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一贯反对军事称霸,绝不是性格窝囊,而是因为他在努力追求不战。管仲在军事上更强调体系建设,而孙子相比之下则更偏重于谋略。这一点从管仲的军事部署上可见一斑。而每年春秋两季的农忙之后,管仲要搞两次军事演习,训练阵法和号令,于是齐国民兵就有了集团作战的能力。当时,管仲采用了赎刑的方式解决部分军费。当然,管仲在军事领域的建树还远远不止这些。......
2023-10-31
品德好、态度坚决、方案可行,齐桓公一看果然靠谱,所以立即就想到请管仲做宰相。但是到了这一步,管仲却说:对不起,我干不了。
齐桓公一听就糊涂了,什么道理都讲了,现在却说干不了,为什么啊?
管仲说了,当宰相虽然有了职务,但没爵位,我的身份仍然低贱。“贱不能临贵”,就是身份低贱的人见到身份尊贵的人,说话得低头行礼,恭恭敬敬,他的话很可能不受重视。齐桓公一听,这个好办。我封你为上卿,位列高、国两家之上。于是管仲得到了上卿的爵位。
但是管仲说还不行。为什么呢?因为“贫不能使富”。尽管身份有了,但我还是个穷人啊。一个穷人说话想让富人听,那得多难啊。齐桓公理解,说这个也好办!我把国家市场上一年的租税赐给你。于是管仲一夜之间成了富豪。
可管仲仍然说不行。前面两个要求齐桓公都能想到,所以答应起来也很爽快。但是这次又是为什么呢?管仲说“疏不能制亲”。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有那么多兄弟姐妹和亲戚,他们都跟你有血缘关系。如果我工作当中需要动他们,你能支持我吗?
齐桓公听了,还真是这么个理儿。于是决定奉管仲为仲父,也就是拜他为干爹。身为国君,管宰相叫干爹,可见齐桓公称霸之心多么急切。
这件事情,记载在《说苑·尊贤》当中。从现代的角度看,管仲似乎在跟齐桓公谈待遇。所以,今天如果遇到谈待遇的事情,可以向管仲学习一下。
首先,这个待遇不是一开始就谈的。假如管仲一开口就谈这样的待遇,齐桓公很难接受。但是当品德、态度、方案都一一呈现了以后,齐桓公认同了管仲的价值,谈待遇就变得容易了。第二,管仲谈待遇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并不是为了待遇本身,所以效果极佳。
可能有人会觉得管仲的要求太高了,也不符合古代君子的形象。但是,有意思的是特别推崇君子风度的人,跟他同处于春秋时代的孔子,却是这样评价他的:
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说苑·尊贤》
就是说,以管仲这样品德好才能高的贤者,如果没有得到这三个支持,同样也是无法辅佐齐桓公实现称霸目标的。显然在一个家天下时代、等级制社会,而管仲又是一个外来户,所以他所面对的贵贱、贫富、亲疏都是现实问题,并且也的确会成为工作的障碍。孔子对那个时代了解当然比后人深刻,并且对君子的渴望比其他人都强,但是孔子依然觉得管仲的做法是正确的。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管仲能够成长为宰相,能够抓住重大机会靠的是什么?当然,具体说来是靠品德、态度、方案。但是,这一切归结为什么呢?当然是他的智慧。
在汉语当中,智慧这个词会有多种解读方式。(www.chuimin.cn)
智的写法是以知作为顶部的,所以知是智的显著特征;
慧的写法是以心作为底部的,所以心是慧的深层内核。
智是智商,更偏重理性,智的提升在于思考;
慧是情商,更偏重感性,慧的增长依赖体验。
智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设计系统方案;
慧是面对问题的心态,有助于树立坚定信念。
智者重视规则,善于运用制度力量来统御行为;
慧者重视感情,善于运用精神力量来赢得人心。
而对于管仲而言,早期表现为智的突出,智有余而慧不足。但后来经历了长期的生活磨难,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增长。于是他变成了一位智慧双全的伟人。在这次会面当中,一个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就是智!靠的是智商,讲究的是方法,着眼于统御行为;而他必死的决心就是慧!靠的是情商,表现的是心态,着力于赢得人心。
智慧双全,才是当宰相的料。
当然,智和慧往往是相互结合难解难分。前面所讲到的,仅仅是管仲智慧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智慧,留在以后的内容中,慢慢品味。
到这里,管仲登上了相位。
齐桓公是新君,管仲又是新相,这个时候最紧要的事情是什么呢?当然莫过于收拾民心。那么,管仲是如何赢得民众广泛支持的呢?
