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白回国登基,鲁国护送公子纠,鲍叔牙用利器化解仇恨

小白回国登基,鲁国护送公子纠,鲍叔牙用利器化解仇恨

【摘要】:小白回国登基之后,鲁国护送公子纠的军队才赶到。但引渡的目的是不同的。鲍叔牙的这段话,恰恰使用了一件利器,这个利器可以称为化解仇恨的“金钥匙”。齐桓公的大局无疑是齐国发展壮大,如果符合这个大局,原谅管仲也并非不可能。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确信管仲的人品是圣贤级的。鲍叔牙的品格,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所以鲍叔牙对管仲的看法,自然也是可信的。只有亲手宰了他们,方能解国君的心头之恨。

小白回国登基之后,鲁国护送公子纠的军队才赶到。这时候想要逆转局面已经太困难了,但是双方后来还是在乾时打了一仗。

齐桓公虽然新立,但很快得到了国内大夫的有力支持;而鲁国毕竟是劳师远征,并且鲁国要比齐国弱得多。所以这一仗的结果是鲁国战败了,并且败得很惨。就连国君鲁庄公都差点被活捉。

这样的局面之下,可以想象,管仲这几位的日子就变得非常艰难了。为什么?鲁国因为收留与支持公子纠和管仲,受了连累,遭遇重创,心里怎么会没有怨言?尤其是管仲,在鲁庄公的眼里简直就是一个倒霉蛋。他那一箭伤到齐桓公的只有舌头,还是自己咬破的,但错报军情给鲁国造成的损失却是非常惨重。所以管仲在齐鲁两国都不讨好。换作一般人,恐怕已经心死,精神上走到了绝境。

这个时候,鲍叔牙真的着急了。

齐桓公登基以后,师徒二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都想把管仲引渡回来。但引渡的目的是不同的。鲍叔牙是想推荐他当宰相,而齐桓公当然是想亲手宰了他。为了这件事,鲍叔牙费尽了口舌。

齐桓公问:你为什么这么执着地推荐他啊?

鲍叔牙说了:如果仅仅是图个国泰民安,现在我们这老哥几个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想成就大业,那就非管仲不可。鲍叔牙的这段话,恰恰使用了一件利器,这个利器可以称为化解仇恨的“金钥匙”。仇家什么情况下可以和解?当然看大局。齐桓公的大局无疑是齐国发展壮大,如果符合这个大局,原谅管仲也并非不可能。当年管仲从大局出发劝说鲍叔牙辅佐小白,到现在鲍叔牙又从大局出发推荐管仲辅佐小白,这几位的人生大戏实在太好看了。

但是道理虽然正确,齐桓公仍然心存疑虑:那你说说看,管仲到底有什么本事?

关键时刻到了,鲍叔牙条理分明,如数家珍。他说:

我有五个方面不如管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理政运用权力,我不如他;用忠信交好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最后结论是: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管子·小匡》

说管仲,他的大德堪比百姓的父母啊。就像管理一群孩子,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他们的父母。(www.chuimin.cn)

鲍叔牙的这段话所表现出的内涵太丰富了,谈到了国民、权力、邦交、文化军事等等领域。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确信管仲的人品是圣贤级的。鲍叔牙的品格,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所以鲍叔牙对管仲的看法,自然也是可信的。

管仲原来这么厉害啊?听到这里齐桓公动心了。一动心就关心,一关心就担心。于是他问:管仲会不会帮鲁国干啊?

鲍叔牙说:不会,管仲心里只有齐国。管仲说过“死国不死君”,所以他不会为公子纠去死,会回来报效齐国的。

接下来齐桓公又问,那么他对我能忠心吗?

这个时候鲍叔牙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哄齐桓公高兴,就说管仲会忠诚于他。齐桓公不傻,刚刚射了自己一箭,怎么可能转眼就忠于自己?所以鲍叔牙说:他回齐国做事,不是为了国君您,而是为了先君的信任和江山社稷。他跟公子纠要比跟您亲,尚且不肯为公子纠死,更何况您呢?如果您是为宗庙社稷着想,那就尽快请他回来。不然咱就算了。

鲍叔牙的这段话,分寸极佳,漂亮!

但是怎样才能把管仲引渡回来呢?接下来,鲍叔牙采取了他的方式。

齐国的打法是派人给鲁庄公送去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第一,公子纠是齐国的政敌,却也是国君的亲哥。国君新立,宅心仁厚,不忍心亲自杀他,请你们代劳吧。

第二,待在你们那里的管仲和召忽,是我们国君的大仇人。只有亲手宰了他们,方能解国君的心头之恨。所以请把他们押送回来。

这两件事情如果做不到,嘿嘿!你就等着大兵压境吧。

这是鲍叔牙的设计,而管仲那边的情况如何呢?当然已经走到了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