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国家统计的意义及其对国人的例子

国家统计的意义及其对国人的例子

【摘要】:轨,按照梁启超先生的解释就是统计的意思。国家对土地、人口、需用、常费,以及流通的货币都要有统计。所以乡要做统计,县要做统计,整个国家都要做统计。货币的发行是需要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要全面筹算。楚国的持续强大,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也有蒍掩统计的功劳。所以统计是大规模运行的必要条件。统计造福国人的例子有很多。

有这么一天,齐桓公见到管仲,问了一句话:仲父啊,你最近一直忙一件事——“官国轨”,什么是“官国轨”啊?

管仲说:“官国轨”就是国家要做统计工作。轨,按照梁启超先生的解释就是统计的意思。国家对土地、人口、需用、常费,以及流通的货币都要有统计。所以乡要做统计,县要做统计,整个国家都要做统计。总之要想遍知天下,先得遍知齐国

管仲的想法固然好,但是对齐桓公来说是新概念,所以还有一个继续了解的过程。于是他又问:都怎么统计啊?

管仲说:这个嘛,国家要做两组统计。其中一组统计的是一个县或者乡多少土地?粮食总产量多少?纺织布匹多少?有多少人口?货币总量需要多少?全年余粮多少?余布多少?而另外一组呢?就是调查土地的情况。比如山地、沼泽地、低洼地、水溏地,这四种土地,都要进行统计。

可以猜想,以齐桓公的性格,面对这种婆婆妈妈的事情难免会觉得头疼。所以齐桓公又问了一句:统计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呢?虽然在史料上说这句话的时候并没有相应的情绪描述,但有一种可能不可忽视。齐桓公的言外之意很可能是:统计这些干吗啊?吃饱了撑的。

现代人都懂得“没有统计作为基础,决策就是空穴来风”,所以会觉得齐桓公的问题有些傻。但是齐桓公冒这种傻气,并不是真傻,而是因为时代不同。那个时代实行分封制,齐国的一部分土地实际上也封给大夫。大夫自己的地,当然自己负责,打多少、吃多少,不用国君操心。遇到困难了,谁扛着?当然是大夫自己。所以那个时代,老百姓赶上一个好大夫,日子就过得幸福一些。如果赶上个差的,当然就水深火热了。

但是管仲不同,他要把国家强大起来,就需要全面统筹。既要发挥老百姓的积极性,让生活富裕;又要加强国君的控制力,让国家强大。这样才能民富国强,而民富国强才能称霸。

于是管仲开始给齐桓公上经济课了。他说:这个意义可大喽。

第一,咱们国家的货币怎么发行啊?不能拍脑袋吧?货币的发行是需要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的,要全面筹算。管仲这里举了例子,比如有的人家粮食产量超过口粮消耗,能多打粮食,就要贷款给他们,让他们打更多粮食,需要贷多少?有的人家全年口粮无法自给的,也要借钱给他们保障最低生活,需要借多少?这些因素在发行货币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吧?没有统计怎么行?

第二,国家对山地、沼泽地、低洼地、水溏地进行统计。这部分地没人愿意种啊,所以国君可以控制起来,发展副业。副业收入多了,就不必向民众征税了。这样做老百姓欢迎吧?但是对那些亩产高的上等土地,平民种植,君主当然更应该统计并控制其出产,这样就能避免粮食被富户或商人所操纵。

第三,管仲另一次谈到宏观调控时表达了他的想法。粮食多了,粮价会下跌,国家就要准备充足的货币,等到粮价跌到伤农的时候,国家要动手收购粮食,确保农民有收入。而当粮食供应不足,粮价上涨,涨到可能伤民,也就是影响老百姓生活的时候,国家就要把国库里的粮食卖出来以平抑粮价。也就是:(www.chuimin.cn)

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

——《管子·国蓄》

显然,这种宏观调控工作,如能有统计数据作为先导,也会变得更顺利。

怎么样?管仲想的全面并且深远吧?

当然,调查统计这件事在管仲之前就有了。但是对这个问题做理论探讨,《管子》这本书最早。并且调查的具体项目和方法,也以《管子》这本书的记载最为详细。那么,对那个时代,统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在此再举两个例子。

在《左传》当中记载,公元前548年,此时管仲已经去世将近100年了。楚国司马蒍掩,按照令尹子木的要求,在一年里,对楚国的田地、沼泽、山丘、洼地进行了统计,弄清了各地兵甲器械供应能力。楚国的持续强大,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也有蒍掩统计的功劳。

进入战国时期秦国重用商鞅。按商鞅的要求,同样对国情做了深入的摸底。仅人户登记一项就有十三项指标。这些调查统计当然也是想要弄清楚家底。比如平时能够组织利用的生产力,以及战时能够统一调遣的战斗力。那么商鞅工作的成效如何呢?历史公认大秦的崛起是从他这里开始的。

虽然说社会发展到今天,统计成了常规工作,国家之间已经不是在这个层面上竞争了。但在春秋战国时代,从分封走向统一,谁更早做了统计,谁的实力就更早获得提升。这个道理在商业当中也适用。一手收钱一手花钱,没有财务,这是个小卖铺;进出都有记账,但不做统计,不分析哪类产品赚钱多,哪类产品消耗大,也只能是个小作坊。所以统计是大规模运行的必要条件。

现代中学生就会学到一个词,公理。什么是公理?公认的道理。如果带点科技味道来说这个事,公理的本质是由大数据统计出来的规律。统计造福国人的例子有很多。举一个例子比如国宝中医,大部分中药的药效,就是通过大量尝试,也就是通过统计来确认的。

所以,遍知天下,审御机数,可以看作是对信息统计的高度概括,是现代大数据思维的古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