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公正并重:公平后的公益

公正并重:公平后的公益

【摘要】:均地分力,相地衰征,虽然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并且建立了公平机制,但是仍然没有彻底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所以一个社会仅有公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公益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所以管仲的“九惠之教”,效果是凝聚了民心,国家越来越有号召力了,齐桓公逐渐也尝到了甜头。按说齐桓公做了这件好事,管仲该高兴。齐桓公发的这道指令,无疑是有力的推动,使得“合独”的政策落实得更为彻底。管仲解决了公平问题,也保障了民众生活。

有一次,齐桓公外出来到平陵,也就是今天山东历城县附近,看到一位年纪很大的老人独自生活。一国之君出于关心,所以问了问情况。

这位老者很无奈地说:我家人口不少,我有九个儿子,但家里太穷,没能力给他们娶媳妇,所以我就让他们外出给别人干活挣钱,一直没有回来。

齐桓公一听,这一家十条光棍,一个操持家务的女人都没有,实在太可怜了。于是,就命令五个非贴身的侍女嫁给了其中五个儿子。

齐桓公的这个做法,用今天的眼光看,有点粗暴了。那五位侍女愿意吗?不过,还是用今天的眼光看,那五位侍女,在宫里虽然吃穿不愁,但地位低,看人脸色。现在嫁给普通农户,至少也得了个夫妻恩爱,在家里肯定被当作宝贝。

那么,齐桓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这是因为管仲在相地衰征之后,想到了更多的事情。什么事情呢?

均地分力,相地衰征,虽然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并且建立了公平机制,但是仍然没有彻底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上面这些政策,无疑都是面向有耕作能力的正常家庭的。但是社会上总有一些老百姓家里有非常现实的困难,就算是把土地分给他们也不能改变状况。比如,老弱病残,这样的情况国家到底管不管呢?

这个问题在古代非常现实,古代是饥荒多、瘟疫多、战争多的“三多社会”。“三多”的结果当然就会有很多人需要社会抚恤。所以一个社会仅有公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公益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那么管仲是怎么搞的呢?

他给齐国创造了一种“九惠之教”。简而言之,就是对九种弱势人群给予照顾,就是管仲时期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管仲刚刚担任宰相四十天当中,就五次督促实行九惠之教。“九惠之教”的内容是:

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

——《管子·入国》

在今天,给予弱势群体以关怀是普遍的,很好理解。但要注意那是2700年前。那时候的帝王,除了一些英明的之外,其他大部分想的是我代表上天来治理你们,是我让你们老百姓在我的土地上休养生息,这是我给你们的恩惠。所以,你们必须供养我的享乐,必须听我的号令。于是就有了两个国君为争夺一个美女,而让老百姓打得血流成河的事情发生。像管仲这样照顾老百姓利益的办法,在春秋时期的确罕见。所以管仲的“九惠之教”,效果是凝聚了民心,国家越来越有号召力了,齐桓公逐渐也尝到了甜头。(www.chuimin.cn)

按说齐桓公做了这件好事,管仲该高兴。但是管仲进宫拜见齐桓公的时候却说:国君您啊,的确做的是好事,就是做得太小了。

齐桓公本来以为管仲会给他点赞,但没想到会这样说自己,当然就得问问为什么。

管仲说:您看啊,这件事是您亲眼看到的。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得等到您亲眼看见并且亲自解决,那齐国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娶不上媳妇呢。管仲的想法当然是希望通过国家政策来解决问题。

齐桓公是个聪明人。一听管仲的这话,就下了一道命令。这道命令今天听起来比较生硬,但在古代的思维当中确是一项真正的安民之策。什么指令呢?就是要求齐国的男人,二十岁一定要娶妻,女子十五岁一定要嫁人。

这样做的必然结果是:

第一,大大减少了孤男寡女的数量。这也是九惠之教当中的合独。

第二,促进了齐国人口的增长。那个时候,国家是需要人的。

第三,也减少了某些犯罪行为,文化风气变得更好了。

本来,管仲“合独”是在城市里面设有“掌媒”的官吏,为单身男女做媒,分给田宅而让他们安家。齐桓公发的这道指令,无疑是有力的推动,使得“合独”的政策落实得更为彻底。

管仲解决了公平问题,也保障了民众生活。在这样的齐国生活,老百姓相比其他诸侯国来说是比较幸福的。但那是个君主政治的时代。君主政治,当然要以君主的想法为最高意志。所以,能对老百姓如此关怀,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奇观。那么,管仲为什么要这样主张?齐桓公为什么要接受这样的主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