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穿越春秋品管仲:国际情报来源及重要人物交流

穿越春秋品管仲:国际情报来源及重要人物交流

【摘要】:而这八十人的工作,管仲对他们有个规定,就是给对方交换礼物的时候,齐国的礼物一定要重于对方。所以,管仲相当于建立了朝野两部分人构成的情报网络。为了方便官方和民间两部分情报人员结交这些国家的重要人物,管仲给了他们一招撒手锏——就是给其他国家的君臣发奖。名人名士经常抛头露面,穿上齐国奖励的精美服装,当然会更有面子。

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当然不能只了解国内情况,只在国内做统计了。那么管仲如何搜集国际情报呢?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打造一张情报网。

在他这个情报网当中,总负责人,就是他推荐的大行,隰朋。

隰朋之下,还有很多人分别负责跟各国人打交道。比如分别派曹孙宿、商容、季劳、徐开封、匽尚、审友等人驻楚、宋、鲁、卫、燕、晋等国。在管仲对这些人做出安排的时候,都充分地考虑了每个人的性格是否适合相应的国家。

然后,更有意思的是,他还派八十游士,赶着马车拉着礼品,到各国去结交宣传。而这八十游士,他们的职责有两种:一种近似于后来的传教士;另一种相当于情报人员。

虽然当时齐国并没宗教,但是齐国有理论啊。在交往过程中,这些理论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出去,让其他国家的人了解齐国、认同齐国。比如管仲提倡的以人为本,以民为天,和谐诚信,以法治国,令行禁止,百年树人等等,这些思想到今天仍然主流高端,更何况在2700年前?当然超级先进,所以其他国家像听神话故事一样。用今天的话说,这些思想能甩出其他诸侯国几条街。

而这八十人的工作,管仲对他们有个规定,就是给对方交换礼物的时候,齐国的礼物一定要重于对方。比如齐国以豹皮送给小国,让小国以鹿皮回报;齐国以马送给小国,让小国以狗回报。这个习惯,今天已经演变成了民俗。交换礼物的时候,一般应该比对方送得略微贵重一些。很显然,这样做事,受对方欢迎,在一起的时候话好说,搜集情报的活就好干。八十游士当然不只是到各国去结交宣传,更为重要的是把各国的情报带回来。

所以,管仲相当于建立了朝野两部分人构成的情报网络。

那么,这些人出去以后怎么工作呢?

虽然现代社会派人出国考察已经是常态了,但是大多民间考察,应该说往往是缺乏细则的。出国之前,除了学一些基本礼仪和风土民情之外,其他没有做具体细致的要求。大多是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看什么,回来有收获就讲讲,没收获就算了。

但是2700年前,如果在管仲的手下做事,可就没有那么轻松自在了。得按照要求考察,得学会考察细则。

在《管子·八观》当中,清晰地阐述了如何观察一个国家的八大方面。这些细则,当然也适用于国内,但出国之前更应该学透。

那么,他要考察哪些方面呢?(www.chuimin.cn)

饥饱、贫富、侈俭、实虚、治乱、强弱、行与不行、存亡。

具体考察方法,在此列举几条。比如管仲说:

行走田野上,看看他们耕耘的情况,计算一下农业产量,就知道这个国家的百姓是饥饿还是温饱了;走到他们的山林湖泊,看看桑麻的种植情况,计算一下畜牧业的收入,这个国家的贫富就了解到了;再走到他们的都城,看看宫殿和房屋,看看他们驾什么车穿什么衣服,这个国家的风气是奢侈还是节俭就了解到了。并且每一个方面都有具体细致的标准和计算方法。

当然,要想摸人家的底,别人也不是傻子,难道不加防范?那怎么办?为了方便官方和民间两部分情报人员结交这些国家的重要人物,管仲给了他们一招撒手锏——就是给其他国家的君臣发奖。怎么发?

诸侯之君有行事善者,以重币贺之;从列士以下有善者,衣裳贺之;凡诸侯之臣有谏其君而善者,以玺问之、以信其言。

——《管子·大匡》

凡诸侯国的君主有做好事情的,就以重币贺之,给他发奖金!无论是哪个国家,国君永远缺钱,因为有钱就能办更大的事情。名人名士做了好事情,就奖励衣裳!名人名士经常抛头露面,穿上齐国奖励的精美服装,当然会更有面子。凡大臣当中有给国君出主意取得良好效果的,就用玉印去慰问他,相当于发一个奖章!其实古代也有喜欢揽功的国君,别人出的主意,转眼就成了他的原创,很伤部下的积极性。所以用玉印证实谏言是出自某大臣之口,也是一种鼓励方式。可以想想,齐国是大国,桓、管又名扬天下,再用上发奖金、发服装、发奖章的等办法,效果可想而知。

现代有些能人在国际上得了奖了,得奖很厉害了。但是思考一下,到底是发奖的厉害还是得奖的厉害呢?答案当然是发奖的。这一点管仲很清楚,得奖的得替发奖的说话。所以发奖这件事,虽然出钱,但好处也很多。

第一,齐国派去的人员,无论什么身份,都很容易跟各国要员走近。甚至这些人还会主动走近他们,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功绩,以期得到齐国的奖励。所以,搜集情报的工作就变得容易了。

第二,如果有人拿了奖,他的态度会亲近齐国。因此就会帮助齐国宣传。齐国人说自己国家好,远不如其他国家的君臣和名士说齐国好那么给力。所以,其他各国的人才要么跑到齐国,要么身在他国却向往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