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穿越春秋品管仲:一位谜一样的男人

穿越春秋品管仲:一位谜一样的男人

【摘要】: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管仲仅仅是一个人名。是当时中国第一个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系统展示管仲生平、《管子》思想以及中国历代名相的专题性纪念馆。管仲为全国人民所知晓,还须假以时日。同时,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在京宣告成立。以上这些事件,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读者、观众、游客。管仲是宰相,治国思想与管理理论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样的内容使他在诸子百家中独具特色,但显然并不容易讨好观众。

2009年,我开始写《向管仲学管理》一书,书的开头写了这样一段话: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管仲,是在《隆中对》里。诸葛亮喜欢把自己跟管仲相比,所以我们才有幸从这位家喻户晓的名人嘴里知道了一个人名——管仲。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管仲仅仅是一个人名。

——他到底是谁?

——干过什么?

——干得怎么样?

——他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他留下的东西有什么用处?

这些问题,很少有人能够回答。

其实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有很多机构和个人做过相当多的努力。

1987年,由山东理工大学主管,齐文化研究院主办的《管子学刊》正式创刊。为国内外传统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做专题探讨的重要园地。

2004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以管仲墓为依托的管仲纪念馆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是当时中国第一个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系统展示管仲生平、《管子》思想以及中国历代名相的专题性纪念馆。

这些努力固然非常重要,但影响主要集中在管子研究圈、淄博地区,或者管氏宗亲范围之内。管仲为全国人民所知晓,还须假以时日。

有一个故事在圈内传播得很广:大概是在20世纪90年代,山东省一家文化机构召开了一次“管子文化研讨会”,当时派人去机场、火车站,打着招牌接人。这个时候就有人过来问:你们是研究什么管子的?在他的嘴里“管子”指的是建筑材料。那次研讨会结束以后,还有人写信过来说:听说你们最近开了个会,开得很成功,说是研究管子。但不知道你们研究的是什么管子?是钢管子、铝管子、铜管子还是塑料管子。从地理位置上推测,你们有可能研究的是陶瓷管子。

可喜的是最近十年,公众的认知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2008年开始,贾志刚先生的小说《说春秋》开始在网上连载,并于2009年正式出版。虽然讲述了三百多年的春秋故事,但其中对管仲这个人物的描写,以及对他思想的集中展示,都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010年3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了浙江大学董平教授的五集电视讲座《名相管仲》。对于解释管仲是谁、干什么的、干得怎么样等问题,做出了回答。

2011年清明节,北京中华世纪坛四十位文化先贤雕像落成。其中管仲位列第一,站在老子和孔子之前。虽然这个排序主要依照的是在世时间,但第一的位置还是很容易引发联想。同时,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在京宣告成立。

以上这些事件,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读者、观众、游客。无论是从高度,还是广度,都为管仲个人以及管子思想传播开创了更为宏大的局面。

其实,我的研究工作是与这种时代大潮相呼应的。

2010年6月,全国118家地方电视台的同名栏目《前沿讲座》,播出了我的九集电视讲座《向管子学管理》。管仲是宰相,治国思想与管理理论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让现代职场人士了解到中国古代原生的管理智慧,他的思想开始为现代社会直接创造价值。(www.chuimin.cn)

2012年1月,历时三年写作,我的《向管仲学管理》一书正式出版。这本书把管子思想与实践,按照目标、价值、信息、规划、结构、规范、文化、督导、人力资源等九大模块进行归纳分析,得到了非常可喜的成果。可以自豪地说,现代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基本上还是在2700年前管子思想的系统框架之内进行的细化和变换。

2015年10月,在教育部主办的“中国大学MOOC网”上,我所主讲的大型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中华名相之管仲管理思想》上线,当年共有68000位学员选修了这门课程。次年初,由果壳网发布2015年全球慕课排行榜,我的这门慕课评分位列全球第十三名,中国内地高校第四名。2017年这门课程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

现在,我对管子思想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管理方向,开始延伸到哲学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并且,以管仲为核心的讲座和课程,除黑龙江、安徽和港澳台地区之外,已经随着我的脚步,送到了全国数百家党政机关、高等学府、企事业单位,听众人数以百万计。

随着时间推移,对管仲越来越熟悉,我的内心总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冲动,就是想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之前的研究者往往站在客观角度,并没有认真分析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是如何感受和思考的,他有什么人性特点,他的一系列行为有什么原始动机等等。我想这些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并不专门从事政治和管理工作的人而言,可能会有更大的兴趣以及现实价值。所以,2017年6月,我向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提交了十八集电视讲座规划。并从此进入长达两年的苦熬苦修,最终达成心愿:电视讲座《穿越春秋品管仲》终于与广大观众见面了!

但是在同一个电视栏目第二次讲述管仲话题,当然要与第一次有所不同。经过与制片人那尔苏、陈力和总编导魏学来的反复沟通,最终形成了如下共识:

第一,对管仲的生平大事做全面细致深入的讲述。投放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历史细节当中的人性、感情和智慧,分析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历史记载的弦外之音。所以,这次讲座更加强调的是一个“品”字。

第二,管仲的精彩,远不同于清风雅韵、快意恩仇、朝堂心机、旷野军争等等通俗趣味,而是在于他对政治、文化、行政、司法、土地、人才、信息、商业金融、科技、军事、外交等等方面的思考和作为。这样的内容使他在诸子百家中独具特色,但显然并不容易讨好观众。所以这次讲座必须努力把硬壳知识变得柔软可亲。

第三,无论是谁都永远无法真正回到古代场景当中,因此讲座最在意的还是为现代人带来参考价值。所以从历史联系现实,用现代思维理解古代的生活,这样才能发现历史的新意。

虽然有了电视传播,但也不能忘记书籍传播这一途径。在以上大背景之下,经过与中国青年出版社彭岩老师的通力合作,对讲稿进行了重新整理,《穿越春秋品管仲》一书终于得以顺利出版。

为了便于读者顺利阅读,在此对这本书进行如下说明:

第一,本书文字仅仅对讲稿当中针对电视讲座的特定词句进行了处理,例如“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前一集曾经讲到”等。百分之九十九的内容保留了讲座的原始风貌。讲稿中的口头语言更为活泼,因此在整理成书稿时做了大量保留。

第二,本书的内容与电视讲座一样,所陈述的史实一般出现在《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记》《管子》《韩非子》《国语》《说苑》等历史文献当中,所以在每一篇文字之后,对原文进行了选摘,以供参阅。如果不同史料的记载出现矛盾,一般以《左传》和《史记》为准。

第三,由于现代人无法准确复原古代生活,今天讲述古人说的某句话,往往只是大意,所以在本书行文当中一般不使用引号。这种方式可能会给读者带来误解,比如人物话语和作者文字的混淆,对此我已力图加以避免。如有不周,先致歉意。

第四,对于历史问题,每位研究者都有自己的观点。书中一些大胆推测和另类解读,是针对历史空白所进行的合乎逻辑的补充,目的在于帮助观众和读者贯穿前后,加强理解。在没有过硬证据出现之前,无论是谁的说法,都只能是一家之言。

多年研究管仲,难免产生感情。即将开篇,心潮澎湃。如果只能崇拜一位古人,毫无悬念地我会选择管仲。因为在我的心里,他是一位真正的圣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阅读之后自然明白。

感谢所有参与了电视讲座和本书出版工作的朋友们!尤其感谢魏学来、彭岩两位老师的重要贡献。

李任飞

2019年3月8日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