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反,就会让表演者的心态受到严重影响,乃至于使整个演出失败。一些钢琴伴奏者没有正确意识到伴奏的重要性及其所具有的功能,只是将钢琴伴奏置于衬托和渲染的定位上,认为仅随表演者即可,以至于在演出时过于被动、低调,甚至沉闷。此外,有一些钢琴伴奏者认为仅需顺利完成伴奏任务即可,在演出时没有认真倾听表演者的演唱,从而出现错误,比如节奏错误、情感和声音违和等。......
2023-10-17
(一)影响演奏心理的因素
在钢琴演奏中,指导者要帮助演奏者从各个方面积累演奏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在每一次的考试、比赛等实践场合中给演奏者实施指导,逐渐培养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从而提高演奏者的演奏能力。
对于演奏者来说,影响演奏心理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实践的积累与演奏曲目的选择。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演奏曲目的选用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磨合才能确定。尽管我们平时在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一些演奏的曲目,但同时要注意,适合学习的曲目并不一定适合作为音乐会的独奏曲目。因为有时具有相当技术难度的,在艺术上十分完美的音乐作品,在音乐会中演奏可能是比较冒险的,尽管它能很好地体现演奏的水准,却很有可能在音乐会上的演奏效果并不理想。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优美动听的曲目看似简单,但需要很深的艺术功底,需要完美的音乐表现能力,因此也并不适合在音乐会上演奏。因此,音乐会演奏的曲目既要做到扬长避短,又要考虑到作品篇幅的长短搭配,技术性与艺术性搭配,更重要的是演奏者在演奏体力上的合理分配。同时,选择演奏曲目时要考虑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技术水平、艺术表现水准,尽量全面地展现演奏者的综合演奏能力。例如,一位擅长演奏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演奏者,应适当安排一些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以及近现代的作品进行练习。这样做,一方面不会在演奏技术和体力消耗上让演奏者有太大的负担,另一方面还能提高演奏者的演奏能力。此外,这样做还不会让听众造成听觉上的审美疲劳,在音乐情绪上有一个转换和对比的过程。
第二个要素是演奏时间与准备时间的调控,这一点对演奏心理的影响也是十分大的。指导者在演奏时间的安排上要精心考虑,一般来说,演奏时间的总长度以不超过一小时为好,不宜过长,而且对于演奏内容应当尽早着手准备,熟练地弹奏。此外,特别要注意让演奏者尽可能多地、细致深入地从艺术表现力上挖掘作品的内涵,从分析作品入手,不要让演奏者过于疲劳、急躁,还要多听、多看、多分析、多思考,这样不仅有助于演奏心理素质的提高,还能提升演奏者的综合表现水平。除了这些在平时下的功夫外,演奏者还应做好有关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如走台、试琴、试音响、试服装等,同时要适当地放松和休息,以免因过于疲劳影响音乐会的演奏效果。
第三个要素是场地与乐器的选择,这两方面虽然看似与心理训练关系甚小,但演奏场所的音响效果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剧场音响效果的优劣对音乐会的演出效果会有极大地影响。虽然有时演出场所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但恰恰因为这一点,在演奏过程中乐器的选择与准备也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钢琴键盘和音高的调试是否充分都会影响演奏者的正常发挥,太紧或太松的键盘都不利于演奏者的演奏。
第四个要素是琴凳的选择与其他影响因素。琴凳的稳定性和结实程度应在演出前确认好,调试好琴凳的高度才不至于在演奏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意外事件。此外,很多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由于过度兴奋或紧张,肾上腺素急剧分泌导致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致使指尖在键盘上打滑,容易产生错音,影响手指在键盘上的触键感觉,因此登台时随身携带一条棉质的小方巾或纯棉的小手帕确有必要。这样不仅可以在演奏间隙擦拭手汗或擦拭琴键,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演奏心理上的负担,从而保证更好地完成演奏。
