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穿越春秋品管仲:管仲的大局意识及成功开局

穿越春秋品管仲:管仲的大局意识及成功开局

【摘要】:首先,这次出兵显然是管仲提议的。所以管仲做的是平天下的大事。所以管仲的意图在于逼和宋国,因为和,对宋桓公最为有利。这六年时间,管仲似乎一直在下一盘大棋,而现在已经成功开局。由此可见,管仲具有超强的大局意识。所以还需要管仲进一步努力,还需要让每个棋子都发挥效力,才能把齐国霸业推动到巅峰状态。

首先,这次出兵显然是管仲提议的。为什么这样说?

宋国背盟之前一年,齐桓公被鲁庄公和曹刿劫持,最后退了侵占鲁国的土地。回来之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

桓公归而修于政,不修于兵革,自圉、辟人、以过、弭师。

——《管子·大匡》

受挫之后,齐桓公开始努力整顿政治而不增加军备,自守边境,不参与别国是非,停止过激行动并息兵罢战了。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个张扬强势、迷信武力的齐桓公不见了。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管仲提议才可能出兵了。

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感到迷惑,管仲反对齐桓公用兵,为什么他自己还要用兵呢?简单地说管仲和齐桓公用兵的意义是大不相同的。

齐桓公是报私仇,而管仲是平天下;齐桓公用兵面目狰狞会让霸业变得更艰难,而管仲用兵扫除障碍会让霸业来得更迅速;齐桓公频繁用兵是好战,而管仲关键时刻用兵,是战略需要;齐桓公用兵打鲁国,鲁国是周公封国,会伤周王的心,而管仲用兵,实为稳定宋国局面,所以周王支持。

可见两者都是用兵,但意义明显不同。

现在还原一下当时的局面。

管仲所设计的霸业,强调的是“诛无道,以定周室”。定周室就是树立周王的地位。周王有地位,华夏才有秩序,天下才会太平,政局才会稳定,经济才能发展,百姓才能幸福,进而才有能力打击外来侵略。所以管仲做的是平天下的大事。但是这件大事做好的条件是齐国能够深刻地影响中原。宋国是大国,并且就在中原腹地,如果政局不稳,周边各国就会受到牵连,华夏难以安定。本来这时齐鲁两国已经和好,再加上盟友宋国,可以说由齐到鲁到宋,已经打通了影响中原的通道。但这个时候宋国却跟齐国闹掰了,这对齐国而言等于化解了一个仇敌又失去了一个朋友。更麻烦的是,虽然宋、鲁暂时对立,但万一某天宋鲁重新修好,鲁国倒向宋国一面,齐国所有的努力就都付之东流了,也就意味着影响中原的战略彻底失败,所以此时到了齐国霸业关键一步。这一步如果软弱退缩,平天下,那就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慎战、慎战、慎战!慎到了关键时刻怎么办?如果没有其他办法,为了华夏大局,只有战!所以管仲认为出兵的时候到了。

第二,尽管来势汹汹,但管仲做的仍然是不战的打算。在出兵之前,管仲做了两件事情,以营造不战的可能。

第一件事情是联合陈国和曹国共同讨伐宋国。陈、曹虽然都是小国,但分处宋国的南北,构成了夹击态势。再加上鲁国与宋国交恶,所以宋国相当于三面受敌,形势危急。这种情况下,宋国选择战的可能性不大。

第二件事情,最重要的是,管仲争取到了周天子出面支持。那么为什么这个时候周王不怕周围大国不满敢于支持齐国呢?这是因为齐国经过管仲的治理,已经民富国强,军事实力无人匹敌。并且因退还鲁国等国土地赢得了诸侯们的信任,所以周王也有了底气,于是派大夫单伯带兵前来助战。单伯的身份很特殊,他是鲁国人,但又在为周王做事。所以他的到来具有两重意义,主要表达周天子的态度,支持齐国;其次是暗里表达鲁国的态度,也支持齐国。(www.chuimin.cn)

于是,管仲主张的这次讨伐,政治上正当,力量上优势。而宋国再牛,在春秋时期也不敢公然对抗周王,更不敢跟这么多国家动武。所以管仲的意图在于逼和宋国,因为和,对宋桓公最为有利。

而宋国那边,面对如此局面,必然是民众恐慌,反对派高兴,内外交困。为什么不接受齐国的有力支持呢?为什么不顺服周王取得执政的合法性呢?所以宋桓公很快做了最优选择,单伯一到,就请和了。

但是,逼和宋国不是管仲的真正目标。

接下来管仲趁热打铁。在同年冬天,齐国再一次召集盟会。这次参会的都是中原大国,比如宋国、卫国郑国,以及代表周王也代表鲁国态度的单伯。这次会议应该是筹备会议,紧接着下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79年开春,齐、宋、陈、卫、郑在鄄地再次召开盟会。在这次盟会上,另外四国公推齐国作为盟主。《左传》对这次会议的记载是:

齐,始霸也!——《左传·庄公十五年》

进而,管仲于公元前678年冬天,再请齐桓公召集盟会,这一次参加盟会的共有十个国家,齐、鲁、宋、陈、卫、郑、许、曹、滑、滕等,再加上之前曾经入盟的蔡国和邾国,华夏中原结成了由十二个诸侯国组成的大联盟。而这个大联盟在齐国的倡导下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尊周”。于是管仲展开了他的霸业宏图,齐国开始扮演新的角色,匡王室、御外侮、抚百姓!

现在回头来看,从管仲走上相位到齐国始霸,已经过去了六年有余。这六年时间,管仲似乎一直在下一盘大棋,而现在已经成功开局。经过复盘,不难发现管仲和齐桓公的下法截然不同。

管仲的下法,当头炮把马跳,拱卒飞象支士,他尽量让这些棋子呼应起来,形成一个能攻能守的体系。然后等待时机,一举奠定优势。而齐桓公任性,他的下法简单粗暴,仿佛只用一个车,横冲直撞,连续砍杀,最后落入险境,遭遇了一场生死大劫。所以,这个开局管仲下得非常艰难。

但是,管仲不愧是高手。这期间的表现非常值得品味。

第一,他的棋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即便是齐桓公连出臭招,也没能彻底破坏掉管仲的基础布局。齐国在经济、文化、人才、法治科技方面还在不断发展,国力依然不断增强。

第二,在局势危急之时,比如被鲁国劫盟,桓管二人遭遇生死大劫的时候,管仲仍然能够因势利导,转败为功。转败为功是司马迁老人家对他的评价,要比化险为夷更为高明。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深谙人性,懂得天下诸侯的深层渴望。

第三,到了宋国背盟这个关键时刻,管仲又能果断行动,刚健有力,一举奠定优势,成功地开辟了齐国霸业。由此可见,管仲具有超强的大局意识。只有心怀大局的人,才知道孰重孰轻。管仲目标清晰,战略清晰,当然能看得清楚大局,看得清楚哪里该拱卒,哪一步该将军了。一个志在华夏和平、百姓幸福的历史伟人,如果在关键时刻犹豫那么一下,就可能坐失良机。而管仲坐失良机会怎么样呢?孔子说,那样的话中国人就不再有文明生活了。

到这里,齐桓公虽然正式成为霸主,但是霸业还处在初始状态。所以还需要管仲进一步努力,还需要让每个棋子都发挥效力,才能把齐国霸业推动到巅峰状态。接下来的路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