集团作战的能力。当时,管仲采用了赎刑的方式解决部分军费。当然,管仲在军事领域的建树还远远不止这些。......
2023-10-31
管仲给出的方案,不是只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大型的系统方案,包括了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改革措施。前面所谈到的土地控制权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放在这一方案当中。由齐桓公直辖十一个乡,而另外还有两家,一家姓高、一家姓国,两家各管辖五乡。这时候就可以见识一下管仲的独特方案了。现在可以看清楚了,在这次重大的会面当中,管仲表现出了良好的品行,必死的决心,并提出了高明的方案。......
2023-10-31
楚国最初的做法:公元前681年齐桓公第一次召集会盟,共有五个诸侯国参与,齐、宋、陈、蔡、邾。蔡国加入齐国联盟,显然对楚国最为不利。所以楚国要出手教训蔡国,迫使蔡国退出联盟,并且也给那些相邻的小国提出警告,以后不许跟齐国套近乎。同样,楚国攻打郑国的理由,也有故意找碴的嫌疑。第二件,楚国派人访问了鲁国。楚国取得了征伐权,但是并没有取消楚王的称呼,等于把周王忽悠了一次。......
2023-10-31
管子对曰:“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也,好善而恶恶已甚1,见一恶终身不忘。”管仲对曰:“君请矍已乎3。鲍叔牙之为人也好直,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宁戚之为人也能事,孙在之为人也善言。”公曰:“此四子者,其孰能一人之上也4。寡人并而臣之,则其不以国宁,何也?”7消息:即消长。8勿已:没有终结。......
2023-10-31
召忽曰:“子固辞,无出1,吾权任子以死亡2,必免子。”管仲曰:“不可。持社稷宗庙者,不让事,不广闲3。将有国者未可知也。子其出乎。”管仲曰,“不然也。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而怜小白之无母也。诸儿长而贱,事未可知也。夫所以定齐国者,非此二公子者,将无已也4。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夷吾莫容5小白。天不幸降祸加殃于齐,纠虽得立,事将不济,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乃出奉令,遂傅小白。......
2023-10-31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1。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10,有三幼者无妇征11,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12,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掌病行于国中,以问病为事。所谓振困者,岁凶,庸人訾厉21,多死丧,弛刑罚,赦有罪,散仓粟以食之。所谓接绝者,士民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于上而祠之22。13士人:后世学者分析当为士民。20事:承担国家的职役。......
2023-10-31
葵丘大会成功了。但是齐桓公的虚荣心并没有得到彻底满足,炫耀的欲望依然不停涌动。封禅是级别最高的大典,一般只有改朝换代,或者开创了太平盛世才会举行,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寰。这是严重的僭越行为,是破坏礼制,必然会引发各国诸侯的强烈不满。六年后管仲去世,继而齐国内乱,千秋伟业也就自我终结了。所以,可取而不取,在规劝齐桓公之前,管仲要做的是首先克制自己的欲望。......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