第五个要素是在演奏过程中控制好演奏的速度和情绪。有时演奏者在演奏中越弹越快,如刚弹完一首快速的作品,接下来那首慢板的音乐作品很可能受前面一首音乐作品的速度影响而慢不下来,不能很好地平衡每一首作品的不同速度之间的关系,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演奏速度。还有的时候,演奏者往往在作品开始的几小节很难确定自己的演奏速度,再加之受前面一个乐曲演奏速度的影响,会出现不能很好控制速度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指导者可以帮助演奏者在开始弹奏前,在心中边数拍子边唱一两小节乐曲的开头部分,或是先在心中默数一两小节拍子,避免由于开头的速度起得过快或过慢而影响整个作品的演奏水准和音乐表现,从而确立乐曲准确的演奏速度。这样的做法也可以很好地减缓演奏者在演出时的紧张或亢奋情绪,不会因在演出中过于投入和冲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演奏情绪,无法客观地聆听自己的演奏。在演奏中,演奏者应该有效地控制色彩、力度等演奏上的因素,能够在音乐表现的同时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能够在演奏过程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客观的判断力,能及时聆听自己的演奏,清醒地做出判断和调整。
第六个要素是要在钢琴演奏过程中,保持好音乐作品的完整性。无论演奏水平多高,演奏者都要保证演奏作品的完整性,不能因为演奏中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出现不应有的停顿或中断,破坏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因此,若想保持钢琴作品的完整性,就必须在演出前针对所演奏的作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种准备工作包括多个方面,首先,要对所演奏的乐曲了如指掌、胸有成竹,要准确清晰地背谱,只有这样才不会导致乐曲中断,准确无误地演奏。此外,要想在演奏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意外,就必须在练习中克服作品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障碍,避免发生演奏者在舞台上由于失误而无法继续演奏的尴尬局面。除了充分把握演奏的作品外,还要充分考虑到演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只有准备充足,才能确保演奏万无一失。
另外,演奏者要自始至终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表现的音乐内容上,不要有其他的杂念。在演奏过程中,不要被来自观众席的嘈杂声和周围的环境所干扰,不要被前面出现过的小失误影响情绪。有时演奏者会因某些特殊情况,在演奏过程中,出现某些小的纰漏,不能在演奏过程中保持音乐作品的完整性,更糟糕的是,有可能还会致使后面的演奏也溃不成军。因此,在演奏过程中要想克服这些心理问题和出现的意外,就一定要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作品的艺术形象和音乐表现中去,这样不仅有助于保持作品的完整性,还能使演奏者完全沉浸在作品的艺术氛围中,一气呵成、无暇他顾,使音乐情绪更富有感染力。因此,无论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都一定要稳定情绪、继续演奏,在演奏过程中,千万不要停下来从头再弹,更不必要去纠正个别的失误或错音,不能把训练时的弹奏习惯带到演出中,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竭尽全力保证音乐作品的完整性。
第七个要素是要兼顾演奏过程中的舞台风度与形体动作。由于钢琴演奏不仅是听觉上的欣赏,还是视觉上的欣赏,因此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注意适当地控制自己那些多余的、不恰当的身体动作和其他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有些演奏者习惯于在练琴时边弹边唱,这样做不仅妨碍了听众对钢琴音乐的欣赏,还妨碍了演奏者客观地聆听自己的演奏。此外,在弹奏过程中,还有些演奏者故意以一些十分夸张的肢体动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想要模仿某些著名钢琴家在舞台上“耍酷”,这样会令观众眼花缭乱;还有一些演奏者喜欢用脑袋打拍子,或者整个身体随着节拍不停地晃动,这样做无形中破坏了观众对音乐本身的欣赏,导致钢琴演奏很不舒服;有的演奏者一旦开始演奏音乐就得张着嘴或是咬牙切齿,令观众在视觉上丝毫感受不到美的享受。这些在演奏中的不良习惯都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应当尽力避免的,也是指导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提醒演奏者戒除的。面对这些情况,演奏者要从学琴初期就开始进行舞台风度的训练,事实上每一位钢琴家都要经过训练的,也正因如此,指导者在平时的弹奏中就应要求演奏者注意自己在整个演奏过程中的仪态风度。(www.chuimin.cn)
(二)心理素质的训练
