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穿越春秋:坐商的热诚姿态

穿越春秋:坐商的热诚姿态

【摘要】:所以必须发展坐商,吸引各国商人到齐国自行采购,自己运输。于是,管仲重点把功夫下在了当一个坐商上面。第三次会盟,齐桓公号令:从现在开始,各盟国要把农业税、市场税、关税等等,按照统一标准同步下调,并要求各国诸侯节省开支。经过一段时间运转之后,管仲拿出最为彻底的决心和姿态,单边将关税下调为零。所以,齐国当时对待外商,姿态是欢迎的,服务是走心的。

很早很早以前,中国商人就有了行商和坐商之分。

所谓行商,就是货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游动贩卖。

所谓坐商,就是有固定的店铺,摆满商品,待客上门。

那么,春秋齐国的商人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齐国是有行商的。

在《管子》一书当中,以及《齐语》当中,都有关于行商的记录:

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管子·小匡》

就是背着包袱,挑着担子,用老牛驮着,用马车拉着,游走四方,进行贸易。这种生意很辛苦,也不安全。比如路上突然蹿出一个人: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也就血本无归了。并且像食盐这种商品,死沉死沉的,全靠齐国自己的商人贩运到中原各国,肯定会力不从心。所以必须发展坐商,吸引各国商人到齐国自行采购,自己运输。

于是,管仲重点把功夫下在了当一个坐商上面。

因为管仲早年曾经做过生意,所以他对市场有很深入的思考。比如他说:

市者,货之准也。——《管子·乘马》

市场是货物流通能力的决定机制,所有的货物都会围着市场这个指挥棒转。所以市场具有激励功能,产品畅销,相关的产业自然兴旺。

这些市场原理,现代人早已经耳熟能详了。

但是,身为宰相不能只讲理论,还得搞一个能够进去逛的实体市场。

于是,管仲在国都设立了六个商工之乡,总和起来是12000户。古代人都是平面居住,占地面积很大。其中商人按照管仲的要求,就市而居。于是一个核心大市场形成了。除此之外,管仲还按距离原则设立小市场,构成了遍布齐国的商业网点。

接下来,管仲做了一件开创先河的大事情!

在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当上盟主。从那时候开始,齐桓公召集了多次会盟。后人称为“九合诸侯”。但是,这么多次会盟都干了什么呢?

在《管子》当中有一篇名为“幼官”,讲到了齐桓公以盟主身份在九次会盟所发布的号令。这里介绍一下前三次。

第一次盟会,齐桓公号令:以后没有玄帝的命令,谁也不许兴兵打仗。树立周王威信,倡导华夏和平,这主意无疑是管仲出的。

第二次盟会,齐桓公号令:各国诸侯要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给予抚恤。管仲爱民,一上任就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盟会上的主意当然也是管仲出的。(www.chuimin.cn)

第三次会盟,齐桓公号令:从现在开始,各盟国要把农业税、市场税、关税等等,按照统一标准同步下调,并要求各国诸侯节省开支。这个主意自然还是懂经济懂市场的管仲出的。而这次的号令当中,有一项最有创意,最有远见,毫不夸张地说是开创了历史先河。什么呢?就是:

关赋百取一。——《管子·幼官》

也就是说,各盟国之间统一关税为百分之一。

那么,这样短短的一句话,五个字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春秋时期,在华夏大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盟国之间的关贸协定。虽然税率是一刀切的,但它所反映出的商业思想,却从春秋穿越到了今天。国际社会建立关贸总协定的时间是在1947年。看到这个时间跨度,就知道管仲有多超前了。

并且,事情到这里并没有完。经过一段时间运转之后,管仲拿出最为彻底的决心和姿态,单边将关税下调为零。关税为零是什么概念?就是最早的“自由贸易区”!于是各国商人受到吸引,逐渐汇集到齐国进行商品交易。

所以,在管仲的运作之下,齐国变成了一个大市场。

但是各国商人蜂拥而至,齐国的服务能跟得上吗?

别着急!现代人能想到的,管仲当时都能想到。于是他找来了三个人。

第一位是负责交通的大臣,对他说:你负责每三十里建一个驿站。对政要和商人要车接车送,提供食宿,并派人帮他们养马。那人听完行个礼,执行去了。

第二位是负责基建的大臣,对他说:你负责建设一家客舍,专门接待外来客商。这个客舍,相当于最早的“外贸宾馆”“友谊饭店”。那人听完行个礼,执行去了。

第三位是负责商业的大臣,对他说:你来负责外商的服务。凡是运一车货来齐国的商家,免费吃饭;运三车货来的,不但免费吃饭,马也免费喂养;运五车货来的呢?除了吃饭养马以外,还要配备五个人帮着服务。那人听完行个礼,没问题!也执行去了。

所以,齐国当时对待外商,姿态是欢迎的,服务是走心的。

但是管仲的做法也可能引起新的担忧,就是各国商品卖到齐国,会不会给齐国本土工商业造成冲击呢?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不过放在春秋时期,结论是不会。为什么?

第一,古代的交通和通信远远不如今天发达。他国商人到齐国把货卖掉以后,当然不会空车回去。那样相当于出两趟路费只做一单生意,太不划算了。所以商人们一定会满载而归,这样齐国就能赚钱了。

第二,齐国除了盐之外,还有很多商品也会让人心动。比如丝绸、兵器、车辆、陶器、皮草等等,都非常精良。齐国当时科技发达,各国商人带来的商品往往是资源性的,而带出去的呢,用今天的话说相当部分是高附加值的科技型商品。

第三,商人到了齐国,要住店、吃饭、坐车、游山玩水、还要买礼品看望亲戚朋友,这些生意同样也能赚钱。

这几笔账一算,齐国当然不会吃亏了。

现在看来,管仲算是把一捧盐玩活了。但是仅仅到这里,仍然没有完整把握把管仲的思路,而完整的思路还差着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