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穿越春秋,管仲思维的特征

穿越春秋,管仲思维的特征

【摘要】:比如在战争之前,管仲特别强调如下几条。管仲是个非常理智的人。可见管仲的思维是理性的,不会为感情而牺牲道义。管仲为了了解对方,采取了主动刺激的方法,从对方的反应当中获取信息,寻找到了有价值的线索。到这里,管仲的思维模式已经逐步呈现了出来。比如老子灵性思维的特征很明显,孔子感性思维的特征也不少,都了不起。但是管仲的系统方案太繁杂而又很难立见成效。

当然,最需要情报的事情就是打仗。

齐桓公有一次问管仲大军出行奔袭敌人的城镇,行动次序安排恰当,并占据优势地形,怎样才能做到呢?

管仲说:

用货察图。——《管子·小问》

就是用财物来收买敌方的地图。这个说法很容易理解。比如历史故事荆轲秦王,荆轲想要见秦王,带了两样东西。一是提着秦王仇人的头颅,这颗头颅就像一个投名状;二就是带着秦王想要攻占地区的地图。不用带金山银山,一张地图比什么都值钱。历史上献图的故事还有很多。《三国演义》里张松献图,还有《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献联络图。

当然,地图仅仅是战争当中一个决胜因素。还有很多其他情况也需要掌握。比如在战争之前,管仲特别强调如下几条。

不明于敌人之政,不能加也;不明于敌人之情,不可约也;不明于敌人之将,不先军也;不明于敌人之士,不先陈也。

——《管子·七法》

不了解敌人的国政,不能出兵;不了解敌人的军情,不能宣战;不了解敌人的将帅,不能抢先进攻;不了解敌人的士卒,不能率先列阵。

以上这些是大原则。而在一些细节上,管仲同样也能觉察出一些信息。主动采取刺激的方法看对方反应而搜集信息。

有一次,楚国攻打莒国。莒国小而楚国大,显然莒国很害怕,就派使者齐国求助。而齐桓公跟莒国是有渊源的,想当年他和鲍叔牙就是在莒国避难。所以莒国有危险,想出手相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齐桓公提出想去救援时,管仲却说:救不得!于是齐桓公很不解:为什么?

管仲不主张救援,难免惹人猜想:是管仲还在记恨莒国当年收留小白吗?是管仲不知道邻国被楚国攻打会唇亡齿寒吗?是管仲惧怕楚国势力强大吗?其实都不是。管仲是个非常理智的人。他说:因为莒国的国君是个小人啊!也就是说他认为,一个仁义的国家才值得救援,一个不讲仁义的国家,是不能帮助的,就算是邻居也不应该。可见管仲的思维是理性的,不会为感情而牺牲道义。

但是齐桓公很好奇,心说我去过莒国,你又没去过,怎么知道的?就凭你那些游士带回的消息?所以就问:你是怎么知道的?(www.chuimin.cn)

像管仲这样的人,既然敢这样说,一定会有依据,于是他给齐桓公讲了一件事情。他说:这位莒国的使者,跟我见面,您猜怎么着?我接连多次羞辱他的国君,他都没有翻脸。

齐桓公心想,这个也正常嘛。现在是求人时期,自然要把身段放低。这个不算什么。

管仲接着说:但是,您想不到的是,我故意吩咐负责接待的官吏不要给足赠礼,看看他如何反应。于是咱们的人告诉他,对不起,这次只准备了这么多。结果呢?这回他却以死相争。说咱们太不给面子了,对他太不尊重了!

这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这位使者贪婪,因小利而忘大义。

在国家危难之际,派到其他国家请求援助的应该是什么人?当然是国君最信任、平日走的最近的人。而这个人在战时状态表现成这样,的确不是什么好人。但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得到莒国国君的信任呢?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位使者在国君面前太会伪装了。第二个可能就是像管仲说的那样,莒国的国君本身也是个小人。像这样的小人,让他吃点苦头也应该。

管仲为了了解对方,采取了主动刺激的方法,从对方的反应当中获取信息,寻找到了有价值的线索。

到这里,管仲的思维模式已经逐步呈现了出来。虽然全面归纳总结还为时尚早,但是其中一部分特点,到现在已经看得很明白了,那就是他的思维当中的理性和系统性。

第一是他的理性。

管仲的决策都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他非常重视调查研究,掌握信息。为了更多更准确地搜集信息,可以说不惜投入,不厌其烦,以确保每项决策的稳、准、狠。即便生在2700年之后的现代人,也没有多少人敢说自己能做到他那样认真、冷静、客观,强调理性。中国古代历来被认为是灵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发达。比如老子灵性思维的特征很明显,孔子感性思维的特征也不少,都了不起。但是管子的特点是理性思维发达,而这一点同样也非常了不起,因为没有理性就没有科学

第二,管仲的思维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系统性。他给齐桓公提出的称霸方案,就是一个系统方案。他招募人才,收集信息,这些事情只要到他手上,一定把方方面面都想全了,做足了。比如说招募人才,管仲自然就会想到已经发现的怎么用,还没发现的怎么找;国内人才怎么选拔,国外的人才怎么招募等等。比如他想遍知天下,一定会思考国内怎么统计,国际怎么撒网,并且他的网络还要有朝野两部分构成。所以是系统思考,全面展开。这种系统思维与他宰相的身份形成了完美匹配。这就跟诸子百家当中学者身份的各家有明显不同。学者往往专注一个领域,不专不足以出高度。而宰相需要管的事情方方面面,所以必须广泛涉猎,开阔包容,不包容不足以成大业。

至此,管仲的工作正在有序展开,调整社会结构,抓民生、招人才、统信息等等,这些工作无疑都对壮大齐国,实现称霸目标都是重要的促进。但是管仲的系统方案太繁杂而又很难立见成效。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齐桓公有没有这份耐心?在管仲进行基础建设的同时,齐桓公整天琢磨什么呢?两个人之间会不会出现分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