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息以及大数据:从古至今的重要意义

信息以及大数据:从古至今的重要意义

【摘要】:而重视信息这件事,则可以向上追溯,追溯到孙膑的先辈孙武。一般来说,凡是现代中国人写的“信息论”几乎都会在前言部分提到这句话,借以说明我国古代早就对信息的重要性有所了解。这说明田孙两家在军事方面的家学非常发达,所以由孙武到孙膑,信息意识得到传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个意思其实非常接近现代社会的一个新说法,就是大数据思维。充分调查研究,然后制定科学决策。

故事是这样的。战国时期齐国流行赛马。那时候有没有押注的事情不清楚,但至少赛马赢了会很有面子。当时大臣田忌就经常跟国君齐威王赛马,但是田忌经常输。怎么办呢?得找个聪明人指点一下。谁是当时齐国最聪明的人呢?田忌想到了孙膑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同样用兵如神,同样也留下了一部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果然孙膑一开口就让田忌心服口服。他说:以你的上马对他的中马,以你的中马对他的下马,以你的下马对他的上马,这样一来三局两胜,赢定了。这个办法田忌一试,果然奏效。

田忌赛马这个故事脍炙人口。但是,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现代人也把它运用到了决策论当中,认为它是一个古典决策模型。

但是孙膑的这个决策模型虽然很了不起,但它的成立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首先知道齐威王每场比赛要出哪匹马。掌握对手的情况,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重视信息。而重视信息这件事,则可以向上追溯,追溯到孙膑的先辈孙武。孙武,也就是孙子,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到现在可以说是闻名世界。他在《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叫“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一般来说,凡是现代中国人写的“信息论”几乎都会在前言部分提到这句话,借以说明我国古代早就对信息的重要性有所了解。所以,孙膑是在知己知彼成为常识的情况下,才给田忌出了这个主意的。可见孙膑的策略,得益于他的先辈孙武。

那么,孙武的知己知彼又是怎么来的呢?是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受了其他人影响呢?

其实,孙武本来姓田,因为他的爷爷田书打仗有功,被国君齐景公赐姓为孙。在中国历史上,田孙两家在军事方面非常突出,将星如云,可谓历史奇观!比如说,田无宇、田开疆、田穰苴、田书、孙武、孙膑、田忌、田单等等,都是军事名人。其中的田穰苴、孙武、孙膑,都是有兵书著作的军事家。这说明田孙两家在军事方面的家学非常发达,所以由孙武到孙膑,信息意识得到传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还是刚才那个问题,孙武的信息意识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有没有可能也受到过其他人影响呢?带着这个问题再往上追溯,就到了管仲时期。公元前672年,孙武的祖先陈完逃亡来到齐国。本来姓陈,但因是逃亡而来,不想辱没祖先,所以改姓为田,由陈完变成田完。这个人被齐桓公任命做了齐国的工正,就是主管手工业。而主管国家的手工业,当然主要是配合宰相也就是管仲的工作。

讲到这里斗胆说一下个人看法。我个人认为,孙子知己知彼的思想,极有可能受了管仲的影响。这是因为他的祖先田完长期配合管仲工作,管仲是上级,田完是下级,因此具备管仲直接影响田完的条件。而田家的家学又那么发达,所以也就构成了从田完到孙武的传承通道。(www.chuimin.cn)

田完做工正的时候,身为宰相的管仲说了另外一句话。虽然这句话当时也是讲打仗的,但站在今天一看就知道,可以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知己知彼高度更高,适应范围更广。这句话是:

遍知天下,审御机数。——《管子·七法》

遍知天下,不用解释。审御机数,其中机数是时机和规律,而“审”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把“审”理解为审慎,“御”理解为运用;第二种,把“审”理解为研究,“御”理解为运用。相比之下审的第二种解释与前后文更协调。也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广泛收集信息,分析内在联系,把握时机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这个意思其实非常接近现代社会的一个新说法,就是大数据思维。

管仲是宰相,打仗的事情也是他工作内容之一。但是他更多的工作是治理整个国家,参与国际事务,要做的事情涉及很多方面。这些事情想做好,当然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充分调查研究,然后制定科学决策。所以看似针对军事的一句话,其实与其他工作的思路是相通的。

其实,回顾一下,管仲提出的方案,所推行的措施,都是有根有据的。他要治国理政,要直接面对国民贫富,国家兴衰这样重大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讲究科学,脚踏实地。不调查研究,怎样决策呢?难道去算卦,占星,求签吗?宰相当然不能这样当。所以“遍知天下”的思想,也可以说是从宰相这个职务的思维当中孕育出来的。而孙子的知己知彼实际上是包含在遍知天下当中的。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怎么才能做到遍知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