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发展概述

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发展概述

【摘要】:19世纪初,欧洲文学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这就是“浪漫主义”。随着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主义的形成,钢琴音乐的发展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感性胜于理智,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轻视曲式、结构的规则,常采用有特色的短小曲式,取代了奏鸣曲式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受浪漫主义抒情至上思潮的影响,一些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的钢琴小品也层出不穷。

“浪漫”一词原指流行于欧洲中世纪的英雄史诗的骑士传奇。19世纪初,欧洲文学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这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时期首先出现在被称为“狂飙突进运动”的欧洲文学浪漫主义运动中,大文豪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一部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浪漫主义艺术突破循规蹈矩的古典形式,用个性化的语言,不拘一格地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运动稍晚于文学上的浪漫主义运动,大约从19世纪20年代起延续到20世纪初。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主观的感情表现,音乐自由奔放,形式上无拘无束,常用抒情和描写的手法,强烈地表现出个性和民族性。

随着西方音乐史上浪漫主义的形成,钢琴音乐的发展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从贝多芬的后期开始,钢琴作品出现了极为多样化的风格,其创作已不同于古典乐派时期那种严格的、有限制的、程式化的写法。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感性胜于理智,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在某种程度上轻视曲式、结构的规则,常采用有特色的短小曲式,取代了奏鸣曲式的主体地位。钢琴作曲家们把注意力从追求形式结构的完美转向更加注重感情的表达,他们继承了贝多芬那种发展音乐动机的创作手法,更加注重戏剧性对比色彩的运用,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新时代。(www.chuimin.cn)

浪漫主义钢琴作品具有许多与同时期其他器乐及声乐作品共同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强调个人的抒情性,偏重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浪漫主义作曲家重视音乐与文学、绘画、戏剧等相关艺术的结合,在钢琴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标题性的乐曲以及与文学有关的叙事曲、十四行诗、无词歌、小品套曲等,用具有浓厚主观感情色彩的手法对大自然的景物和作曲家个人的情感进行描绘。在钢琴曲的体裁中,古典奏鸣曲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各类不拘一格、各行其是的钢琴体裁,如夜曲、间奏曲、幻想曲、即兴曲、狂想曲、随想曲、圆舞曲等被竞相推出,用以更自由、更具体地表现特定的情绪和景象。同时,音乐家们的创作手法大大丰富,旋律的抒情性、伸缩性,和声的色彩性,音乐中明显的强弱力度的变化与对比,节奏更趋丰富和有弹性,民歌因素明显增加等都构成了这个时期音乐的鲜明特征。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键盘乐器和演奏技术的发展为钢琴作曲家的创作表现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持。从19世纪开始,各国的钢琴制作家对近代槌击钢琴做出了许多重要的改进,使钢琴的表现力大大提高。钢琴地位的上升使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大批的钢琴演奏家应运而生。当时风靡欧洲的钢琴演奏家有英国的菲尔德,德国的卡尔克布雷纳、塔尔贝格,奥地利的胡梅尔、车尔尼,捷克的莫谢莱斯,等等。他们都对钢琴演奏技术和演奏风格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是,由于过多地着眼于演奏技巧,在当时的钢琴音乐领域内日益显露出对炫技作品的兴趣,从而降低了音乐作品的艺术质量。与此同时,受浪漫主义抒情至上思潮的影响,一些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的钢琴小品也层出不穷。然而,随着历史长河的冲刷,这些炫技作品或钢琴小品终究泥沙俱去,如今成为传世瑰宝的依旧是出自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等浪漫主义钢琴大师的作品。