钢琴演奏者往往在钢琴训练中只注重演奏技能和音乐表现能力,却往往会忽略了对钢琴演奏心理的培养。演奏心理的培养和训练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课题。演奏心理是演奏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演奏者在演奏实践中发生的心理认识活动。对这种演奏心理的训练不仅包括培养演奏的欲望和动机、演奏的自信心、对音乐的记忆力和审美的处理能力等诸多演奏前的心理训练,还包括培养对现场演奏状态的反馈能力,这些在钢琴演奏中都是心理训练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一,对音乐记忆的培养,即背谱能力的培养。这在音乐演奏心理的培养和训练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演奏过程中,最害怕的一个环节就是忘谱,因此在钢琴演奏心理训练中,如何训练背谱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钢琴演奏中最重要的内容。有些演奏者畏惧背谱,甚至害怕接触新作品,拓展新的演出曲目。对于音乐记忆的训练,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背谱,说得详细一点,也就是通过运动记忆来背谱,具体方法是依靠肌肉的运动记忆进行演奏,通过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形成下意识的条件反射。但这是一种最轻松的、依靠熟能生巧形成的背谱方式,也是最不可靠的音乐记忆方式,因为当下意识的动作在不被打断或破坏时,可以顺利延续下去,一旦这种记忆信号遭到破坏,神经惯性系统便立刻中断,演奏者就可能再也想不起来下面该如何继续。因此,对于任何演奏者来说,这种背谱方式都是非常不可取的,不应提倡用这种方式背谱。
对于音乐记忆,有极少数天赋异禀的演奏者对乐谱几乎能够过目不忘,具有摄像式记忆的能力,这种根据视觉记忆的能力并非人人拥有,它要求演奏者对乐谱和键盘都极其熟悉并具有随时转换的能力。所有的记忆方法中效率最低的一种记忆方法就是视觉记忆方法,其远逊于听力记忆方法和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记忆方法。还有的演奏者采用听觉记忆,有时初学的演奏者也愿意使用这种听觉记忆方法来背谱。听觉记忆的方法是效率最高的背谱方法,但它需要一些先决条件,如演奏者具备极其敏锐和准确的音乐听觉,而且如果单纯靠听觉记忆来背谱,演奏者在听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完全模仿范例者的演奏风格,因此还要有极其完美的演奏者提供正确的听觉范例。但在钢琴演奏训练中,这种方法的实际操作可能性不大,尽管有些音乐家愿意,但很难有一个理想的演奏范例作为听觉记忆练习的范本。因此,最可行、最可靠的也是最重要的背谱方式是通过对乐曲的整体曲式结构、和声、织体、调性进行分析,在理性的、清晰的记忆基础上背谱这样可以使演奏者不至于在演奏过程中,因为任何失误或干扰在突然中断后接不下去,在任何乐句上都能够随时找到自己所要弹奏的音符。因此,这才是可靠稳定的记忆方式。此外,在背谱过程中,指导者还要注意指导演奏者按照曲式结构和乐曲进行分段、分句地背谱。由于初学阶段,作品往往只有八到十六小节,十分短小,对于演奏者来说,往往容易形成演奏者从头至尾弹奏背谱的记忆方式。但随着作品的篇幅越来越长,钢琴学习、演奏的程度不断提高,这时候的钢琴作品已经从只有一两行的小品,逐渐发展到十几页乃至几十页的大作品。对于演奏者来说,这时已完全不适合采用早期那种从头至尾弹奏记忆的背谱方式,而应当分节分段地、有意识地把作品化整为零地逐步背下来。例如,在再现部的开始部分往往和呈示部完全相同,而随后会进入转调,这个转调的部分就是背谱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特别是在一些再现、模仿、变奏等环节,需要特别抽出来分析和练习以加强记忆。采用这种方法背谱能大大地提高演奏者的视奏水平和背谱速度,演奏者基本上可以在拿到乐谱的一周后顺利地把一首十多页的钢琴作品基本完整地背下来演奏。由此可见,无论采用听觉记忆方法、理性的分析记忆方法,还是将它们与肌肉运动记忆方法相结合,都必须与分节、分段的背谱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在这一训练过程中,也许在某些技术段落的演奏速度上还需要大大改进,但在基本的读谱背谱方面已经基本完成任务。
第二,培养演奏者的自信心。只要演奏者对自己的演奏内容胸有成竹、胜券在握,演奏前的心理焦虑状态就会大大降低,取而代之以强烈的演奏欲望和渴望成功的冲动。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缺乏自信心,究其根源不外乎是以下两种:一是缺乏强烈的表现欲望;二是过于焦虑,这虽然看似是两个不同的原因,但其实它们背后的主导因素都是一样的,即在演奏之前缺少充分的准备。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技术上的困难、背谱上的不熟练会引起焦虑。事实上,这种因为缺乏准备或是未经过充分的准备和训练而引起的绝大多数的焦虑往往都是可以克服的。预期效果的实现对帮助演奏者进一步建立演奏自信具有重大的建设性意义,如果演奏者在演奏前能够进行充分的实际准备和心理准备,就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的演奏效果。往往每一次成功的演奏经历都会使演奏者对下一次的演奏充满期待和自信。也正因如此,指导者要注意不要让演奏者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演奏,要培养和保护演奏者的演奏自信心,更不能让演奏者演奏那些超出他们实际演奏水平的、力所不能及的、在短期内无法达到的作品。因为,对于演奏者来说,只有当建立起了充分的演奏自信,才有可能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演奏水平。