有关穿越春秋品管仲的文章
管仲一贯反对军事称霸,绝不是性格窝囊,而是因为他在努力追求不战。管仲在军事上更强调体系建设,而孙子相比之下则更偏重于谋略。这一点从管仲的军事部署上可见一斑。而每年春秋两季的农忙之后,管仲要搞两次军事演习,训练阵法和号令,于是齐国民兵就有了集团作战的能力。当时,管仲采用了赎刑的方式解决部分军费。当然,管仲在军事领域的建树还远远不止这些。......
2023-10-31
管子对曰:“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为人也,好善而恶恶已甚1,见一恶终身不忘。”管仲对曰:“君请矍已乎3。鲍叔牙之为人也好直,宾胥无之为人也好善,宁戚之为人也能事,孙在之为人也善言。”公曰:“此四子者,其孰能一人之上也4。寡人并而臣之,则其不以国宁,何也?”7消息:即消长。8勿已:没有终结。......
2023-10-31
召忽曰:“子固辞,无出1,吾权任子以死亡2,必免子。”管仲曰:“不可。持社稷宗庙者,不让事,不广闲3。将有国者未可知也。子其出乎。”管仲曰,“不然也。夫国人憎恶纠之母,以及纠之身,而怜小白之无母也。诸儿长而贱,事未可知也。夫所以定齐国者,非此二公子者,将无已也4。小白之为人无小智,惕而有大虑,非夷吾莫容5小白。天不幸降祸加殃于齐,纠虽得立,事将不济,非子定社稷,其将谁也?”乃出奉令,遂傅小白。......
2023-10-31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1。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士民有子,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10,有三幼者无妇征11,四幼者尽家无征,五幼又予之葆12,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掌病行于国中,以问病为事。所谓振困者,岁凶,庸人訾厉21,多死丧,弛刑罚,赦有罪,散仓粟以食之。所谓接绝者,士民死上事,死战事,使其知识、故人受资于上而祠之22。13士人:后世学者分析当为士民。20事:承担国家的职役。......
2023-10-31
葵丘大会成功了。但是齐桓公的虚荣心并没有得到彻底满足,炫耀的欲望依然不停涌动。封禅是级别最高的大典,一般只有改朝换代,或者开创了太平盛世才会举行,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寰。这是严重的僭越行为,是破坏礼制,必然会引发各国诸侯的强烈不满。六年后管仲去世,继而齐国内乱,千秋伟业也就自我终结了。所以,可取而不取,在规劝齐桓公之前,管仲要做的是首先克制自己的欲望。......
2023-10-31
十岁更制3,经正也4。五尺见水,十分去一,四则去三,三则去二,二则去一,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7。7三尺而见水,比之于泽:后世学者分析当为一尺而见水,比之于泽。道曰1:均地,分力2,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3,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4。不告之以时而民不知,不道之以事而民不为6。是故不使而父子兄弟不忘其功。即实行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
2023-10-31
管仲历来冷静理性不会情绪化,但这一次他的作为却大大出乎意料。所以尽管桓管之间以真实面对真实,但并不意味着不发生矛盾。当时推荐管仲的是鲍叔牙;向鲁国引渡管仲的是鲍叔牙;当最初几年桓管在称霸路线上发生分歧,居间调和同样还是鲍叔牙。齐桓公的舆论压力顿时减轻了。而从个人角度来说,管仲的举动对自己的伤害是巨大的。......
2023-10-31
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1,而欲封禅。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10,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11,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12,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在今山西平陆县境内。......
2023-10-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