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开启竞争模式,夺位之战在管鲍之间

开启竞争模式,夺位之战在管鲍之间

【摘要】:按理说管鲍已经分头辅佐不同的人,算是开启了竞争模式,说话应该有所保留,说多了岂不是为自己挖坑?召忽的这段话,既是表态,也有威胁之意。但是,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就注定了这对好朋友之间会有一场难解难分的夺位之战。管仲由此开始走上了一条通往绝境的道路。

我们知道,管仲早年过的是贫困潦倒的生活。而人往高处走,自从贫困潦倒的管仲到了齐国,命运就开始发生重大转折。历史没有交代管仲是怎样到了齐国,怎样见到了国君齐僖公,在齐僖公面前又说了什么,这件事鲍叔牙参与了多少等等,但最终结果是齐僖公让管仲和另外一位老师召忽辅佐他的二儿子公子纠,让鲍叔牙辅佐三儿子公子小白。

由贫寒之士变成了公子的老师,管仲的生命画出了一条大折线,华丽转身。但是祸福相依,看起来给国君的儿子当老师是件荣耀的事情,其实一条绝路也铺在了管仲的脚下。

齐僖公的这个安排,现在看来是很有其深意的。他看到老二老三都有机会继任,所以都要派人辅佐和保护。但是公子纠因为年长,可能性更大,危险也就更大,所以给他派了管仲和召忽一文一武两位老师。召忽这个人历史上没有留下背景资料,但肯定也是高人。其次,假如真有一天轮到老二老三争位,由于管鲍分头辅佐,其中至少有一位能够活下来,齐国的社稷仍然会有强力支撑。

但是,没想到鲍叔牙接到任命之后就不高兴了,不想干,“称疾不出”。于是管仲和召忽就去看望鲍叔牙。一见面,鲍叔牙就说:知子莫若父,知臣莫如君。看来国君是看不上我,所以让我辅佐老三啊。言外之意,老三得猴年马月才能当上国君啊?

这个时候召忽说话了。他说:那你就别干了。我们回去跟国君说你快病死了。肯定能免你的任命。召忽的话简单直接,的确更有武士风格。

鲍叔牙听完说:如果这样说的话,当然可以免我的职了。显然,召忽的建议没有命中鲍叔牙的心结。这就像两口子吵架,女方找闺密诉苦。闺密听完了数落之后,开口就建议离婚。显然女方想听的不是“离婚”,而是希望闺密帮她找到过下去的理由以及言归于好的台阶。

接下来该管仲说话了。按理说管鲍已经分头辅佐不同的人,算是开启了竞争模式,说话应该有所保留,说多了岂不是为自己挖坑?但是管仲怎么说呢?他说:不行。主持国家大事的人,不应该推辞工作,贪图安逸。将来继承君位的还不知道是谁,您还是出来干吧。也就是说,管仲认为小白也有很大希望。为什么呢?

接着管仲又说:国君的大公子诸儿,虽然排名在前,但品行卑劣,看不出有多大前景。所以,公子纠和小白都有机会。公子纠因为母亲被国人厌恶,转而厌恶他的人也很多,所以局面并非有利。而小白呢,他母亲走得早,国人很同情他,并且这个人不耍小聪明,为人警醒,有大格局,得大思路。跟公子纠相比,小白可能更有作为。所以,将来很可能还是靠你来安定国家。管仲的分析理性客观,站到整个国家的高度去看问题,因此更有大局观。

其实,不仅鲍叔牙了解管仲的智慧,召忽也很佩服管仲,所以也相信他的分析。听了管仲的话,他说:国君百年之后,如果有人违犯君命夺去公子纠的君位,那我也不活了。我接受国君的任命,坚决维护自己的君主,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召忽的这段话,既是表态,也有威胁之意。就是用必死的勇气让鲍叔牙心生忌惮,最好死了辅佐小白的心思。

但是,召忽的话警示了鲍叔牙同时也刺激了管仲。管仲因此说了一段话,抛出了一个彪炳历史的重要理念。这段话乍一听有些心惊,但转念一想,管仲的说法可谓穿越古今。(www.chuimin.cn)

他说:我管夷吾作为臣子,承担的是国君赋予的使命,保卫社稷和宗庙,我岂能为公子纠一人而死呢?我要死的话,那也应该是发生了如下三种情况。就是:

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管子·大匡》

这三种情况下我会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如果不是,那我还是要努力活下来。因为我活着会做很多有利于齐国的事情。

这段话当中把国家和国君做了切分,国和君不能等同看待,所以他“死国而不死君”。也就是可以为国家去死,但不为某个君王去死,可见管仲不提倡愚忠。听了这话,鲍叔牙得到了一颗大大的“宽心丸”。不论谁当上国君,齐国的事情管仲都会出力。

管仲说完,鲍叔牙立即询问:那么我应该怎么办?管仲说:接受任命即可。

鲍叔牙又问:怎样开展工作呢?鲍叔牙的意思是说,我如果努力工作,岂不是跟你发生竞争,那样你能高兴吗?管仲说:身为人臣,对君主不尽心竭力就不能得到信任,君主不信任则说话不灵,说话不灵则国家不能安定。总之,侍奉君主不可存有二心。

鲍叔牙听了,一脸愁云散尽,高高兴兴地上班了。

但是,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就注定了这对好朋友之间会有一场难解难分的夺位之战。管仲由此开始走上了一条通往绝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