第三,培养审美的处理能力。在所有的审美经验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培养演奏者形成与他们的演奏水平相适应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层次。其中,审美趣味是一种有别于生理趣味的高级心理能力,它不是由遗传和本能决定的,而是通过个体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心理能力的共同参与获得的,不仅受个人的特殊经历和感受的影响,还受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后天的生活经验、民族、地区、时代、风俗习惯和文化模式等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一种超乎个体生活领域的社会性偏爱在生活、劳动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这种审美的倾向性是综合了无数次的审美积淀而成的,可以说这种心理定向是在经常欣赏和经常接触的艺术传统和艺术风格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这种心理定向一旦形成,便积淀在人的无意识的深层和个性之中,会经常在外部刺激和诱发下呈现出来。我们知道,这种审美趣味的发达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它不仅有个人先天条件的参与,还受后天审美教育的影响,所以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钢琴指导者要对演奏者着意培养的重点就是审美趣味。这种能力可以称为鉴赏力,正如柏拉图所说,真正的美并不在物中而是在心中,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物的美但看不到理念的美,看到理念的美是一种特殊的能力。例如,儿童往往只喜爱节拍简单、旋律欢快的歌谣,而不能接受具有复杂的和声织体与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但如果他们经常欣赏复杂的和声与多变的旋律,其内在心理结构便能通过同形作用逐渐被美化,鉴赏力也就随之提高。这种感受美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经常的实践和训练中形成的。也就是说,未经训练的审美能力往往是不发达的,对于这种发现和构造美的心理结构,布依休斯就曾指出:“我们之所以能欣赏声音的美的结构,那是因为我们自身以同样的方式构造着。”在音乐演奏中一旦建立起了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就能将长期积淀的审美趣味外化为出色的艺术表现力,而艺术表现力正是音乐演奏实践中灵魂之所在。
第四,培养演奏者正确的反馈能力。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很多钢琴演奏者不仅要具备高雅的审美趣味,还要具备良好的对于自身演奏的反馈能力。在音乐会演奏的实践中,如果不能在演奏过程中及时根据演奏效果进行调整,不能善于独立地、客观地对自己的演奏进行自我反馈,不具备客观的、独立的自我反馈能力,就不能及时地在演奏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演奏。如果缺少了反馈,演奏者在舞台实践中往往就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演出气氛的紧张、演奏前的心理焦虑,抑或是演奏者在演奏力度上往往会过于夸张,或演奏者的情绪过于亢奋,扭曲了正常的音乐表现。如果演奏者能够在演奏过程中具有正确的反馈能力,就会及时注意到这些问题,并能够在演奏过程中加以控制,及时做出调整。
对于钢琴演奏来说,这种反馈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要想获得这种反馈能力,就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因此,演奏者应在演奏实践中,不断地锻炼、培养自己对钢琴演奏的正确反馈能力。
有关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的文章
与之相反,就会让表演者的心态受到严重影响,乃至于使整个演出失败。一些钢琴伴奏者没有正确意识到伴奏的重要性及其所具有的功能,只是将钢琴伴奏置于衬托和渲染的定位上,认为仅随表演者即可,以至于在演出时过于被动、低调,甚至沉闷。此外,有一些钢琴伴奏者认为仅需顺利完成伴奏任务即可,在演出时没有认真倾听表演者的演唱,从而出现错误,比如节奏错误、情感和声音违和等。......
