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慎独修炼之道-穿越春秋品管仲

慎独修炼之道-穿越春秋品管仲

【摘要】:而这位守关人也算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在管仲面前说谎是愚蠢的,所以实话实说,一张嘴就说了真实想法。没想到,管仲遇见的是一个坦荡荡的小人。这件事情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可信赖的管仲。如果管仲在赶来会面的路上就损公肥私,显然就是一个小人,即使能力可用,也不能委以重任。君子慎独,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否自律,是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之一。像管仲这样的大才,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所以在任用上就会更加慎重。

历史上求贤若渴的故事有很多。最早的有尧帝寻访舜帝;最著名的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在双方碰面之前,往往有一些铺垫的过程。这些铺垫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管仲而言,鲍叔牙推荐的作用不能忽视,也不应该忘记。但是,在见到齐桓公之前,还有什么会影响到他的未来呢?在这场注定载入史册的会面之前,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呢?

引渡管仲的时候,为了不引起鲁国怀疑,鲍叔牙授意把管仲装在囚车里拉回来。也就是说,管仲这时候处于被动状态,所以没有条件主动做什么事情。但是说来也巧,就在管仲通过边关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成了双方会面的前奏曲。什么事情呢?按照《韩非子》当中记载,管仲坐着囚车,一路颠簸来到鲁国边境绮乌。这一路翻山越岭、风尘仆仆、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所以押送他的差吏就带着他去守关人那里讨点饮食。但是没有想到,这位守关人居然对管仲非常之恭敬,跪在他的面前,伺候他吃东西。

可以想想,经过长途跋涉,管仲已经疲劳不堪。虽然他心里明白是鲍叔牙做了安排,但毕竟现在还是囚犯,所以被杀的可能依然存在。如果是普通人,这种时候恐怕想的是,管他呢,舒服一会算一会儿吧。同样,管仲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如此体贴关怀的人,心里也难免涌起感激之情。

但是,这位守关人也太急于求成了,跪着伺候管仲,就算是用腿肚子思考一下也会觉得蹊跷。不正常的行为,往往会有不寻常的动机。以管仲那清醒的头脑,这点疑问当然也会立即产生。于是他就问: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啊?咱俩以前认识吗?

而这位守关人也算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在管仲面前说谎是愚蠢的,所以实话实说,一张嘴就说了真实想法。他说:假如您回到齐国之后很幸运地没有被杀,而是当了大官,那么您将如何报答我呢?没想到,管仲遇见的是一个坦荡荡的小人。讲到这里,我们知道考验管仲的时刻到了。

是受人恩惠然后牺牲国家利益表示感谢,还是义正词严地表明立场进行批驳呢?前者说明人品有问题,后者容易吃眼前亏。那么管仲是怎么说的呢?他说:

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这句话意思是说,如果你是贤能之人,当然我会重用,但如果你只会勒索,对不起,在我这里捞不到什么好处。虽然管仲并没有直接斥责,但守关人一听就知道了,没戏!于是气哼哼地走了。

这件事情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可信赖的管仲。如果管仲在赶来会面的路上就损公肥私,显然就是一个小人,即使能力可用,也不能委以重任。(www.chuimin.cn)

实际上,这件事情可以从两个方面做出分析。

一是客观上的。这件事情会不会是齐桓公有意安排来试探管仲的呢?当然,正常情况下不是。并且就算不是齐桓公亲自设计,如果管仲当时跟守关人蝇营狗苟,对齐桓公来说想了解的话也会很容易,那样的话后果可能会很严重。仕途上最悲摧的事情,就是自己倒在了上任的路上。

二是主观上的。君子慎独,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否自律,是君子和小人的分水岭之一。对于君子而言,当然不应该把国家利益作为私人待遇的筹码。越是没人知道的细节,越要严格要求自己。按司马迁的说法,管仲本来就是一位贤者,因此这样的事情不用刻意,也能表现出高尚的品格

像管仲这样的大才,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所以在任用上就会更加慎重。因此也就要求他每一步更要走得扎实,更要经得起调查和考验。胸怀大志的人,只有今天的脚步坚实,未来才可能平步青云。

一旦经受住考验,人生就会别开生面。

这个时候,鲍叔牙早已在边境迎候。见到管仲归来,鲍叔牙立即上前打开囚车,请管仲沐浴更衣。

这个时候,我相信大家都能感觉到,老哥俩一定是心潮澎湃。早年立下的远大志向,经历了重重磨难,终于迎来了大展宏图的机遇。管、鲍就是历史上的两座大山,每个人实力雄厚、影响巨大,可以说都是巍然耸立的。所以两个人重新会合,就好像两座大山碰头。而两座山碰头,那将发生多大的地震?而这一震,不得了,齐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这一震,震出了称霸诸侯的千秋伟业,震出了超级繁荣的东方大国,也震出了一个世界级的巨大思想宝库——《管子》!

现在“大地震”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