2023-10-17
(四)跳跃演奏断奏中还出现一种跳音奏法,需要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独立进行训练,跳音奏法虽属于断奏的一种,但又和断奏是截然不同的演奏方法。跳音奏法中的手臂跳奏要保持肘关节为中心,动作幅度要适中;而跳音的手腕跳奏方法应以手腕活动为主,对手指进行上下运动控制,整个跳奏活动中手腕的幅度要小,音响效果要轻巧而清脆。......
2023-11-15
钢琴演奏的心理特点一般呈现以下状态。(二)心理状态对钢琴演奏的影响一个演奏者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演奏,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达到满意的效果。至于变态反应,则指的是人完全丧失在外部世界中正确定向、应答的能力,不能适应周围环境。一般把常态反应呈现的心理状态称为良好心理状态,把偏离常态反应、变态反应呈现的心理状态称为不良心理状态。......
2023-10-31
复调钢琴音乐作品中不同的声部,其音乐性质不一样,应采取不同的触键方式。另外,各个声部的弹奏需要按照不一样的弹奏技巧与触键进行演绎,钢琴弹奏者需要运用一只手来开展几个不同音色与音乐形象的演奏,这对钢琴弹奏者的手指独立性要求相对较高。手指触键方式,触键的控制水平,都会直接反映在弹奏效果上,影响钢琴演奏水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意中声部的进行。......
2023-10-20
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手和手臂的灵活性训练是最严格、最艰苦、最困难的,可以说,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对手和手臂的灵活性从未提出过如此高的要求。手指的坚实有力为掌关节的灵活运动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掌关节的灵活性和个人先天的机能也有很大关系。这样做一方面使手指有一个稳定的重心,另一方面能防止手腕和手臂的紧张僵硬,以保持灵活性。但这种手腕和手臂的运动一定要适度,幅度不宜过大,否则会破坏整身的稳定。......
2023-10-31
小调偏向于暗淡柔和的效果,这就要求学生对指尖的触键有较高的要求,如一些琶音我们要求弹出连贯,歌唱性的效果,学生就应对手腕手指的连奏有很好的表现,这样才能配合表演者有更好的音乐表达,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2023-10-31
但是,诊断毕竟只是调查研究,训练才会对运动员起着影响作用。心理诊断训练与心理调节训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又有各自的特点。而心理调节的目的是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它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比赛前和比赛中心理训练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四)临赛中的心理调节情绪的调节。情绪调节主要是帮助运动员在比赛时排除各种干扰,全身......
2023-11-22
关于直觉的产生,一部分学者认为,与过往的经验相关,与分析加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处理过程,基于直觉的决策从直接知识或经验中得出,无需思考,也无需经过分析加工的训练。有时,直觉的产生基于更为久远的“经验”——本能。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直觉是一种“有限的理性”,直觉在不断重复的缜密思考中产生。在本章中,我们也会从这两方面探讨直觉:基于经验,甚至基于基因的直觉,和基于大量的后天训练,熟练化而产生的直觉。......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